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牛年股市一開局,就“成功”走出了熊市的節奏,各種“茅”紛紛折戟,去年抱團上漲的牛股被拉出來集體打臉。雖然不能因此就對抱團瓦解做出最終判斷,但這種盤面信號絕對值得警惕。
什么是抱團?從資金行為上看,是思維相同的機構資金做出了相同的買入選擇,也就是扎堆。為什么抱團?因為這是確定性最高的一種盈利模式,驅使機構資金做出相同選擇?;久?、行業屬性、風格,這些只是促成抱團的條件。這兩年流行消費股抱團,2015年牛市流行科技網絡股抱團,2003年流行“五朵金花”抱團,其實并沒有本質區別,所不同的是在不同條件下,在不同股票上抱團。
為什么這兩年的大市值消費股抱團最典型?
首先,因為經濟減速下行、中美摩擦、新冠疫情等等,投資者風險偏好低,市場最需要的是確定性,確定性很稀缺,所以有了確定性就會被賦予很高的溢價,市場價格層面就是表現為越漲越能漲,明知道不便宜,還是繼續擼。因為去買其他確定性不太高的票,往往得不償失。
其次,市場利率下行,無風險收益率走低,導致股票比價效應提高,儲蓄搬家入市。但此時抱團股明顯跑贏市場指數,也就是跑贏了大部分人的平均收益率,所以儲蓄搬家大部分借道基金,這反過來又使得抱團自我強化,也就是相同思維的機構資金傾向于做出相同選擇。
需要注意的是,這兩個消費股抱團的基本邏輯基礎正在發生重大變化。首先是宏觀經濟基本面,開始從持續通縮向再通脹運行,國際大宗、原油都有所體現;其次是貨幣政策,央媽反復強調了審慎克制的原則,市場利率開始低位回升,已經炒得透支的抱團股,無法繼續提供足夠吸引力的確定性溢價。
未來某一天,市場很可能會對經濟復蘇形成共識,順周期取代消費成為新一輪的抱團標的。煤炭、有色、化工正在逐漸跑贏釀酒,行業指數的對比暗示了市場正在交易復蘇。
總結一下,以消費為代表的中國版漂亮50主要的壓力,來自通縮到通脹、貨幣寬松到貨幣收緊兩大方面,這與當年美國漂亮50抱團瓦解時的市場背景非常類似。
美股漂亮50行情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① 1970.05-1973.08 泡沫階段:漂亮50 上漲113%,標普500 上漲37%;
② 1973.09-1977.04 估值消化跑輸階段:漂亮50 上漲-29%,標普500 上漲-5.5%;
③ 1977.05-1979.12 逐步開啟超長黃金周期:漂亮50 上漲33%,標普500 上漲9.7%。
刺破漂亮50估值泡沫的導火索是1973年10月石油危機爆發導致經濟陷入滯脹,隨后連續10年的利率上行。
泡沫破滅的第一年,漂亮50以暴跌消化高估值,股價下跌50%,同期標普500下跌41%,在此階段,相對最抗跌的是石油、化工等資源品和軍工,對應當時中東戰爭和石油危機的背景環境。再看當前全球地緣摩擦、油價大幅反彈,還真是與美股漂亮50瓦解時有神似之處。
牛年的市場不好做。這個牛市,就算是庖丁再世,估計也會說太難了?,F在已經有天風、國泰君安等主流券商開始分析中國漂亮50瓦解的問題。局部的階段性的瓦解,難免,但換一批股票換一個邏輯,繼續抱團新漂亮50,也幾乎是必然。機構投資者還在擴容,相同思維相同行動,局部極致演繹的泡沫只會更加嚴重。
記者 李冬明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