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忠誠盡責、苦干實干、傾情奉獻......青島這4個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事跡感人!

    在今天上午舉行的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膠州市扶貧協作工作辦公室、平度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山東省青島市赴安順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隊、青島赴隴南扶貧協作掛職干部工作組獲評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一起看看他們的先進事跡吧!

    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膠州市扶貧協作工作辦公室:

    忠誠盡責,創新實干

    膠州市扶貧協作工作辦公室在承擔著全市脫貧攻堅任務的同時,還承擔著膠州市與貴州省鎮寧縣、甘肅省徽縣、陜西省寧陜縣、新疆策勒縣、西藏桑珠孜區、湖北省夷陵區以及菏澤曹縣等地結對幫扶任務。五年來,該辦提高站位,擔當盡責,創新作為,甘于奉獻,譜寫了東西互助手拉手、共同致富奔小康的精彩篇章,連續2年被甘肅省授予東西部扶貧協作先進集體。特別是推動實施的新疆策勒縣“辣椒扶貧模式”獲習近平總書記點贊,在陜西省寧陜縣實施的“四聯共建、全域公司+三化扶貧模式”得到中央領導批示或肯定。

    立足全局抓統籌。膠州市扶貧協牽頭建立“一察兩會”協同工作機制,每年底建立專班到協作地實地調研考察,分別制定差異化幫扶方案,組織召開扶貧辦主任聯席會、市縣黨政聯席會進一步研究確定,把所需和所能有機銜接。2016年以來,共組織向協作地區捐助資金3.1億元。

    突出重點抓落實。立足優勢互補、共贏發展,每年組織企業家考察、招商推介會,積極推動產業合作。2016年以來,累計幫助協作地引進項目22個,投資10.3億元,帶貧益貧7萬多人。其中貴州鎮寧紅星山??萍祭苯贩N植加工項目投資3.8億元,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000余人脫貧;為甘肅徽縣引進投資6000萬元的鎂海環??萍家呀ǔ赏懂a,帶動126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穩定就業。積極組織消費扶貧,建立“1+2+5+N”消費扶貧模式,通過搭建1個市級展銷平臺,每年組織2次大集,重點發揮教育、醫療、商超、機關、企業等5個組團消費主力軍作用,2016年以來,累計采購協作地產品1.8億元。積極開展人才支援、勞務協作、結對幫扶,先后組織選派黨政干部、教師、醫生等專業技術人員259名,安置來膠務工就業1516人,完成各類主體結對467個,累計結對幫扶款物達2100萬元。

    注重實效抓創新。結合膠州作為全國最大辣椒加工出口集散地優勢,創建“辣椒扶貧”模式,集聚協作地資源打造協作聯盟,目前全市訂單種植在新疆有50多萬畝、貴州4萬多畝、甘肅6萬多畝,年產值30多億元,帶動4.7萬戶貧困戶脫貧致富。為提高教育脫貧成效,牽頭在貴州省鎮寧縣民族中學設立“膠州班”,創新“組團式”教育幫扶模式,每年選派9名全科老師支教,本科達線率達70%。

    錘煉鐵軍抓作風。多年來,膠州市扶貧協作辦始終秉承忠誠盡責、實干擔當、創新作為的工作理念,持續提升全員敢打硬仗的能力素質,全體工作人員始終充滿激情、甘于奉獻。正是這支“扶貧鐵軍”的勇于擔當和辛勤付出,東西部扶貧協作之花開得更加燦爛。

    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青島赴隴南扶貧協作掛職干部工作組:

