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2月份都是傳統航運淡季,但在今年,山東港口干出了最旺“淡季”,完成貨物吞吐量1.15億噸,同比增長12.1%;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22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3.8%,創出歷史同期最好紀錄,在全國沿海港口中名列前茅。
除了國內眾多企業節后快速復工、外貿市場需求旺盛等客觀原因,山東港口自身硬實力是“淡季”不淡的重要原因。如果用一個坐標系來解析2月份的山東港口業績,以主業高質量發展為主線的縱軸始終穩定強健,而橫軸代表的業務和服務創新“枝繁葉茂”,象征著港口軟實力持續優化、產業鏈不斷集成延伸。
放大航線和市場優勢
航線是港口的最核心資源。山東港口自成立以來,累計增加了51條航線,其中31條為外貿航線,相當于用一年半的時間趕超了以往青島港三年增長的航線總數。正是依托連接東南亞、日韓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豐富航線資源,山東港口才能提速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中心建設,并借勢發展金融、貿易、產城融合等產業,這成為支撐2月份吞吐量增長的重要原因。
除了對航線的拓展,山東港口還積極下好市場“先手棋”。早在春節前,山東港口就提前統籌組織各港口集團、各板塊公司組團出擊,對接市場和客戶,召開商品車業務專題會,圍繞重點客戶和腹地市場進行集中研討。節后,山東港口馬不停蹄召開集裝箱船公司新春港航交流會,合力探討“上航線、換大船、擴艙位、拓中轉”,創造更優發展環境。另外,山東港口與安徽省港航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對接“通江達?!眱瀯?,延伸山東南下的水路交通網絡,服務“長三角”和中部崛起;考察西安國際港務區建設,強化與西安的融合對接。
執行力轉換成“加速度”
山東港口的一馬當先,離不開自身的組織力、執行力。
2月份,山東港口站位“效率快港”,堅持以世界領先的作業效率牽引、放大服務優勢。據統計,春節期間,山東各港口合計創出船舶靠離、鐵路裝車等生產紀錄近50項,干出了含金量十足的春節大會戰。從1、2月份累計數據看,青島港、日照港繼續發揮“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用,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穩健增長;煙臺港、渤海灣港的兩項指標均呈兩位數增長,使山東港口“四輪驅動”、整體上揚。
同時,地處“一帶一路”海陸十字交匯點的山東港口實施海陸一體化的物流模式,努力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2月份,青島港強化與船公司對接,全力減少春節停航停班,增開加班船24艘次,助力艙位和空箱保供。煙臺港全力確保日本進口LNG罐箱航線安全操作,2月份完成進口罐箱環比增長36%。渤海灣港積極推動散貨進箱,2月份開發膨潤土新貨種,完成1400余箱。航運集團努力保證春節支線運行不停,全月完成運量5.95萬標準箱,同比勁增31.7%。物流集團搶抓今年春節內地出口旺盛勢頭,與鐵路等部門密切協作,全月完成海鐵聯運箱量19.5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7%。
一體化改革賦能加力
經過一年多的整合、融合,山東港口一體化改革正在逐步釋放改革紅利和發展動能,各港口協同發展,因勢利導打造活躍的新增長極,下活了山東港口“一盤棋”。
在市場一體化開發上,山東港口制定了客戶分級管理辦法,對重點戰略客戶啟動商務統籌、形成一體合力,青島港和日照港主動開展兩次對話互訪,建立協同小組和工作機制,逐步推進跨港區資源聯動共享、交叉市場共商細分、競爭貨種價格統籌。渤海灣港加強轉水業務對接,2月份承接兄弟港口的鐵礦石、鋁礬土轉水業務95萬噸,同比翻番增長。物流集團與各港口集團深度融合,強化業務協同,推動物流與裝卸互為表里。貿易集團與航運集團通力合作,2月份首月啟動、完成3船船供油業務,降低燃料成本約5%。
同時,山東港口還整合資源,建立了覆蓋17個港區、擁有2900多路現場視頻監控點的山東港口生產視頻監控平臺,基本滿足對各港口的統籌調度,推動各港口合理分工、科學協同。
來源:青島日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