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刊說:
從青島、橡膠產業、青島科技大學相互成就的路徑中,可以看到一所大學在擔當國家科技強盛使命過程中的低調務實和頑強求索,這也許才是教育的根本。
盡管疫情籠罩,青島橡膠行業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依然風光無限,輪胎三巨頭均有亮眼表現。
先是青島民營制造業新晉“老大”——賽輪于輕描淡寫中使出大殺器,在2020年6月11日,發布全球首個投入使用的橡膠工業互聯網平臺——“橡鏈云”,引起業界的高度關注,從軟控到賽輪,青島都執橡膠產業數字化之牛耳。
老牌輪胎巨頭雙星在2020年7月16日混改簽約,成為青島首家在集團層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國有企業,以增資擴股同步股權轉讓方式引入啟迪科技城、西海岸融合控股、鑫誠恒業三家戰略投資者和“職工持股平臺”,獲得體制創新賦能。
青島輪胎行業的三號企業——森麒麟也不甘隱身,于2020年9月11日在深交所上市,成為第十家上市的中國輪胎企業,森麒麟所募資金將用于建設“年產8萬條航空輪胎(含5萬條翻新輪胎)項目”,將進一步完善公司航空輪胎的產能布局。
仿佛是與青島橡膠在企業端的風頭正盛遙相呼應,素有“中國橡膠工業的黃埔”之美譽的青島科技大學在這一年也迎來建校70周年里程碑,在其通過科研成果轉化或提供核心技術支撐的多家上市公司中,軟控、賽輪均與橡膠產業密不可分,見證著一門學科和一座城市的產業榮耀之間的不解之緣。
縱觀百年青島,從來沒有另外一個學科可以有如橡膠這樣為城市帶來如此之大的產業榮耀。從青島、橡膠產業、青島科技大學的相互成就的路徑中,我們可以看到一所大學在擔當國家科技強盛使命過程中的低調務實和頑強求索,這也許才是教育的根本。
▲ 青島科技大學的成長史和青島橡膠工業的發展史完全交融在一起,成為一部學科與產業相互成全的70年交互史
產業與學科的成全
回首青島過去百年的產業發展,在紡織被奉為城市“母親工業”的光芒之下,還隱藏著橡膠這樣一個低調的重要工業門類。更為重要的是,紡織工業的鼎盛需要由“上青天”三城來分享,而橡膠工業基本上是青島獨步天下。
百年前,膠濟鐵路把沿線的原材料、能源等生產資料統籌起來推動了青島紡織工業的誕生。但近30年來,青島紡織工業因限產壓錠和受制于勞動力的持續上漲,走出了一條由急轉直下、日漸式微、主體騰挪組成的下行曲線。在本土缺乏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較高的雙重夾擊之下,青島紡織行業日漸萎縮,主體產能調整到魯西南,存量產能多是高端研發需要。
青島的橡膠工業與紡織工業一樣面臨著本土缺乏原材料的起點,但天然橡膠是國際化品種,完全仰仗進口,這使得沿海港口城市在獲取原材料方面具有天然的低成本優勢,甚至通過倉儲物流優勢影響定價權。憑借這種與生俱來的優勢,青島橡膠企業力推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通過新建工廠和并購企業的方式,把中國輪胎產業布局到了世界,一舉成就了青島輪胎的世界影響力。
青島橡膠工業在國內起步較早,與上海、天津等城市幾乎同時建立了橡膠制品企業。曾享有國內“輪胎四大家族之一”盛譽的青島第二橡膠廠始建于1933年,最早生產BS(普利司通)橡膠鞋,后來開始生產BS(普利司通)輪胎。
1952年起,青島第二橡膠廠進行了大規模技術改造和擴建,與此同時,膠鞋生產設備移交給青島橡膠九廠,運輸帶和膠管生產設備移交給青島橡膠六廠,橡膠雜品等或移交或停產,青島第二橡膠廠成為一家專業的輪胎工廠。這也就是后來的黃海橡膠、雙星、橡六、同泰等橡膠企業矩陣雛形。1954年,青島第二橡膠廠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兩家汽車輪胎生產廠之一。
幾乎就在青島第二橡膠廠產能飆升的同時,1954年,沈陽橡膠工業學校誕生。1950年,其還叫沈陽輕工業高級職業學校時,便在全國最早開設了橡膠專業。因為青島擁有全國最大的橡膠廠,而且產品類別豐富,為便于學生實習實訓,國家決定將沈陽橡膠工業學校從沈陽遷至青島,建成青島橡膠工業學校,并在1956年完成遷校。