    苦干實干,傾情奉獻

    自2016年10月中央確定青島市結對幫扶隴南市以來,青島先后選派2批35名干部赴隴南掛職開展扶貧協作工作。四年多來,掛職干部工作組扎根隴南大地,投身脫貧攻堅一線,展現詮釋了青島掛職干部的良好形象。2017年以來,多次獲得省級脫貧攻堅幫扶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苦干實干,當好扶貧協作重點任務落實的“助推器”。開展產業合作互利雙贏行動,2017年以來,共建產業園區3個,引導簽約產業項目50個,實際到位資金7.6億元,直接帶動和通過利益聯結機制帶動6.35萬名貧困人口脫貧。引進利和萃取、湘魯食品、康大兔業、佳一萬壽菊萃取等農業產業龍頭企業,成為帶動隴南貧困群眾增收的重要渠道。開展勞務協作雙線推進行動。開展“就業扶貧助復工”線上線下招聘活動,組織海信集團等大型企業送崗到村,輸轉貧困勞動力赴青就業。2017年以來,舉辦勞務協作培訓班109次,培訓貧困人口8434人次,幫助1.4萬多名貧困人口就業。援建扶貧車間341個,吸納3719名貧困人口就業。協調安排122名隴南貧困學生去青就讀職業學校。創建“青島用工企業+掛職干部+隴南勞務專員+村黨支部”組合式招聘模式。幫助務工人員從“家門口”直接到青島“廠門口”,2020年新吸納隴南就業795名,超額完成全年國家協議任務和兩市工作目標任務。開展消費扶貧全季促進行動。2017年以來,采購、銷售隴南已認定扶貧產品8.58億元,帶動貧困人口9.1萬多人。2020年,助推完成消費扶貧額7.54億元。

    傾情奉獻,當好青隴情誼不斷深化的“催化劑”。2017年以來,組織社會各界向隴南捐款1.25億元,捐物折合2.02億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全體掛職干部主動協調聯系青島市直單位和各區市為隴南捐助49.25萬個口罩、700套防護服等價值237萬元的醫療物資,捐款57萬元。多方協調幫助購買了近800萬元的防疫物資,有力保障了隴南疫情防控。全力開展搶險救災。在隴南“8.12”防汛搶險救災中,掛職工作組先后協調組織發動青島社會各界累計援助救災財政資金1707萬元,捐助物資價值620余萬元,聯系協調青島旅游集團馳援了一架直升機赴隴南參與救援和物資投遞。掛職干部工作組率先組織援派技術人員、退役軍人志愿者、掛職干部開展救災捐款活動,共捐款71600元、捐物價值13350元。

    善做善成,當好青隴攜手脫貧攻堅的“先鋒隊”。創新幫扶方式,開展了“三聯三送三扶”行動。目前,共結對聯系25個貧困村、48個貧困戶,一對一幫扶41名貧困學生、30名貧困殘疾人。聚焦142個未摘帽深度貧困村。2020年,直接協調社會力量捐款捐物累計3901.5余萬元,助推3個深度貧困縣、9個深度貧困村脫貧摘帽。

    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山東省青島市赴安順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隊:

    接續奮戰,善作善成

    1996年,山東省青島市與貴州省安順市開始東西部扶貧協作結對幫扶,從此山海相連。2013年8月,青島市委市政府組建了赴安順扶貧協作工作隊,至今先后共有五批62名(65人次)掛職干部接續奮戰,善作善成,成效顯著。七年奮戰,助力安順54.58萬貧困人口脫貧,6個貧困縣區和569個貧困村全部摘帽,貧困發生率從20.84%下降到零,全市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越來越強。

    頂格推動,真金白銀保障投入。積極協調兩地及各結對縣區黨政主要領導帶隊共計2014人次交流互訪,高質量推動兩地扶貧協作工作全面提速增效,走深走實。累計爭取青島市財政幫扶資金11.0436億元援助安順脫貧攻堅,資金投入年均增長129%,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實施配套援助項目842個,18.63萬貧困人口受益。

    引企入安,賦能產業強化協作。推動兩地堅持黨委政府同向發力,制定出臺支持鼓勵政策,大力引導青企入安,青安共建產業園落成投產,注重產業聚集、東西聯動、資源共享、多領域合作的協作機制,共引進投資項目49個,到位資金39.22億元,帶動1.4萬貧困人口增收脫貧?!凹t星模式”、“榕昕模式”等諸多產業幫扶成為典范,取得了1+1>2的效果。援建扶貧車間104個,吸納帶動貧困勞動力6914人就近就地就業。

