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為什么山東省委書記要在兩會上重點提到這幾件事?

    全國進入“兩會”時間。

    與往年相似,今年的兩會上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往往“破圈”,引發諸多關注。

    “雙循環擴內需”“經濟社會發展指標”“碳達峰和碳中和”“鄉村振興”“科技自主創新”等,“拼”出了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發展的“藍圖”。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是“十四五”起步之年。

    錨定2035遠景規劃,設置經濟發展、創新驅動、民生福祉、綠色生態、安全保障等指標,劍指“高質量發展”,其中,“發展”一詞被提及了140余次。

    于山東而言,今年也是較為特殊的一年。

    自2018年啟動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以來,經過2018年的落地、2019年的攻堅,2020年被認為是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三年見成效”的一年。

    而五年之內,就要取得“突破”,責任很大,壓力不小。

    近日,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在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山東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時發言。

    在亮出成績單的同時,重點提到,“在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個重大戰略當中,要更加充分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的龍頭作用。”

    “我建議國家各相關方面,在重大的戰略落地、重大政策支持、深化改革開放等方面,加大在山東的試點力度,探索有利于促進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途徑”。

    為什么劉家義要重點提到山東半島城市群的龍頭作用,建議重大戰略上在山東加大試點力度又有什么深意?

    新舊動能轉換 有成績也有不足

    發言時,劉家義率先亮出了過去三年山東經濟發展的“成績單”。

    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山東計劃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通過這些年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取得了積極進展和成效。

    2020年壓減焦化、地煉產能,累計關?;どa企業超過1500家;

    累計實施投資500萬元以上工業技改項目超過7萬個,工業技改投資增長17.6%;

    “四新”經濟占比超過30%,互聯網、軟件信息技術等高端服務業營業收入保持兩位數增長,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等“十強”重點產業規模迅速提升……

    由此可見,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還是落實在項目上。

    不但要有大項目,更重要的是要有新項目,有承接國家戰略落地、深化改革等方面的重點項目。

    在制造業、海洋產業等領域,山東確有底子與優勢,但是,山東現代優勢產業集群相對弱小,需要下大力氣挖掘潛力。

    在這一點上,山東省長李干杰則表達得更為直接具體,“建議國家能夠在山東更多地布局一些大科學計劃、大科學工程,支持山東建設國家實驗室,在高端裝備、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優勢領域,建設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等高端平臺,打造全國重要的區域性、創新性科技創新高地”。

    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是聚集全球優勢科技資源的高端平臺,應當看到,想要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大科學計劃與工程是重要的助推力。

    而作為制造業大省的山東,恰恰是看到了因為缺乏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布局而基礎創新能力不足的現狀,這又與高質量發展的理念相悖。

    山東不但難以比肩北京、上海等已具有大科學裝置基礎的城市,與合肥、西安、杭州、南京等等資源較為豐富的城市相比差距也不小。

    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強調:“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p>

    科技創新如今已經被提高到“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必然是下一階段決定城市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此番在公開場合表態,希望更多大科學裝置在山東布局,是向各界釋放出山東在建設區域性科創中心上的決心,讓“選擇山東就是選擇未來”無限成為現實。

    承接南北的山東 如何讓地位不再尷尬

    前不久的一則消息,開啟了城市群競爭的新局面。

    在公布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中,成渝雙城經濟圈正式被中央層面文件確認為全國重點區域中的“四極”之一,未來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一并作為中國的“極”。

    城市集群化發展重新定義了區域的發展潛力和價值,應當看到,城市集群不僅是區位交通上的核心,更是人口、資源、經濟等高度集中的集群。

    山東半島城市群承接南北,處于京津冀、長三角的交匯位置,能夠實現南北區域的戰略銜接。

    李干杰說,“山東帶動北方地區動能轉換,對于南北區域均衡發展具有十分關鍵的促進作用?!?/p>

    他重點指出了山東半島的幾個優勢,包括人口與經濟總量、消費總額與京津冀、成渝區域基本持平;工業門類齊全;交通運輸發達;陸海統籌發展等。

    李干杰的觀點生動反映了當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特點。

    最近幾年,長江流域代表城市群長三角和珠江流域代表城市群珠三角已經形成了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南北差距進一步加大,區域分化的態勢明顯。

    作為北方首屈一指的城市群,山東半島奮起直追,無論是對內部各城市發展,還是對外部格局的重塑,都有很大的價值。

    “十四五”遠景圖已然在望,未來五年十分關鍵。

    然而,在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如今被反復拿出來討論的,還是要修煉內功。

    在此方面,李干杰這樣表達,“我們清醒看到相對來講還有不少的短板,包括科技教育、金融支持、資源環境、營商環境等?!?/p>

    山東半島城市群的龍頭,是時候抬起了。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尹文麗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