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從“學科創業”到“學科性公司”

    “創新創業一直以來是青島科技大學的一個傳統?!币唤M數據顯示,青島科技大學累計支持教師依托核心技術自主孵化了20余家企業,在校學生注冊并實現良性運營的學科性公司已達到120余個,由學校提供核心技術支撐已經成功上市的公司達到了7家。這種在高校鮮見的創業精神被叫做“青科大現象”。

    近年來,青島科技大學通過建立創新創業指導服務體系,“在青科大創業,與500強為鄰”“敲敲鄰居的門,生意送上門”成為青科大學科創業“創客”們口口相傳的佳話。

    青科大主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激發師生全員參與,推動師生創新創業

    學科創業成為學校的一種文化自覺,并首創了“學科性公司”這一概念。

    “青科大現象”的背后

    近年來,青科大聚焦創新驅動戰略和新舊動能轉換,主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激發師生全員參與,推動師生創新創業,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并形成了“協同創新學科創業生態創贏”的創新創業工作特色體系。

    “青科大現象” 不是偶然,而是一種必然。創新創業教育學院副院長褚慶柱告訴記者,學校設有獨立的創新創業辦公場所,配有專職人員,負責創新創業教育指導工作。此外,學校設有納入學校年度預算的大學生創業經費、科技創新經費、孵化基地建設費等專項經費。“學校投資2000余萬元建設5220平米‘三創’中心大樓,很好地滿足了創新創業工作需要?!瘪覒c柱說。

    創新創業工作不是針對少數學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職業素質能力教育。早在上世紀90年代,學校就積極鼓勵師生參加數學建模、電子設計等競賽;2006年、2009年先后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實施意見》《關于推進大學生創業的實施意見》,激勵學生積極參加科技創新競賽和創業活動;隨后,建立了國家大學科技園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和橡膠谷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學校獲批山東省首批大學生創業孵化示范基地,為提高全體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提供了政策、搭建了平臺。

    據介紹,學校通過建立跨學院、跨學科、跨專業交叉培養及校企合作、中外合作互動辦學的創新創業人才新機制,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4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5個專業通過專業認證專家進??疾?,6個專業通過專業認證受理,獲評新舊動能轉換專業對接產業項目專業群4個,含18個本科專業,立項數量位居省屬高校前列。

    學校還依托特色學科優勢,新成立“大數據學院”“智能制造學院”“微電子學院”“機器人學院”4個新型學院;開設工商管理(創新與創業方向)輔修專業;依托“英才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等為載體,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

    首創“學科性公司”

    為了激發師生創業的熱情,學校鼓勵教師牽頭注冊“學科性公司”,吸引學生加入,學生注冊“學科性公司”,聘請教師擔任顧問?!皩W科創業”是依托一流學科優勢,支持大學生借助教師科研成果、自身專業知識等資源優勢,注冊學科性公司進行學科創業,或者參與到教師學科性公司進行創新創業實踐。探索出“項目+公司+創業人”的學科性公司孵化路線,建成國家級大學科技園,為學科性公司的孵化提供場所、政策等方面的服務,學校目前已建成3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3個國家級眾創空間。

    青科大形成了“協同創新學科創業生態創贏”的創新創業工作特色體系

    據介紹,學校鼓勵學生從二年級加入教師科研團隊,參與本專業或相關專業教師主持的各類創新創業項目,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申請國家專利,或者在教師合作單位兼職甚至自己注冊公司創業。

    學校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基地化”建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帶領下,通過校內大型實驗創新中心開放共享、校外各類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建設等實踐歷練。

    學校推出了《青島科技大學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制度30余個。建立創新創業專門場所24000余平米,設立創新創業扶持資金近1000萬元,搭建政產學研及成果轉化服務平臺,以平臺理念打造化工橡膠行業的生態圈。

    通過學校孵化的7個上市公司創業經歷、15項國家科研大獎創新實踐以及學生身邊的創新創業典型案例,激勵大學生讓銳意創新踴躍創業成為實際行動。

    此外,學校還開展“一院一賽”,強化“賽學相促、賽教相促、賽業相促”,學校每年積極組織超過5000余名學生參加國家級和省級各類創新創業賽事120余項,形成了以“互聯網+”“挑戰杯”“創青春”為龍頭賽事,“數學建模”等學科基礎競賽和“電子設計”“廣告藝術”等學科專業競賽為兩翼的創新創業競賽體系。