    智志雙扶,增強脫貧內生動力。實施“兵團作戰”工程,堅持組團式幫扶,先后援派醫療、教育、農業等領域專業技術人才隊伍618名到安順開展幫扶工作,瞄準可持續發展,做到管理植入、示范引領、培訓指導三位一體的組團式幫扶,共計培訓各類黨政干部10884人次、專業技術人員48757人次,打造出一支“帶不走的扶貧工作隊”。涌現出“教育組團式幫扶模式”“醫療組團式幫扶模式”“醫療衛生‘四全’幫扶模式”“五扶持助力產業化發展”鎮寧模式等典型經驗。

    攜手“黔”行,廣泛動員真情奉獻。積極動員,多方參與,擴大幫扶領域“廣度”,在資金、項目、管理等方面給予安順全方位支持。組織青島8個區市與安順7個建制縣(區)結對幫扶全覆蓋,動員92個鎮街、252個村(社區)、135家企業、34家社會組織、318所學校、88家醫院參與攜手奔小康行動,援助款物1.89億元,實現消費扶貧4.05億元。

    探索創新,推動協作拓寬走深。青安扶貧協作從“單向幫扶”向“雙向合作”轉變、從“輸血式”幫扶向“造血式”幫扶提升、從“資金投入”向“資源共享、產業共建、多領域合作”轉變,從單一的扶貧協作向全方位深度協作擴展。

    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平度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

    滿腔熱忱,執著堅守

    平度扶貧任務占青島市一半以上,是青島脫貧攻堅主戰場。近五年來,平度市扶貧辦堅持以實干+創新為主線,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成效,2020年11月滿分通過省級驗收評估,連續四年獲得青島市扶貧工作考核第一名。

    創建產業扶貧農創體模式。將專項資金擇優注入32個“扶貧農創體”,發揮其產業帶動、培訓示范、就業創業等帶貧減貧綜合作用,帶動貧困對象穩定脫貧。其中崔家集鎮統籌6個貧困村540萬元扶貧資金,聯村建設西紅柿大棚36個,短短3年時間擴大到800個,2020年又整合扶貧資金和社會資金2.3億元,建成占地1612畝的崔家集扶貧農創體產業園,帶動全鎮形成占地6000余畝1200多個大棚的櫻桃西紅柿產業,扶貧資金項目示范引領效應得到生動體現,成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的典范,2019年入選全國“脫貧攻堅基層實踐”典型案例。

    實行貧困戶分類管理模式。將建檔立卡貧困戶分為重點幫扶、適度幫扶、跟蹤檢測三大類,因戶制宜,分類施策,全面落實“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等相關政策44項。堅持常態化調研督導,累計走訪貧困戶3萬余戶(次),確保對象精準、措施精準、效果精準。率先實施“由貧弱走向美麗”融合發展模式。推動機構融合、任務融合、資金融合,2017至2018年將全市209個貧(弱)村全部納入美麗鄉村范疇,利用創建美麗鄉村政策資金資源,一體謀劃、同步提升,把貧(弱)村率先建成美麗鄉村,進一步提升“五通十有”配套水平,鞏固退出質量。

    創新扶貧項目實施管理模式。推行全流程專家審驗制、第三方評估制、全環節公開公示制,制定扶貧項目實施程序、資產及其收益管理等制度,拓寬扶貧資產收益使用效能,探索實施鎮級項目收益覆蓋插花村貧困戶幫扶,建立起規范、完善、操作性強的工作機制。創新志智雙扶模式?!懊撠毿睦硎鑼ш牎苯涷炄脒x《脫貧攻堅為什么能:案例解讀精準扶貧》全國50典型案例,“行走的書箱”文化扶貧模式榮獲全國圖書館文化扶貧鄉村振興案例三等獎,扶貧題材呂劇“菜王當家”入選“全國優秀現實題材舞臺藝術作品展演”劇目。

    積極推進解決相對貧困省級試點。創建“3721”工作體系:劃定相對貧困識別標準;建立幫扶政策體系,實施產業幫扶、教育幫扶、健康幫扶、保障幫扶、就業幫扶、金融幫扶、志智雙扶等措施;制訂了相對貧困家庭成員界定及收入認定指導意見、相對貧困人口動態管理方案;明確了一張約束清單,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凱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