青島的幾大橡膠廠主要分布于滄口、四方、臺東的膠濟鐵路沿線,公共交通發達,青島橡膠工業學校位于幾個工廠的中心位置,學生實習實訓十分方便。1958年,利用青島橡膠工業學校組建山東化工學院,在當年招生的5個本科專業中有2個專業、2個專修科中有1個專業與橡膠直接關聯,即橡膠工藝(含本??疲⒑铣上鹉z。從青島橡膠工業學校到山東化工學院到青島化工學院再到青島科技大學,靠橡膠專業“起家”的這所院校一直把橡膠學科當成看家本領。
在此后漫長的成長歷程中,青島的橡膠企業和青島科技大學相互幫襯,一方面,坐擁中國“中國橡膠工業的黃埔”的青島擁有眾多的知名輪胎企業,另一方面,青島科技大學成為我國橡膠領域科學研究、技術創新、信息交流和人才培養的基地。青島科技大學的成長史和青島橡膠工業的發展史完全交融在一起,成為一部學科與產業相互成全的70年交互史。
關于青島橡膠學科在產業的影響力已經無須贅述,青島科技大學流傳著一個小故事:1987年,原國家化工部在浙江余杭召開了一次橡膠行業會議,參加會議的代表是來自全國各地橡膠行業的廠長、經理和高級專家。會議開幕式結束后,青島化工學院畢業生、時任化工部橡膠司辦公室主任想利用這個空當同來參加會議的校友合個影,就在會場上和代表們打了個招呼。誰知,這一招呼,走出會場去照相的代表居然有一多半。此事在會后被傳為佳話,“中國橡膠工業的黃埔”也聲名遠揚。
當我們在今天贊嘆青島橡膠學科強悍的同時,殊不知這一學科在30多年前就已經享譽業界。
與企業攜手同行
“放眼全球,優秀的、高水平的大學無不與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保持著良性的互動,沒有哪所優秀的大學是脫離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鼻鄭u科技大學黨委書記馬連湘在多個場合都做出過類似的表述,更為重要的是,青島科技大學在現實中也的確是這么做的。
早在2011年,青島科技大學鄭州路校區與軟控研發中心之間的圍墻被拆除,在轟隆隆的圍墻倒塌聲中,關于產學研之間的壁壘也被打破。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市北區政府、青島科技大學、軟控股份簽訂四方協議,共同建設橡膠谷,一個全球一流的化工橡膠高端產業聚集區開始崛起。
▲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橡膠工程領域的高級工程技術及管理人才近70%來自青科大
早在2000年,依托青島科技大學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密煉機上輔機項目孵化的軟控股份有限公司走上創業之路,并于2006年上市。
青島科技大學不止與自己培育出來的軟控之間沒有圍墻,和城市的幾乎所有輪胎企業之間都攜手合作。
賽輪是另外一家利用青島科技大學通過科研成果轉化或提供核心技術支撐而上市的公司。賽輪在2020年夏天推出的全球首個投入使用的橡膠工業互聯網平臺“橡鏈云”平臺,是由賽輪集團聯合軟控股份、青島科技大學等共同打造的。平臺通過橡膠行業豐富的機理模型、大數據平臺、物聯集成,滿足橡膠行業復雜的制造模式,可為不同業務場景提供專業、豐富的軟件服務和APP應用。平臺現已入駐800余家供應商、1200余家經銷商,以及5000多家門店。
學科對城市的賦能并不局限于體系內,2020年6月8日,海爾卡奧斯與青島雙星、青島科技大學達成戰略合作,三方將共建橡膠行業大規模定制工業互聯網平臺。橡膠行業大規模定制工業互聯網平臺依托海爾卡奧斯平臺、雙星全流程智能化工廠建設經驗、青島科技大學的科技創新平臺及產學研融合經驗優勢搭建而成,包括行業整體解決方案、數字化賦能、供需對接、云服務等內容,并整合橡膠產業鏈,提供了全流程用戶體驗。
青島科技大學對橡膠產業的統領源自自身的科研實力,該校已經建成輪胎先進裝備與關鍵材料國家工程實驗室等8個國家級創新平臺,其中,有6個國家級創新平臺與橡膠有關,國家橡膠與輪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目前中國唯一的國家級行業技術研發與創新管理平臺。
“在中國知名的輪胎企業中,基本上都可以找到和青島科技大學有關聯的高管?!鼻鄭u一家輪胎企業的負責人表示。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橡膠工程領域的高級工程技術及管理人才近70%來自青島科技大學。在三角輪胎、成山輪胎、風神輪胎、貴州輪胎等全國輪胎頭部企業和研究院,都能看到青島科技大學的畢業生。
