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下午,國有企業改革攻勢質詢答辯會議在市級機關會議中心舉行。副市長耿濤、市國資委主任馬衛剛、市財政局局長李紅兵、雙星集團董事長柴永森代表攻勢承辦單位應詢。包括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企業家代表及市民代表在內的9位質詢人依次提問,4位應詢人分別進行了回答。
省政協委員、市人大代表、民革青島市委副主委、新南威爾士大學中國尖端技術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曾學鋒: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加強各類風險防范的措施,化解債務風險是其中重中之重。請問,當前我市市屬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有多高,市國資委采取了哪些有效把關措施?
馬衛剛:防范債務風險對于市屬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市國資委監管企業資產負債率是65.6%,比全國國資委監管企業資產負債率低1.9個百分點。從這個數據來看,青島市對市屬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水平把控較好,這一點從市屬企業經營效益數據上也得到了驗證。
市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首要職能是加強國有資產監管,進行風險防范。主要推進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建章立制,通過制度督導企業將資產負債率控制在合理水平。二是向每家市屬企業派出了監事工作隊,形成風險管理、投融資管理即時監督的工作機制。三是加快無效、低效資產的出清,努力盤活存量資產。
協會商會代表,青島城運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學亮:去年底,青島獲批以國有企業家隊伍建設為特色的國資國企綜改試驗。這個特色具體指什么?對青島國有企業改革的發展有什么推動作用?
耿濤:青島的綜改試驗以國有企業家隊伍建設為特色,是基于青島涌現出一批以“五朵金花”為代表的優秀企業,成長出多名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企業家。正是這些優秀的企業家群體,帶動了青島的經濟發展。所以青島的綜改試驗,要以企業家隊伍為切入口,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國企領導人員提出的“20字”標準要求為主線,創新探索“堅持政治標準、依法規范治理、培育企業家精神、落實物質利益原則、完善體制機制保障”等五個方面改革舉措。
通過綜改試驗主要實現三個目標:一是進一步提升國有企業隊伍對黨忠誠、清正廉潔的政治品質,完善企業家治企有方、興企有為的制度保障,培育勇于創新的新時代企業家精神。二是突破國企改革中的難點堵點,特別是集團層面混改、市場機制導入、企業用人的權力、薪酬制度的制定等問題。三是推動國有企業在落實國家戰略中發揮主力作用。通過推動國有企業家隊伍建設,促進國有企業的改革,實現更高水平“搞活一座城”。
市政協常委、九三學社青島市委副主委、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張旭:從財政角度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是政府預算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兩年,我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發生了哪些變化?這些變化能否反映出我市國企改革取得的成效?
李紅兵: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通俗講,是以政府作為出資人,將從國有企業利潤中收繳資金,作為國有資本經營收益,同時對這部分收益做出安排。青島現在執行的標準是國有企業利潤的20%作為國有資本收益上繳,這其中的30%再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映國企改革的“晴雨表”,反映了國企發展和改革的成果。
數據顯示,2019年,青島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是7.55億元,2020年是11.33億元,同比增長了50%。預計2021年將達到12.95億元,增長約14%,實現連續三年兩位數增長,很好地反映了國有企業發展和改革的成果。
市政協委員、青島志昊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青島市工商聯副會長楊亮:去年,雙星集團成為青島第一家集團層面的混改企業,具有破路、破冰之意義。請問,雙星集團混改的進展如何,如何既調動企業經營者的積極性,又保護好職工的切身利益?
柴永森:2020年7月16日,雙星集團與三家戰略投資者簽署了正式協議,同時實施員工持股。雙星作為青島市第一家實施集團層面混改的企業,目前情況看,效果不錯。在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近期發布的2020年專項評估A級企業名單中,雙星成功入選。從經營效果看,由于疫情原因,橡膠行業海外市場受到重創,但雙星在去年下半年的經濟效益卻出現了三位數以上增長。
雙星混改的特點有“四新”:推進新戰略、引入新資源、實施新治理、建立新機制。混改后,企業效益更好,員工可以穩定工作,工資待遇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在調動企業經營者的積極性方面,我們把153名經營者和核心骨干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長效機制,進一步提高國有企業活力和效率。
市人大代表、首鋼(青島)鋼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信息中心總監張寧:國企改革在投資領域勢必“有進有出”“有所為有所不為”,請問自去年以來,我市國資國企在哪些方面加大了投入、實施了退出,效果如何?
