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 3月10日,五大信披報刊頭版主要內容集萃:
經濟參考報
頭版
多部門發聲 新一輪擴內需施工圖浮現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充分挖掘國內市場潛力。兩會期間,相關部委負責人接連發聲,釋放出加力擴內需的強烈信號。代表委員和業內人士表示,新一輪擴內需施工圖將加快落地,大宗消費、新型消費、服務消費等消費領域,以及“兩新一重”投資等仍有巨大潛力待挖掘。(點擊閱讀全文)
要聞
開局之年開啟企業做優做強新征程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如何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企業如何更好地利用資本市場做優做強,成為今年全國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多位來自深市上市公司的代表委員表示,隨著資本市場改革不斷深化,相關機制日益健全,企業將借力資本市場實現新的突破,開啟做優做強新征程。
年內券商加快“補血”進程 再融資募資額達700億
今年以來,券商融資熱情持續高漲,華創陽安、中信證券等五家上市券商相繼拋出再融資計劃,年內券商通過再融資途徑募集資金總額達到700億元。業內人士指出,在證券市場的飽和度不斷提升、頭部券商競爭優勢加大的背景下,中小券商加快“補血”,實則是在向差異化競爭方向轉型,從而謀求新的業務增長點。
路徑明確 多方發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從2020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到今年年初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將重點聚焦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今年和未來的工作重點,糧食安全、土地、種業等領域改革將提速,并進一步明確了實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路徑和措施。
減稅降費劃出全年重點 “再幫一把”為企業減壓紓困
“將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征點從月銷售額10萬元提高到15萬元”“延續執行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5%政策,將制造業企業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一系列優化和落實減稅政策的新舉措,“真金白銀”穩企業保就業,“再幫一把”為市場主體減壓紓困,助力企業恢復元氣、增強活力。
中國證券報
頭版
多舉措齊發力 持續提升新三板市場功能
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出,深化新三板改革。日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建議,可從完善融資功能、提升市場流動性、落實好轉板機制、提高掛牌公司質量等方面發力,持續增強新三板市場服務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企業的能力。(點擊閱讀全文)
要聞
下好“先手棋” 補齊金融風險防控機制短板
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出,深化新三板改革。日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建議,可從完善融資功能、提升市場流動性、落實好轉板機制、提高掛牌公司質量等方面發力,持續增強新三板市場服務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企業的能力。
綠色發展吹響沖鋒號 上市公司爭當排頭兵
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出,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多名上市公司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上市公司要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加強技術研發,加快生產方式轉型,真正成為綠色發展的主力軍、排頭兵。
上海證券報
頭版
兩高報告釋放零容忍信號 立體追責體系護航資本市場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3月8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兩高報告提及嚴懲財務造假、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行為,強調對資本市場違法犯罪零容忍。接受采訪的專家表示,在資本市場法律制度體系持續完善、違法違規犯罪成本不斷提高、投資者民事賠償渠道更加暢通等手段有效配合下,資本市場的治理能力將進一步顯著提升。(點擊閱讀全文)
要聞
越跌越買 多只股票ETF獲資金“掃貨”
A股市場震蕩下跌之際,多只股票ETF持續獲得資金流入。據統計,春節長假后截至3月8日,南方中證500ETF、易方達創業板ETF、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等5只寬基ETF合計“吸金”191億元。此外,芯片、光伏和醫藥等近期跌幅較深的行業ETF份額也明顯增長。
中國電信擬回A股上市
3月9日,中國電信在港交所發布公告,公司擬申請A股發行并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此次回A,公司將采取全部發行A股新股的方式。在符合上市地最低發行比例等監管規定的前提下,公司擬公開發行A股數量不超過121億股。實際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將用于5G產業互聯網建設項目、云網融合新型信息基礎設施項目及科技創新研發項目。
證券時報
頭版
存在感不強!汽車界代表委員很操“芯”
2020年底,汽車芯片的供需矛盾集中爆發,成為全球汽車產業共同面臨的新問題。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多位代表委員集體聚焦汽車“芯”問題,迫切希望通過相關建議推動汽車產業破解這一“卡脖子”難題。(點擊閱讀全文)
要聞
深圳國資投資大進軍:聚焦五大產業 總資產超4萬億
近日,深圳國資宣布擬以148億入股蘇寧易購。截至目前,深圳市屬國企上市公司已有34家,資產證券化率達57.2%。截至2020年12月底,深圳市屬國資國企總資產4.11萬億元,深圳經濟特區成立以來,深圳國有經濟以年均28.9%的速度,總資產增長2.64萬倍,到2022年,深圳市屬國資國企總資產有望達到4.5萬億元。
支出重在保民生擴內需 減稅為企業創新添“活水”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隨著財政部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的《關于2020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摘要內容的公布,全年的財稅工作方向和政策基調有了初步明確。多位代表委員表示,2021年,“國家賬本”體現出積極的財政政策穩中求進的基調,加大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加大保民生保市場主體,在惠企利民的同時也推動了擴內需戰略,尤其是今年的減稅新政重大利好中小企業,為企業創新增添資金“活水”。
證券日報
頭版
新三板精選層掛牌公司 去年七成實現凈利增長
3月9日,全國股轉公司公布精選層掛牌公司2020年度業績快報顯示,截至2月26日,51家精選層公司均已披露業績快報,整體業績穩中有升,七成實現凈利潤增長,部分公司增勢強勁,表現出較強的韌性和成長潛力。(點擊閱讀全文)
要聞
“十四五”資本市場重點改革施工圖明朗 股債齊發力打造高質量發展新生態
3月5日亮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透露出很多極具“含金量”的資本市場信息,包括“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深化新三板改革”“完善市場化債券發行機制”……市場人士認為,“十四五”時期,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施工圖路徑清晰,改革的方向更明確,步伐更堅定。
兩會代表委員為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支招:“制度+稅收+投資”齊發力
在如何推進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建立、助力商業養老保險發展、解決實際操作層面的諸多問題上,多位兩會代表、委員以及保險業內專家建議,可以通過加大稅收優惠力度、強化養老保險三大支柱間的銜接轉換、擴大養老金的投資范圍和投資比例、加強制度層面的改革與創新等方式,促進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快速發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