學科賦能企業發展,企業發展回饋學科基礎研究,這是在教育領域常見的現象,青島科技大學對此也并不陌生。2019年7月,賽輪集團向學校捐贈人民幣2000萬元,這是公開資料顯示的近年來青島本土高校校友向母校最大規模的捐款。賽輪集團董事長袁仲雪認為,學校開明的創新創業政策環境,為校辦企業的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校辦企業的發展壯大又反哺了學校的學科建設,這種良性循環將助推我國橡膠輪胎行業實現復興和跨越式發展。
青島科技大學官網的公開資料還顯示:袁仲雪校友帶領的國家橡膠與輪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已經多次向學校捐贈,先后設立科技創新獎勵基金、勁松基金、各類校級和院級獎學金,并支持高分子實用技術大賽、學校實驗室改造等項目。
一座城市的產業榮耀
“學校者,人才所由出;人才者,國勢所由強?!苯枷爰摇崢I家鄭觀應在一百多年前的這句話道出了教育的產業使命所在。
一所平凡的高校引領的青島橡膠學科的披荊斬棘,低調地支援著中國輪胎企業與世界豪強的對壘,它帶給我們這座城市的不止于產業規模的穩固,還有產業報國的情懷。
青島橡膠工業之所以沒有步入紡織工業的那種高開低走的路徑,有產業政策的原因,也有產業自身的原因。其中,橡膠工業的高門檻、國際化兩大屬性樹立了產業的護城河,使得橡膠沒有像紡織那樣陷入低成本的絞殺,而是走上了高科技的資本密集型道路。
時至今日,橡膠輪胎工業依然是一個高技術壁壘的產業,以至于在中國的橡膠工業高速發展了幾十年的今天,縱觀橡膠輪胎企業全球排行榜,位居前列的依舊主要是歐美日韓品牌。
在當下的橡膠輪胎行業形成了一個奇妙的現象。一方面,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輪胎生產國,德國馬牌輪胎合肥工廠2009年開工建設后,全球排名前十的輪胎企業均在國內建立了生產裝置;另一方面,盡管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輪胎企業都在走國際品牌道路,但在國際市場擁有影響力者寥寥無幾。
“世界輪胎看中國、中國輪胎看山東”是業界的公認,而“中國山東輪胎看東營”還是“中國山東輪胎看青島”在業界有著不同的認可,按照整體產能計算,以廣饒為核心的東營輪胎無疑更勝一籌,但論及產業水平,青島則當仁不讓地穩坐C位。
相對于擁有高產能的東營和擁有輪胎巨頭的煙臺,青島憑借完整的橡膠產業鏈條,在全球擁有更大的影響力。青島橡膠產業歷史悠久,產業布局比較齊全,青島港每年進口橡膠原料占全國進口總量的60%以上,并擁有從高校院所基礎研發、優質制造業企業、橡膠貿易定價優勢等全鏈條優勢。
這其中,關鍵就是青島科技大學橡膠專業對城市輪胎工業的不斷賦能,使得青島先后誕生了雙星、賽輪、森麒麟、福臨等企業巨頭,還有鼎盛時期赫赫有名的黃海橡膠,韓國輪胎三巨頭之一的耐克森的下屬工廠也設立在萊西。
在橡膠行業的新一輪發展浪潮中,青島輪胎企業乘風破浪,始終站在技術和商業模式的潮頭。賽輪是中國輪胎行業中第一個海外建廠的企業,早在2012年便落子越南;森麒麟在泰國建廠,并實現海外工廠收入占公司總營收的一半以上;福臨2016年在馬來西亞建廠,是當時馬來西亞唯一一家由中國投資的輪胎生產工廠;雙星不僅建成了中國輪胎工業領域第一個全流程工業4.0智能化工廠,還成功控股錦湖輪胎。而反觀東營輪胎企業屢屢傳出被兼并的信息,意向兼并者中不乏賽輪和雙星的身影。
雙星集團董事長柴永森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國產品牌輪胎對外資輪胎的替代在2020年上半年達到了高潮,但輪胎的進口替代不是今年疫情之下的獨立事件,這一情況過去兩三年間已持續發生,預計2021年后輪胎的進口替代進程會加速。
而實際上,中國企業只在礦山胎、航空胎等個別高端品種還無法實現國產替代,森麒麟在航空胎領域已經邁出實質性的步伐,橡膠產業賦能城市榮耀還在繼續。
來源:商周刊
文:門國鋒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