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2月24日訊 創新新經濟培育舉措,依托場景創新帶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在青島進行創新創意創造。日前,青島市發展改革委印發了《青島市創新應用實驗室和場景應用實驗室認定管理辦法(試行)》,鼓勵企業獨立或牽頭組建創新應用實驗室和場景應用實驗室,為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創業者搭建場景應用培育、驗證和落地的實驗平臺。
政府牽頭培育認定城市創新應用實驗室和場景應用實驗室,是青島以市場的邏輯謀事,以資本的力量做事的最新舉措。放諸全國,這一認定辦法的出臺是一項相對創新的舉措。發力新經濟培育,青島正在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吸引更多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在落地開花。
來自體悟實訓的創意
根據認定辦法,創新應用實驗室,是由企業獨立或牽頭組建,聚焦場景創新環節,重點圍繞全市新興未來產業的硬核技術應用規范標準,開展市場化應用攻關,探索技術應用領域方向,進行技術成熟度評估、樣品樣機試制、場景應用實測等初步驗證,為場景創新提供技術支撐。場景應用實驗室,則是由企業獨立或牽頭組建,聚焦場景試驗環節,重點圍繞全市新興未來產業和智慧生活、智能生產、城市治理,綠色生態等領域,開展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融合創新的場景實測,驗證商業模型,評估市場前景的試驗空間和彈性政策的復合載體。
前者側重技術供給,后者側重載體支撐,共同為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培育搭建“試煉場”。
之所以出臺這樣的政策,市發展改革委動能推進處處長宋小杰表示,是源于在深圳體悟實訓期間的所學所感。
作為青島市第二批赴深圳的體悟實訓干部,在深圳,宋小杰接觸到了多個因為開放場景,讓企業得以驗證新技術、發掘新模式、開拓新市場、吸引新資本的成功案例。宋小杰舉了這樣兩個例子。在深圳機場,用最新技術的太赫茲安檢儀檢測后還需要人工檢測,經過詢問,宋小杰得知,看似重復的環節其實是為了驗證新技術的檢測效果。讓宋小杰感觸更深的是AI獨角獸云天勵飛落地深圳的過程。除了給資金,深圳還把龍崗區開放給云天勵飛布置監控攝像設備,設備部署完成后不久,就發生了一起女童走失的事件,在云天勵飛系統的協助下,女童很快被找回。這一案例為云天勵飛迅速打開了安防市場。“深圳機場和寶安區就相當于一個場景實驗室,把安檢場景、城市治安場景開放給企業,驗證新技術、新模式的成熟度,一旦驗證成功,就是一個嶄新的市場,是很好的用戶故事,是蜂擁而至的資本。”
讓青島成為新場景的“試驗田”
青島要想成為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蓬勃興起的搖籃,也需要開放場景,甚至搭建環境更為完善的“場景實驗室”,供新技術快速試錯。這樣的“場景實驗室”在青島能否落地?
市發展改革委和新舊動能辦是引導城市新經濟發展的主管部門。宋小杰回青島后,一邊與同事探討具體的實施方案并請專家、企業討論驗證,一邊進一步調研青島的新經濟培育環境。
通過調研,宋小杰發現,這樣的模式在青島已經有成功的案例。作為首個國家級企業雙創示范基地,海爾集團打造的開放創業平臺,其實就是一個場景實驗室。在宋小杰看來,海爾向創客開放的不僅是大企業的供應鏈資源,也是海爾全產業的應用場景,供創客進行試驗甚至試錯,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場景,從海爾平臺走出的創客才能實現快速創新,能獲得遠高于一般創業企業的A輪融資成功率。
在青島市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樣板項目所在的萊西河頭店,宋小杰聯合體悟實訓的“同學”開展了一個試驗。作為國家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鎮,河頭店已經搭建起了鄉村振興的基礎設施建設基本框架,勾畫了現代農業的嶄新藍圖,但缺乏新技術的落地。開放場景后,京東農牧的人工智能、物聯網、軟件即服務、土壤脫毒技術和中德生態園的被動房技術以及青島科技大學與第四范式聯合開發的智能采摘機器人等相關技術導入河頭店,通過場景應用中的資源耦合,發掘了高新技術在禽畜養殖、大棚種植方面的新應用。這更加堅定了宋小杰推動場景實驗室落地的決心。“開放更多的場景,并加以引導和支持,青島將加速涌現更多新經濟‘試驗田’。”
精準培育,加大場景招商
什么樣的主體可以成為創新應用實驗室和場景應用實驗室?
經過與相關專家、企業的充分探討出臺的這一認定辦法對申報主體的研發能力、基礎設備、場景供給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場景應用實驗室的認定上,認定辦法設計了公共平臺類、新產品(服務)類和新模式、新業態的細分方向,可以更加精準地的進行場景培育。
在青島醞釀出臺這一新政的同時,成都也出臺了類似的城市場景實驗室政策。與成都相比,青島對于申報企業的注冊時間沒有設置限制。宋小杰表示,更加開放的政策是為先進技術的引進創造條件,實現場景招商。
據介紹,下一步,青島市發展改革委(市新舊動能辦)還將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實驗室建設協調推進機制,與13條產業鏈密切協作,針對產業具體需求拓展場景,在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探討對實驗室給予一定的政策寬容期,實施包容審慎監管,鼓勵實驗室推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市場化應用;支持實驗室圍繞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創新應用、場景實測、市場拓展等研究提出創新創意方案,依法論證完善后形成政策,按程序組織實施;鼓勵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創業者依托實驗室開展創新創意創造,同時引導社會資本、平臺公司積極投資實驗室建設,為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的加速孕育營造完備的環境。(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