退市新規下,A股迎來首批無退市整理期企業,*ST宜生(600978)、*ST成城(600247)均于3月22日正式摘牌。*ST宜生、*ST成城兩家公司因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1元,觸發終止上市情形。根據退市新規,該類退市企業將不再設置退市整理期。
兩只股被“面退”
因連續20個交易日的收盤價格均低于人民幣1元,*ST宜生和*ST成城成為首批退市新規下的面值退市企業。
據*ST宜生發布的公告,2021年1月19日至2021年2月22日,公司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于人民幣1元,上述情形觸及終止上市。經上交所上市委員會審核,上交所決定終止公司股票上市,公司股票不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公司股票將于3月22日終止上市。公司股票終止上市后,將轉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進行股份轉讓。
*ST成城的退市情況與*ST宜生相同,公司股票自2021年1月21日至2021年2月24日,連續二十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于人民幣1元,將于3月22日終止上市。公司股票終止上市后,同樣將轉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進行股份轉讓。
實際上,在淪落到退市這般“田地”之前,*ST成城、*ST宜生都曾風光過。
2015年,*ST成城曾經是一只大牛股。在2015年的牛市中,*ST成城曾創出43個交易日34個漲停板的紀錄,2015年上半年公司股價暴漲超600%。然而,*ST成城股價自2015年6月創下39.10元的最高點后,卻開始斷崖式下滑,直至2021年2月24日收盤,股價已跌下90%。停牌前,公司總市值僅剩2.2億元。
而*ST宜生全稱為“宜華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公司正式登陸A股市場。2016年中公司開始發力,一年多的時間股價暴漲超650%,隨后震蕩下行,直至2014年底公司再度開啟暴漲模式,2015年上半年股價大漲超350%至23.24元,公司市值也觸及歷史最高點至340億元。然而此后,公司股價卻一路走跌,再無絕地反擊之力。截至停牌前,*ST宜生股價報0.52元/股,市值也僅剩7.71億元,累計跌幅超90%。
截至去年9月30日,*ST成城仍有1.4萬戶股東;*ST宜生有5.9萬戶股東。
均深陷虧損泥潭
在*ST宜生、*ST成城慘遭退市的背后,兩家公司均麻煩纏身,還深陷虧損泥潭。
首先來看*ST宜生。據證監會1月29日通報*ST宜生信息披露違法案件調查情況顯示,*ST宜生2016至2019年定期報告存在嚴重虛假記載。一是通過虛構銷售業務、虛增銷售額等方式虛增利潤20余億元;二是通過偽造銀行單據等方式虛增銀行存款80余億元;三是未按規定披露與關聯方資金往來300余億元。
2月23日,公司發布公告稱,*ST宜生控股股東宜華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劉紹喜先生收到證監會立案調查書,主要內容為因其涉嫌操縱證券市場,未按規定披露持股變動信息,中國證監會決定立案調查。
*ST宜生的經營情況不容樂觀。公司2020年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約-19.18億元至-21.68億元。
*ST成城近幾年來經營也面臨巨大壓力,盈利能力十分堪憂,公司凈利潤在微賺和虧損之間反復。
數據顯示,2013年公司虧損1.37億元,2014年虧損3.48億元,而2015年則實現扭虧微賺0.29億元,退市風險暫時解除。但2016年至2018年這一幕再次上演,2016年、2017年分別虧損2.15億元、0.71億元,2018年扭虧微賺0.09億元。
2019年公司又一次陷入虧損,全年虧0.85億元。*ST成城預計2020年虧損0.93億元。公司表示,公司應計付息債務較高,相應計提對銀行等多家債權人的借款利息約8500萬元,使得財務費用較高。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A股退市企業有16家,創下歷史新高。今年以來,隨著退市新規的實施,以“1元退市”為主的交易類退市日趨常態化。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2021年已經退市的企業有營口港、退市剛泰、退市金鈺、*ST通航、*ST宜生和*ST成城,其中退市剛泰、退市金鈺、*ST宜生和*ST成城均因股價低于面值而退市。
Wind數據顯示,目前市場上的低價股并不少,股價在2元以下的超70股。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證券時報、中國基金報、Wind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