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上午,壯大民營經濟攻勢質詢答辯會議在市級機關會議中心舉行。市委常委、統戰部長王久軍,副市長耿濤,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局長高善武,市工商聯黨組書記楊長軍代表攻勢承辦單位應詢。包括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企業家和商協會代表及市民代表在內的9位質詢人依次提問,4位應詢人分別進行了回答。
市政協常委、青島經濟職業學校校長孫煥利:在《中國城市政商關系排行榜2020》中,青島政商關系健康總指數位列全國第8,較上年前進18個位次。但仍有不少企業沒有獲得與排名相匹配的實際感受,這是為什么?
王久軍:去年青島營商環境有了一個大飛躍,我們自己和自己比有進步。但為什么還有企業沒有感受到營商環境的變化?這說明青島在政商關系、市場化環境、法治化環境、精準服務企業方面還有差距。
要堅持問題導向、找準短板、突出重點,在狠準落實上下功夫。一是在打造全社會尊重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家的社會環境上下功夫;二是在打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上下功夫;三是在打造公平正義、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財產人身安全上下功夫;四是在打造精準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上下功夫;第五特別重要,要解決在服務企業方面存在的“上熱中溫下冷”問題,讓企業家感受到“上熱中熱下也熱”。
市人大代表、青島好美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升光:當前疫情仍有很大不確定性,對中小微企業造成持續沖擊,我市還有哪些舉措來真正幫助中小微企業度過難關?
耿濤:一是政策不能急剎車。梳理前期出臺的政策,看看哪些能夠延續,之后發布清單。同時今年將出臺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促進辦法,建立民營和中小企業應急援助機制,對受突發事件或者不可抗力事件影響較大的企業實施援助。
二是幫扶不能停。去年以來領導干部帶隊下基層,今年服務企業工作隊還要繼續下到一線去,想辦法解決中小企業遇到的具體問題,推動拓展市場訂單、優化政策環境、提速行政審批、豐富融資渠道等工作。
第三,要讓企業有信心,為企業保住元氣,同時還要增加生氣,確保中小企業在疫情下持續發展。要加大對企業的培訓力度,開展創新創業,提供更多商機,培植新興經濟,招引更多產業。
市政協委員、青島康和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玉靜:去年召開了多場民營經濟創意會,論證通過了多個民營企業創意,讓民營企業看到了市委市政府支持和成全企業家創意創新的堅強決心。請問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企業的創意落地,讓創意成為現實?
高善武:民營企業創意會平臺通過推進流程再造來入手,由政府部門激發企業的創意,幫助民營企業梳理論證,使創意方案更加符合技術、經濟、市場、科技、國家政策等方面要求。政府根據創意項目落地的一些需求進行賦能,在審批、土地、資金甚至市場方面發揮最大的效能。在項目論證會和落地推進會上,發改、科技、工信等行業部門以及各個區市都積極主動回應民營企業提出的問題。下一步,重點圍繞13個產業鏈,特別是圍繞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圍繞制造業和實體經濟,青島將繼續把創意會做實做好,做出更大的成效。
市政協委員、青記智庫創始人李楊:2020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青島入選企業只有5家,在副省級城市排名第8。山東省民企百強,青島入選企業12家,也落后東營和濰坊。其實榜單之外還有兩個問題,一是青島企業集中在傳統產業,二是從全國民企500強的202億入榜門檻來看,青島存在斷檔的可能。青島下一步在培育頭部龍頭企業上有什么新舉措?在優化產業結構,培育專新特新企業方面有哪些新辦法?
楊長軍:首先,要有企業成長的生態和熱帶雨林,健全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和政策支持體系,建成民營企業轉型升級促進機制,破除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壁壘。第二,培育龍頭企業應該更多關注培養領軍人物和優秀企業家,要實施民營企業家成長工程,實施百千萬提升工程,為龍頭企業培育優秀的企業家。第三,絕大部分大企業的成長,都是借助資本的力量兼并重組,要面向世界500強、民營500強、央企、省內大企業,積極引進綜合性總部、功能性機構和創新總部,支持企業“分改子”升級、總升級,鼓勵龍頭企業開展兼并重組、資源整合,支持本土企業開展跨國經營。最后,企業的成長要踏準時代的節拍,去年工業互聯網企業檸檬豆營業收入比2019年翻了十倍,這種高成長性企業就可能是未來的中國500強、世界500強。
市政協委員、哈工大青島科技園投資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魯升:在實際調研中,企業反映卡奧斯平臺不能完全滿足于企業的需求,有一些企業說注冊以后不知道怎么用。請問下一步青島在建設垂直細分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以及賦能民營和中小企業方面有哪些舉措?
