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新聞特寫:難忘海島情

    距青島西海岸新區最近陸域5.7海里的靈山島, 是中國北方的第一高島,駐島人口2500余人,每年上島游客約12萬人,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醫療資源一度相對匱乏,為了使島上居民享受陸島一體化的醫療服務,2017年底,該區啟動靈山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改造提升工程,2018年初,島上來了一支駐島醫療隊,他們用三年的時間,讓海島居民的醫療健康有了基本保障,現在,第二批醫療服務人員已經從他們手上接過了接力棒。

    " 2018年,我們一行6人背起行囊,踏上海島,為海島享受均等化醫療服務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在我們人生中的這一段經歷,也許只是一場短暫的相聚。"靈山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管護師楊潔告訴我們。

    這天(12月23日),是一個告別的日子,交接儀式結束后,楊潔就將和其他三名同事離開靈山島,奔赴新的工作崗位。三年前,周兆敬、宋大富、李祖森、楊潔、肖琳、逄曉6人作為第一批駐島服務醫護人員來到靈山島,以輪轉的方式為這里居民的健康保駕護航。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在那時,島上的居民很難享受到和島外同樣的醫療服務,這一點,既是島上居民,也是鄉村醫生的張佃亮很有發言權。

    據靈山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張佃亮說: "(之前)沒有醫療器械,透視,拍片都沒有,化驗都沒有,心電圖也沒有,小病還可以,大的外傷都得出海去縫合,島上都不能縫合。"

    盼醫盼藥,一直是島上居民的心聲。近年來,新區創新推出強基層,補短板、打造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健共體"模式, 將靈山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劃歸區中心醫院"單元格",通過"同質"管理,三年來,海島居民的醫療健康有了基本保障,公共衛生實現了陸島一體的均等化,衛生應急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善。

    楊潔說:"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祝愿我們第二批駐島人員接過我們的接力棒,提升海島醫療水平,再上新的高度。"

    第二批駐島醫護人員共有11人,經過兩個半月時間的工作交接,他們已經開始上崗工作。在當天的正式交接會上,記者發現了兩張熟悉的面孔,原來,周兆靜和宋大富主動申請留下來,和第二批駐島醫護人員一起繼續工作。

    靈山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周兆敬說 :"是一種情懷,海島情懷,就像這上面說的,要扎根海島、服務海島、飄香海島,所以我想把這個精神繼續傳承下去,所以,我這一次選擇了繼續駐島工作。"

    馬上要回去了,但大家心里還是放心不下島上的"老病號"。張秋芳老人曾患有腦部疾病和嚴重的風濕病,常年臥床,經過駐島醫護人員的治療,現在身體已恢復到能夠自理的程度,離島前,大家決定去老人那里再看一看。

    聽見大家要離開海島了,一直臥床休息的張秋芳老人突然掙扎著想要坐起來。"你要出去,嗯,要出去你別起來了,別起來了,大姨。""不叫你出去,你別激動,大姨你別激動,不要緊,我們以后再來看你,以后我們休班的時候再來看你。"

    靈山島南北5.1公里,東西1.43公里的區域他們丈量了無數次,6個人用1000多個日日夜夜,讓島上的771戶居民家庭實現了"病有所醫",他們早已成為島上居民的依靠,親人。

    據靈山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周兆敬介紹:"咱們這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功能比較完善了,人員也多了,下一步我們打算把海島的中醫中藥醫保住院定點,在原來的基礎上打造得更好。"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