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青島市2021年將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0000個,同時推進聯網共享,加強200個停車場的聯網改造,在老城區動員100家企事業單位和機關實現共享停車,對停車設施供需矛盾突出的難點片區進行綜合治理,多方合力解決停車難這一現代城市頑疾。
2021年將新增公共車位萬個
1月27日,記者來到位于青島中央商務區在建智慧停車場現場,該項目已進入地上一層主體建設階段。記者從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該項目位于青島市市北區敦化路以南,良辰美景南區以東、龍城路以西,占地面積6625.2平方米,規劃建筑面積19653平方米,其中地上3353平方米,地下16300平方米,共設停車位450個。該項目地上一層、地下四層,不同于常規停車樓的方正造型,這處停車樓借鑒了著名的紐約高線公園“線型空中花園”理念,在地上營造出一個波浪形公共空間,方便市民活動,而將全部的停車泊位放入地下。
據了解,中央商務區智慧停車場項目方案設計結合了中央商務區產城融合理念,在樓宇林立的密集空間中,打造一處公園綠地,在服務停車的基礎上為片區提供新的城市會客廳,能夠有效改善中央商務區的空間結構。智慧停車場停車以傳統自走和智能機械形式相結合,地下與周邊地塊預留連接通道,項目建成后將成為青島市首個地下平面移動智能車庫。所謂地下平面移動智能車庫,就是車主只需將車停入升降機,其他工作就由機器人負責,此時機器人會將該車輛和停車場內的空余車位進行匹配,隨后搬運機器人會將該車輛搬運至指定停車位,完成停車。該項目還將海綿城市、綠色建筑、智慧停車等理念融入其中,打造環保、節能、科技的優質工程。
據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緩解停車難問題,近兩年青島市共建成公共停車位1.73萬個,其中老城區6400個,2020年完成市南區華夏基石、富源集團、禹城路人防等28個公共停車場主體建設,新增泊位9000個以上,完成數量位列全省第一。2021年還將大力建設停車設施,特別是老城區,計劃建設李村路停車場和聊城路停車場,其中李村路停車場約增加450個停車位;聊城路停車場約新增450個停車位;六街口停車場將新增約200個停車位;龍山路地下停車場新增約130個車位;湛山二路小區停車場規劃570個停車位;遠期還將建設火車站南廣場停車場,規劃停車位1700-2000個。2021年全年將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0000個。
動員老城區百家單位共享停車
要解決停車難這一現代城市頑疾,除了大力新建停車設施,青島亟須多方合力。
據了解,2020年3月以來,青島市圍繞停車問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涉及規劃建設管理、資金獎補、建設技術導則等多個方面,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已逐漸完善。目前出臺的政策文件中明確了按特種設備類申報的機械式立體停車設施項目,無須辦理用地、規劃、環評、施工等許可手續。此外,停車庫每泊位獎補2萬元,停車樓每泊位獎補1.5萬元,機械式停車設備中垂直升降類、巷道堆垛類、平面移動類、垂直循環類、水平循環類、多層循環類每泊位獎補1.2萬元,實現聯網管理的既有公共停車場、共享專用停車場每個停車場獎補1萬元,進而鼓勵社會資本建設運營停車設施。
同時,大力發展智慧停車和共享停車,2020年,青島市開展既有經營性停車設施聯網改造,靜態泊位數據已全部接入,動態泊位數據接入7萬個以上,共享停車場78個。選取重點區域開展停車誘導試點,設置誘導屏51塊。開展道路停車泊位智能化改造,試點完成20條道路、泊位1161個,實現“無人值守、無感支付”。2021年,青島市計劃出臺專項規劃,加強200個停車場的聯網改造,在老城區動員100家企事業單位和機關實現共享停車。
據青島華睿停車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解決停車難,既要通過新建停車位進行“開源”,又要采取智慧化、一體化管理措施實現“節流”,讓既有的停車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目前青島建立起“青島市智能停車一體化平臺”,還同步開發應用了“宜行青島APP”互聯網移動終端。除了匯聚泊位信息、為市民提供停車引導,同時也可以為市政府決策提供參考,這正是智能一體化平臺存在的意義,隨著未來數據接入覆蓋面的擴大,平臺數據分析也將對精準管理產生更大價值。到2022年,全市經營性停車場要基本納入智能停車一體化平臺,聯網管理泊位將達到31萬個。
大數據支撐共享盤活資源
據了解,早在2017年,深圳就被國家列為全國推進城市停車場建設第一批五個試點示范城市之一,要求在公共設施集中區停車設施建設和停車信息平臺建設兩個重點方向先行先試。統計顯示,目前深圳機動車保有量約356萬輛,停車泊位總數約252萬個,泊位總量缺口超過100萬個,停車位供給總量嚴重不足。2020年,深圳大力推進智慧停車模式改革,主要是依托大數據的支撐,通過停車場空間互換和車位共享來盤活現有停車資源。對于平臺的運營,政府部門只是一個推手,主要還是要依靠市場化運作。
捷順科技作為中國第一家停車行業的上市公司,在提高車位周轉率方面下了不少功夫,研發了多款智能化產品,比如搭建“捷停車”平臺,為車主用戶提供停車費自動支付服務,用戶使用手機繳停車費,并提供停車場剩余停車位快速查找、導航、車位預訂、車位共享等功能,通過充分利用數據來提高車位的使用效率。
深圳市停車技術企業行業協會秘書長張毅認為,解決停車難的終極之路,應該是建立一個類似“滴滴”“美團”那樣的大數據平臺,找到合理的商業模式,讓數據跑起來。比如是否有空余停車位,是否方便停車,停車費多少等數據實時共享。一方面可以方便市民便利停車,一方面也可以帶動停車場的收入增長。
中央商務區智慧停車場已進入地上一層主體建設階段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辛小麗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