耿濤:卡奧斯平臺僅在青島就賦能2700多家企業,貢獻了110多億元的新增工業產值,這是大平臺發揮的作用。但是在整個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建設中,青島不僅僅是建這一個平臺,而是同時推動大批垂直細分平臺的建設,建立了全市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庫,目前入庫培育平臺32個,其中25個比較成熟的平臺將納入專班服務體系,這25個平臺總投資52億。
為滿足中小企業的需求,卡奧斯還需要切實提高能力,引進更多生態方進入,吸引更多的人才,強化軟件開發等研發能力。今年將實施“1+10+10”的發展規劃,“1”是綜合平臺,10是10個垂直細分的互聯網平臺,第二個10是10個5G覆蓋的工業互聯網應用的園區。政府推動卡奧斯進一步做強做大,同時更多垂直細分平臺配合,再加上5G、區塊鏈、新一代信息技術助力,青島將織起一個大的工業互聯網網絡,賦予中小企業更大的能量。
市人大代表、青島瀚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證券部經理馬超:現代服務業是每一個城市都關注的發展方向之一,民營企業是突破發展現代服務業的生力軍。請問我市在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服務性制造、經濟鑒證類服務等方面有哪些政策措施?
高善武: 國家、省非常重視生產性服務業和服務性制造業,發改部門牽頭出臺了相關政策,青島市最近也要出臺兩業融合的政策,有很多鼓勵和支持的措施,聚焦突破發展工業互聯網、大力發展服務型制造業、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等重點任務,加快打造一批帶動效應突出的深度融合發展企業、平臺和示范區域。青島這幾年上市公司表現比較好,經濟鑒證類的會計事務所、稅務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本身就是現代服務業的一個組成部分。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在稅務、會計等方面比較薄弱,應該搭建平臺,發揮經濟鑒證類領軍企業的更大作用,加強經濟鑒證類行業協會、商會的發展。
市民代表、山東中特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國平:青島提出“學深圳、趕深圳”以來,青深兩地互動頻繁。請問,我市民營和中小企業領域從深圳學到了什么真經?攻勢3.0中,青深兩地經濟交流合作會有什么新舉措?
楊長軍:深圳的龍頭企業、民營企業特別多,深圳的高新企業技術企業特別多,深圳的資本特別活躍,深圳年輕人創業特別多,這都是青島要學習的地方。推進青島和深圳的交流,一是加強思想碰撞,每年舉辦青島和深圳青年企業家創新創意會,通過各種形式讓深圳企業家到青島來,或者青島企業家到深圳進行思想分享,學習深圳的先進理念、先進做法,結合青島實際進行創新;二是資本助力,借助資本力量推動青島民營企業發展,包括萬名企業家資本培訓、青島企業家走進深圳上海資本行、邀請深圳創投風投來到青島;三是產業融合,探討建立青深兩地的青年企業家創意產業園。
青島市浙江商會會長、青島萬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建華:目前,青島商會的市場活力與上海、深圳等先進城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請問,下一步會采取哪些改革舉措追趕先進先行城市?
楊長軍:青島商協會雖然非常多,但是跟深圳、上海商協會相比存在很多短板,主要表現在:散弱??;覆蓋面不夠,行業代表性不強;職業化差距比較大;缺乏人才支撐。青島主要從四個方面下功夫努力:一是增強商會的活力,繼續推行活力商會培訓計劃。二是規范商會發展,對一些“僵尸商會"、不規范商會進行整頓規范,同時鼓勵一批龍頭企業積極組建商會。三是發揮平臺作用,與春光里合作建立商會客廳,推動膠東一體化商協會聯盟,推進與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商會的聯動。四是推動數字化,通過線上線下打造活力商會。
臻牛營銷(推廣)機構董事長張文龍:近兩年,我市出臺了一系列民營經濟發展政策,但是仍然有不少企業感覺出臺政策與政策管用、落實兌現,相差“最后一公里”。有的能找到政策,但是寫得比較學術,難以理解;有的根據政策說明填報了申請,但是很長時間沒有回復,落實兌現比較困難。請問用什么辦法來解決類似的問題,多長時間能解決?
高善武:青島的政策通平臺很好解決了政策知曉度低、兌現度差的問題,近七成企業疫情期間通過一期平臺了解政策,二期平臺在一期平臺基礎上又有很大的提升,由企業找政策變成政策找企業。政策申請兌現不了,一般是幾種情況:企業本身可能不符合條件;個別政策有數量限制,可能提報晚了;有的報到了鄉鎮,出于各種原因沒有往上提交。如果是第三種情況,二期平臺里已經完善了“一口發布、一口解讀、一口兌現、一口服務、一口評價”功能,企業遇到政策不滿意的情況,可以在一口評價欄目里吐槽,這個信息將反饋給政策制訂部門。下一步,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將與市財政局商議,針對金融獎補政策,建立資金獎補的綜合平臺,提高政策的獲得感。
王久軍:第一,制定政策要準,政策是為企業制定的,制定政策時要盡可能讓市場主體、企業家參與。第二,政策兌現要快,制定政策是為了兌現政策,不兌現就是“鏡中花、水中月”。第三,提高水平和覺悟,打通關鍵“最后一公里”。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