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記者從青島市人民政府新聞發布會現場獲悉, “十三五”時期,全市衛生健康系統緊緊圍繞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目標要求,積極推進健康青島建設,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全市衛生健康事業穩步發展,城鄉居民健康水平持續提高。2019年,全市孕產婦死亡率7.22/10萬,嬰兒死亡率1.89‰,人均期望壽命81.43歲,主要健康指標達到世界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深化
公立醫院改革持續深化。2016年以來,我市堅持醫療、醫保、醫藥“三醫”改革聯動,所有公立醫療機構藥品耗材等全部實行零差率銷售。與“十二五”時期相比,全市公立醫院醫藥費用增幅降至10%左右,下降5個百分點;藥占比降至30%左右,衛生總費用中個人衛生支出占比降至23.4%,比全國平均水平低5個百分點;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性收入占比提高到30%以上。
分級診療機制不斷完善。推動醫聯體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深入開展,我市首創將一體化醫療服務共同體(醫共體)拓展為構建一體化健康服務共同體(健共體),推動“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
公共衛生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疾病控制體系建設成效顯著。組建青島市預防醫學研究院。7個區(市)實施了疾控中心新建、改擴建。實驗室裝備投入穩步加大。市級配置移動P2+實驗室,10區(市)均建立P2實驗室。
公共衛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新冠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疫情發生以來,累計出動流調力量4.2萬余人次,規范管理和治療確診病例及無癥狀感染者191人。建成200余家智慧接種門診,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全程接種率持續在90%以上,免疫規劃服務水平全面提升。
慢性病、地方病防控不斷深入。成功創建4個國家級慢病示范區、4個省級慢病示范區,西海岸新區獲得2018年全國十佳慢病示范區
血液管理能力穩步提升。確定財政專項資金2741.5萬元,用于搭建青島市血液物聯網平臺,實現了血液采集、制備、庫存、運輸、交接、臨床使用全過程智能監管,醫療機構臨床獲取血液時間由20分鐘縮短到1分鐘,血液報廢率為零。
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顯著提高。推動“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強化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體系建設,健康促進區(市)實現全覆蓋。全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由2017年的16.12%上升到2020年的24.38%。
衛生健康領域執法規范化能力不斷提高。全市行政復議、訴訟、聽證程序案件大幅下降,衛生行政處罰案件在歷年國家、省、市優秀案卷評選中多次獲獎,案卷質量在全省名列前茅。
國衛生運動深入開展。積極推進衛生城鎮創建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國家衛生鎮街達到19個,占比達到20%,省級衛生城市和衛生鎮街實現全覆蓋,省級衛生村達到3075個,占比達到51.85%。
衛生應急管理體系不斷完善。建立了市委市政府統一領導下的“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處置科學、運轉高效”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形成了上下對應、門類齊全的市級衛生應急預案26個,醫療衛生機構預案1286個,預案體系更加健全。建立了“黨政牽頭、部門聯動、社區動員、全民發動”的應急響應機制。組建了四大類10支333人組成的市衛生應急救援支隊,全市共有各級衛生應急救援隊伍158支,各類專家1300人。
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
醫療資源配置持續優化。2016-2019年,我市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從5.34張增長到6.37張,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從2.97人增長到3.98人,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從3.12人增長到4.30人,三級醫院數量由16家增加到28家,優質醫療資源得以擴容。建成市立醫院東院二期、青大附屬醫院東院二期等一批醫療項目。
基層醫療衛生基礎不斷夯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補助經費從52元提高到74元。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創新構建了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三高共管、三級協同”醫防融合慢病服務模式,免費向簽約“三高”患者提供7種基本藥物,減免藥費165萬余元,65萬人次受益。將鄉村醫生基本藥物補助標準提高一倍,達到每月1000元以上,落實老年鄉村醫生補助政策,累計向1.9萬老年鄉村醫生發放生活補助2.9億元。推動基層能力提檔升級,全市4044家基層醫療機構全部達到省標準。
醫療服務質量持續改善。健全醫療質量管理和控制體系,共建成市級質控中心52個,區(市)級質控中心187個,二級以上醫院預約診療時段精確到30分鐘以內,提供移動支付等“一站式”結算服務。布局重點疾病防治康復體系建設,31家胸痛中心、23家卒中中心、17家創傷中心、41個癌癥規范化病房、17家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和9家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通過評價。
“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向縱深發展。建成青島市區域診療“一卡通”平臺,平臺通過網站、手機APP、微信服務號等渠道為居民提供預約掛號、診療信息推送、檢查檢驗結果查詢、排隊叫號查詢、第三方支付、健康知識科普等服務,二級以上醫院號源均可在線預約。
中醫藥服務全面發展
健全覆蓋城鄉的中醫藥服務體系。遴選公布15個市級中醫綜合診療中心,開展緊密型中醫醫(健)共體建設,在即墨區、西海岸新區打造省級中醫緊密型醫共體典型。
加強中醫藥傳承與創新。推進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我市的差異性中醫藥醫保支付、中醫醫療質量信譽等級評定、外埠中醫專家存案、中醫體質辨識與健康指導等4種改革模式被認定為全國首創,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納入可復制可推廣的經典案例,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建成國家臨床重點???個、國家中醫重點???個、國家中醫三級實驗室1個、國家級名中醫工作室4個、省級中醫重點???0個、省級中醫專科專病診療中心1個、省級名中醫工作室6個。
實施中醫藥傳承與創新人才工程。實施“中醫藥人才攀登計劃”,全市現有岐黃學者1名、全國優秀臨床研修人才9名、省名老中醫1名、省名中醫24名,柔性引進包括1名院士、10名國醫大師在內的88位省級以上知名中醫藥專家,實現了我市中醫藥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質的飛躍。
促進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發展。建立我市中醫藥產業項目庫,推動上海國藥北方總部落地市南區,實現知名藥企總部落戶我市“零”的突破。打造11個中醫藥特色小鎮(街區)、4個中醫藥旅游基地。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全面推進健康青島建設的攻堅期。為更高質量發展,全方位、全周期維護和促進人民健康,我市將加快實施健康青島行動,全面提升城鄉公共衛生保障和服務能力,構建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打造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打下堅實的健康基礎。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陳棟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