馬衛剛:市國資委全面啟動市屬企業主業監管。目前,已發布市屬監管企業主業清單,市屬企業的主營業務范圍從最初的57個國民經濟行業大類,精簡到了44個。在投資方面,基本鎖定了3個國有資本的投資布局領域:一是智能化先進制造業,發揮青島國有企業的優勢;二是智慧化城市基礎設施產業,提高城市的公共服務設施能力;三是現代經濟體系的金融服務業。
在加大投資力度方面,體現國企擔當,重點參與投資規模大、回收周期長、回報率不高、民營和外資等社會資本大多不愿參與,但又事關城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民生福祉保障的領域。
在退出方面,進一步加大市屬非主業資產的清理整合力度。去年以來,已完成非主業資產清理整合154項,占總計劃的74%。
同時,通過經營性國有資產的統一監管,對經營困難、資不抵債的企業采取措施。目前關閉注銷了185家企業,改制退出26家企業,為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打好基礎。
市政協常委、《人民政協報》青島記者站站長陳小艷:統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集中財力做大事,要重點用于企業改革和創新方面。請問,在新一輪國企改革攻勢中,如何統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安排?新成立的國有資本股權制投資基金的投向和使用方式有哪些?
李紅兵: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有三個原則:一是解決企業歷史遺留問題和改革的成本;二是支持企業發展或者其它方面的安排;三是向國有企業注資。按照這些原則,2020年市財政局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安排上,拿出了接近3億元解決國有企業改革的歷史遺留問題,對78家破產或接近破產的企業,一次性拿出解決方案。
青島新設立的國有資本股權制投資基金,是青島國有資本收益市場化運作的重要創新舉措。目前4億元國有資本收益資金已經到位,專項用于國有資本布局結構優化調整。同時,該基金將發揮國有資本的引導作用,設立“培優”子基金,專項用于支持民營中小企業創建獨角獸、隱形冠軍企業,促進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助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攻勢取得更大成效。
市政協委員,青島半島信網網絡傳媒有限公司總編輯、總經理胡進宇:國有企業改革涉及到經營性國有資產統一監管工作,如果主管部門、企業和職工等多方面利益協調不好,將很難形成改革合力。請問目前,青島這項工作進展如何?
耿濤:從2019年開始,青島開始全面推進國有經營性資產的統一監管。89個市直部門所屬企業427戶,目前已全部納入統一監管范圍。其中310戶已經完成了商事變革和注冊,涉及資產856億,占全部資產的95%。例如,將住建局的房投公司劃歸給地鐵集團,有效提高地鐵集團的融資和自我造血能力;將海洋科技館所屬海底世界51%的股權劃給旅游集團,助推了我市“大旅游”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將交通運輸局所屬的交發集團劃轉到城投集團,提升了我市港口、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能力。
實施了進一步加強區市國有資產監管工作的系列措施。到2020年底,10個區市國企實現扭虧為盈;12個區市、功能區所屬國有企業累計實現利潤57.21億元,首次實現總體盈利。
市民代表、青島微電子創新中心有限公司主管劉江華:城市公共交通是滿足人民群眾基本出行需求的社會公益性事業。將公交集團、交運集團兩大公交運營企業整合,組建青島城運控股集團,會不會形成壟斷,會不會降低公共交通的服務水平?
馬衛剛:交運集團和公交集團都是全國知名的品牌企業,在確定對這兩家企業進行整合的過程中,青島借鑒了多個大城市和先進國家的經驗,并組織專業機構進行認真評估。從國內外城市公共運營的情況看,這個領域基本屬于政府主導,且公交領域公益性強,屬于政策性虧損行業,收入成本嚴重倒掛,所以這項整合不涉及行業壟斷,也不會影響公平競爭。
過去兩個企業注冊資本合計不到2億元,城運控股成立以后,增至50億元,資本運營的能力會增強,有利于今后公共交通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實現1+1>2的整合效果。重組的目標是用3-5年時間打造集城市交通運營服務、交通運營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產業資本投資為一體的新基建智能化的城市交通綜合運營服務企業,以更優質的服務回報市民。
山東文康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寧: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國家省市出臺了很多惠企政策。青島國企為個體工商戶等企業減免房租超過9.5億元。請問,是不是所有國有企業都落實了政策,效果如何?
李紅兵:疫情發生之后,市委市政府出臺一系列為企業紓困解難的組合拳,在落實為小微企業減免房租的政策方面,國有企業的做法可圈可點。盡管面臨著和我們一樣的困難和發展危機,但國企都積極主動落實政策。比如機場集團減免房租1.47億元,新華書店減免1500多萬元。特別值得敬佩的是,沒有一家國有企業因此要求減免稅收。另外,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社?;鹬С鰤毫艽螅鶕醒牒褪〉慕y一部署,在對全市20多家國有企業股權劃轉社保基金過程中,國有企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關鍵時刻、關鍵時期,青島的國有企業發揮了“頂梁柱”“壓艙石”的作用,它們確實了不起,為國有企業點贊。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