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十三五”時期青島民生支出占比穩定在七成以上

    記者從青島市人民政府新聞發布會現場獲悉,“十三五”時期,全市各級財政部門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堅持公共財政導向,著力突出財政的公共性、公平性和公益性,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廣大市民,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了財政力量。

    大規模減稅降費惠及百萬市場主體

    “十三五”時期,在全市經濟平穩發展的基礎上,財政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2016-2020年,在堅持頂格落實規模性減稅降費政策的同時,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實現1100億元、1157.1億元、1231.9億元、1241.7億元、1253.8億元,年均增長4.5%。隨著財政收入穩步提高,財政支出規模逐年加大,2016-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分別完成1352.8億元、1403億元、1561.2億元、1576.6億元、1584.6億元,年均增長4%,較高的財政支出強度為保民生、穩增長、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十三五”時期,大規模減稅降費成為積極財政政策的“重頭戲”,市財政密集實施了包含深化增值稅改革在內的一系列力度大、內容實、范圍廣的減稅降費政策措施,創新頂格協調、頂層設計、頂格優惠+疊加享受于一體的“三頂一疊加”減稅降費機制,釋放最大紅利,用財政收入的“減法”換企業效益的“加法”和市場活力的“乘法”。5年來,全市累計新增減稅降費規模達到600億元以上,惠及全市100多萬市場主體和數百萬市民群眾。

    2020年,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系列規模性減稅降費紓困政策接連出臺,全年新增減稅降費規模預計在340億元左右,困難行業、小微企業和就業群體受益最大,有效發揮了對沖企業困難、穩住經濟基本盤的關鍵作用。截至2020年11月,全市新增市場主體33.2萬戶,增長14.1%,總量達177.9萬戶,其中民營市場主體172萬戶,青島市創業密度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三位。

    民生支出占比穩定在七成以上

    “十三五”時期,市財政把握民生支出在財政支出中的優先順序,確保民生投入只增不減。把財政資金用于民生領域最急需、最根本、最有效的地方,預算安排更加貼近民意,政策措施更加注重均衡普惠;民生支出實現了投入規模和優化投向的結合,民生保障實現了提高標準和擴大范圍的結合。

    2016年,全市民生支出首次突破千億元,達到1020.5億元。2016-2020年,全市民生支出總投入達到5463.5億元,占比穩定在七成以上,其中,城鄉社區支出累計完成1467億元、教育支出累計完成1333億元、就業和社會保障支出累計完成861億元、衛生健康支出累計完成473億元、農林水支出累計完成394億元、交通運輸支出累計完成339億元、節能環保支出累計完成113億元,助推各項社會事業進入全面、快速、健康發展的軌道。

    五年間,市財政持續擴大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覆蓋率,持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醫保補助、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城鄉低保對象等困難群體救助、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等保障標準。支持辦成52件164項民生實事,新建、改擴建幼兒園338所、中小學210所,普惠園覆蓋率達90%,普通高中錄取率大幅提高至68%;建成一批醫療項目,增加醫療床位1.3萬張;建設籌集政策性住房15.9萬套,實施棚戶區改造20.6萬套(戶),改造老舊小區704個;開通軌道交通6條,運營里程246公里;等等。扎扎實實解決了一批教育、就業、醫療、住房、交通等方面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精準脫貧任務提前完成,2016-2020年累計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7億元,年均增幅達到10.3%,支持實施產業扶貧項目849個,助力全市28535戶貧困戶、510個貧弱村、10個經濟薄弱鎮全部“摘帽”。

    堅持財力下沉兜牢基層“三?!保ū;久裆⒈9べY、保運轉)底線,2020年,積極爭取抗疫特別國債等中央直達資金61.1億元,除本級直接支出的0.68億元外,將其余60.42億元全部下達給區市,下達進度在全國36個?。ㄊ校┲信琶谝弧=刂?020年底,全市直達資金已形成支出59.99億元,支出進度98.2%,比全國平均進度(91.8%)高6.4個百分點,惠及全市1萬余家企業和59萬余群眾。

    財政資金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

    “十三五”時期,面對國際國內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市財政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運用市場的邏輯、資本的力量統籌推進穩增長、轉動能、調結構。

    針對不同階段經濟形勢發展變化,五年來,聚焦供給側改革、科技創新、創業城市、人才引進、新經濟、新基建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出臺了“一攬子”精準調控扶持政策百余個,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領、激勵、先導作用,打出政策“組合拳”,有力支持高質量發展。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0.6%,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61.7%。

