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從“兩會”聲音看城市群與都市圈新動向

    2021年全國“兩會”昨日結束。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優化區域經濟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包括成渝雙城經濟圈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像山東半島城市群等需要“發展壯大”的城市群該如何抓住機遇,融入國家戰略?

    去年“兩會”,時任青島市長孟凡利提出6個“懇請”,包括將青島定位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等,如今已經逐漸走向現實。

    盤點“兩會”代表發言,尤其是地方主政者的發言,可以窺探出城市群、都市圈當下最急迫的訴求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周邊省市融入京津冀

    遼寧、山西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呼聲再起。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委副書記、遼寧省長劉寧提議,支持遼寧并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孫軼提出建議稱,支持遼寧西北地區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包括將葫蘆島市納入承接京津冀產業轉移示范區,將朝陽、阜新、葫蘆島三市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城市群。

    住晉全國政協委員建議,懇請國家支持山西省以觀察員身份列席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立足區位優勢,開展深度合作,參與區域分工。

    遼寧、山西與京津冀有著地緣優勢,積極融入京津冀,有利于改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抓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機遇,有利于加速產業轉型升級,開啟新的發展格局。

    科技創新引領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是廣東科技創新的高地,粵港澳大灣區最大的競爭優勢也在于創新。

    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市市長陳如桂建議,盡快開展數據生產要素統計核算試點,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更好引領帶動數字經濟發展;設立海洋高新技術開發區,集聚高端要素、高端資源,進一步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培育壯大海洋經濟,為我國建設世界海洋強國探索新路。以主陣地作為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高標準建設國家實驗室,努力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全國人大代表、東莞市委書記梁維東提出,舉全市之力建設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當好廣東地級市高質量發展領頭羊。

    去年,東莞松山湖科學城成為我國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一部分,上升為國家戰略。松山湖科學城被定義為東莞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的載體、產業機構升級的龍頭以及產業支援服務業中心,將助力東莞從“世界工廠”向“灣區都市、品質東莞”加速“蝶變”。

    扎實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韓立明建議將南京都市圈打造為跨行政區都市圈“樣板間”,更好發揮助力長三角、輻射中上游、服務中西部的作用,為全國區域協調發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建議在南京都市圈率先試點建立統一的規劃委員會,助推區域高質量發展。

    此前,南京與安徽馬鞍山攜手打造江寧—博望跨界一體化示范區,為跨省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探路,在交通、產業、規劃編制方面全面對接,突破行政區劃限制,放大同城效應。

    全國人大代表,合肥市委副書記、市長凌云瞄準“大虹橋”,提議建設虹橋國際開放樞紐,以上海虹橋為“頭雁”,協同蘇浙“兩翼”,聯動安徽形成展翅高飛的“雁陣”。

    “大虹橋”從最初的交通樞紐,升級為國際開放樞紐中的國際化中央商務區,目標是成為長三角強勁活躍增長極的“極中極”。全國人大代表、上海虹橋商務區管委會主任陳靖在“兩會”上懇請國家賦予“大虹橋”更大的改革開放自主權,著力在三省一市層面和上海六個區層面高效推動政策措施落實,推進省市之間各具特色的梯次協同發展,攜手共筑“彩虹橋”。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嘉興市委書記張兵將“大虹橋”視為嘉興建設全面接軌上?!皹蝾^堡”、高質量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主平臺”和“突破口”。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蘇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李亞平提出借好“大虹橋”東風,建設虹橋—相城蘇滬合作商務會展區,大力推動‘滬蘇同城化’,主動對接上海,融入上海。

    唱好成渝“雙城記”

    去年,推動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一年多來,成渝攜手合作,開局順利,涌現出許多新變化。

    在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范銳平看來,唱好“雙城記”,服務新格局是貫穿成都“十四五”發展的頭等大事。

    范銳平表示,希望國家對構建成渝一體化大市場,建設國內循環的戰略腹地、國際循環的門戶樞紐給予更多支持。建議進一步突出重慶、成都兩個中心城市協同帶動作用,共同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范銳平還提出將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覆蓋到成都,加大對中歐班列(成渝)“樞紐對樞紐”開行,設立天府國際空港綜保區、全貨運航空基地公司,助力成渝共同構建開放高效便捷的全球供應鏈體系。

    位于成渝主軸線上的交界處的榮昌是成渝地區的“黃金聯結點”、川渝合作的“橋頭堡城市”,有“渝西門戶”之稱。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榮昌區委書記曹清堯提出,立足現有出境、出海大通道,加強成渝地區城市通江達海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相互配套、無縫對接的公鐵水空多式聯運體系。同時,推廣海南島全域開放模式,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全域享受自貿區政策,打造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

    重慶代表團提交全團建議,支持建設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具體為支持建設大科學裝置、支持建設國家實驗室或國家實驗室基地、支持建設國家科技創新基地、支持建設中科院重慶科學中心,實現科教資源融合、體制機制創新、重大科研產出的一體化。

    膠東經濟圈何時“破圈”?

    膠東經濟圈一體化戰略自去年啟動,肩負著探索一體化發展,為山東趟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的重任。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干杰提出山東要對標對表先進標桿,“著力認清優勢、鍛造長板,找出差距、補齊短板”,“爭取迎頭趕上,切實把山東半島城市群建設好、發展好”。

    青島作為北方“第三城”,黃河流域九省(區)經濟出??冢瑒倓側脒x20個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具有東西互濟,陸海聯動的開放優勢,是“雙循環”的重要樞紐和節點城市,在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推動沿黃地區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理應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全國人大代表,青島市委副書記、市長趙豪志提出,要聯手膠東,打造國際領先的海洋經濟示范區。趙豪志認為,青島具有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工作基礎,要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加強與膠東經濟圈兄弟城市的聯動,強化海洋領域創新合作、產業鏈協作,聯手打造國際領先的海洋經濟示范區,為海洋強省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青島海洋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做好經略海洋這篇大文章,是青島在未來發展中搶占先機的破題之舉。全國政協委員、青島市政協主席楊軍建議支持青島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并納入《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2021—2025年)》。

    上個月,《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成為首個獲國家發改委批復的都市圈。復函明確寫道:“以提升都市圈整體實力和競爭力為目標,以促進中心城市與周邊城市同城化發展為主攻方向,以健全同城化發展機制為突破口,把南京都市圈建設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助力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發展,為服務全國現代化建設大局作出更大貢獻?!?/p>

    推進一體化發展,助力打造世界級城市群,帶動都市圈城市協同發展,國家發改委為都市圈發展點題。這既是南京的戰略意義和使命擔當,也應該成為其他都市圈未來努力發展的方向。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初志偉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