    學校建立了集教學、導師、平臺、網絡、文化五位一體的創新創業指導服務體系。學校整合政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的各方資源,依托青島市大學生創業培育“海鷗行動”,提供“全程化”學科創業服務;依托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按每創業團隊8000元的標準出資購買企業管理服務,為入駐企業提供了項目培育、管理咨詢、財務代理等針對性指導和一站式服務?!霸谇嗫拼髣摌I,與500強為鄰”“敲敲鄰居的門,生意送上門”成為青科大學科創業“創客”們口口相傳的佳話。

    實驗室變“孵化器”

    學校實行實驗教學平臺開放制度,出臺《實驗室開放實施辦法》,支持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學?,F有教學實驗室(中心)共計66個,全校各類教學實驗室總房間數達680間,使用面積達5.2萬余平方米,實驗室年度承擔實驗項目3112項,開放使用人數達320余萬。

    據了解,學校通過建立“空圃孵”學科創新創業平臺,推進“一院一空間”建設。其中建成“校級創客空間(創意培養轉化區)、創新創業苗圃(學科創業初創試水區)、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學科創業孵化區)”遞進式創新創業功能區。已建立14個校級創客空間,3個創新創業苗圃,1個省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各類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總面積達25000余平方米。

    學校以課堂教學為核心、專題講座為拓展、網絡慕課為輔助,建立在線開放課程學習認證和學分認定制度,明確了成績記錄、學分認定等。 學校建立了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出臺《深化學分制改革實施意見》等文件,創業團隊主要成員研究生可獲10個科研成果量化分,本科生可獲12個創業實踐學分,免修公共選修類課程,本科生在推薦本校免試研究生時,可作為“具有突出培養潛質學生”推薦。實施彈性學制,允許學生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允許創新創業學生轉入相關專業學習。

    學校還設立了1000—2000元/項/年的科技創新獎學金、研究生創新實踐獎學金和100萬元創客基金用于獎勵在創新創業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同時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實踐、創新性實驗,開展學術研究,發表學術論文、申請專利。

    近七成學生參與創新創業

    數據顯示,校企合作專業共同打造了10個基礎實訓室,2個方向實驗室,4個研究室以及2個智慧教室,建立16門專業課程的實訓案例庫,17所聯合培養中心,38個實訓項目。與青島海爾、齊魯石化等500余家企業簽訂了共建協議,青科大山東化工研究院一科研項目轉讓成交金額1.2億元。2018年25次與地方政府、知名企業達成共建合作,吸納社會行業企業捐贈2300余萬元。校內師生協同開展創新創業實踐,依托學科優勢,先后建成國家橡膠與輪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輪胎先進裝備與關鍵材料國家工程實驗室等8個國家級創新平臺,獲批2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這些新型政產學研科技創新平臺,豐富了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形式和渠道。此外,學校擁有1個中外合作辦學本科教育機構,5個中外合作辦學本科教育項目,1個中外合作辦學碩士教育項目,中外合作辦學在校生總數達到2728人,為社會培養大批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專門人才,為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貢獻青科大智慧。

    學校還出臺了《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管理辦法》等多項制度,建立創新創業競賽組織實施隊伍、指導教師隊伍和學生骨干隊伍三支隊伍,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制度化、常態化。

    學生創新創業協會、創業俱樂部數量達到63個,機器人中心等4個學生社團獲評山東省優秀大學生科技社團,定期舉辦“科大講壇”“學術講座”“創新創業零距離”“創客咖啡·面對面”,邀請專家、學者、企業家進校園為學生提供指導。

    開展創意、創新、創造、創業等不同層面的雙創競賽,青島科技大學做到了前有策劃方案,后有新聞總結,創新創業實踐活動覆蓋面高,近70%學生參加各類雙創活動,創新創業實踐成效明顯。

    另外,學校建有信息內容豐富實用的創新創業學院網站和手機端,只要開通“科大學子之家”微信公眾號,學生就能實時收到創新創業政策、新聞動態、創新創業賽事及典型宣傳等相關信息。

    學生創新創業熱情和能力不斷提升。目前,學校累計支持教師依托核心技術自主孵化了20余家企業,在校學生注冊并實現良性運營的學科性公司已達到120余個,由學校提供核心技術支撐已經成功上市的公司達到了7家。學校創業人數逐年增加,參與創業人數由2016年31人增長到2020年的70人,42人注冊實體,創業拉動就業人數累計200余人。

    讓雙創成為一種自覺習慣。學校無論是校訓、校風,還是“科大精神”“橡膠品格”,都蘊含了創新創業的要素。加上多年形成的政產學研融合模式,師生協同創新創業,形成了蘊含科大家風的創新創業文化。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崔現香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