    用足用好政府債券,2016-2020年,積極爭取新增政府債券額度共1277億元,年均增長43.7%。按照“資金跟著項目走”的原則,重點支持了公共衛生、農田水利、交通運輸等領域的1145個公益性項目建設,帶動總投資近2萬億元,有效發揮了政府債券穩投資、擴內需、補短板、惠民生的重要作用。

    構建起政府引導基金、科創母基金、直投基金等組合式政府投資基金矩陣。2019年以來,連續舉辦創投風投大會,持續打造全球創投風投中心,已匯聚私募基金規模超千億元,將大量創投風投資本導入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領域,青島成為全國創投資本最活躍的城市。截至目前,市級政府引導基金累計參股設立基金98只,認繳115.9億元,帶動各類資本投資859億元,撬動比7.38倍,投資項目560余個,通過IPO、并購重組等方式,推動20家企業成功上市。2019年,設立500億元規模的科創母基金,目前已深入對接并儲備近200支子基金,儲備直投項目30余個,其中60%以上投向種子期、初創期企業,讓創新創業的“種子”在沃土中生根發芽。2020年12月,推動膠東五市共同設立規模1000億元的山東半島城市群基礎設施投資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膠東經濟圈建設。

    “十四五”時期財政重點工作

    今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年。全市財政部門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決策部署,牢牢把握“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的政策導向,主動作為、乘勢而上,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奠定堅實基礎。

    強化財稅政策引導,堅定支持擴內需。拓展投資空間。用好政府債券資金,重點用于民生領域補短板,推進“兩新一重”(即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設。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運用市場化投融資機制拉動投資增長。持續打造全球創投風投中心,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形成市場主導的投資內生增長機制。促進消費。健全養老、醫療、教育、社會救助、優撫安置等政策體系,增加中低收入群體收入,提升社會整體消費意愿和能力。深度融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積極推動千億規模山東半島城市群基礎設施投資基金開展項目投資,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膠東經濟圈建設。高水平建設“資本國際客廳”,打造資本對接、產融結合的“雙招雙引”新平臺。

    推動創新發展和產業升級,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圍繞提升創新平臺能級,支持打造培育集約化的技術研發轉化平臺,推動科技成果加快轉移轉化。圍繞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支持實施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計劃,促進“卡脖子”領域技術研發應用和產業化。圍繞科技人才引育,推動人才政策由普惠性向個性化定制轉變,支持打造創業城市。圍繞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發揮300億元規模工業互聯網基金群的投資拉動作用,更好地支持“工業互聯網+產業鏈”集群發展,加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加強基本民生保障,提升人民生活品質。落實就業優先政策。統籌用好就業補助資金、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資金、失業保險基金等,加大對重點群體就業的幫扶,穩住就業基本盤。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大學前教育財政投入,積極推進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創建,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穩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完善統籌城鄉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持續擴大參保覆蓋面。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員供養制度。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支持做好困難群眾救助工作。持續推進健康青島建設。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適當提高城鄉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繼續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支持推進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等項目建設,有效提升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完善財政支農政策,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強化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重點保障糧食產能、農田水利、農村環境提升、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等方面,提高涉農資金使用效益。確保財政支農投入只增不減,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的比例,集中支持鄉村振興重點任務。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保持財政支持政策和資金規模總體穩定,確保小康路上一個也不掉隊。

    堅持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加快建立現代財稅體制。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實施“零基預算”,完善資金和政策向15個攻勢、13條產業鏈、全市重點工作集中整合機制,切實提升財政資源配置效率。推進財政體制改革。有序推進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公共文化等領域市與區市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提高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效率。完善轉移支付制度,逐步建立基層“三?!遍L效保障機制。全面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將績效理念和方法融入預算編制、執行和監督全過程,實現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健全預算安排與績效結果掛鉤的激勵約束機制,讓每一分財政資金都發揮最大效益。推進國資國企改革。扎實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相關工作。基本完成地方經營性國有資產統一監管改革任務。進一步理順國有金融資本管理體制。強化財政資金監管。建立直達資金常態化監督機制,打造財政資金全鏈條監管平臺,以改革的辦法提高財政資金效能。扎實做好地方債務管理工作,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李菁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