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4日A股首個交易日,個股普漲,成交額過萬億,滬指時隔兩年再次站上3500點,茅臺股價沖破2000元……
對于未來市場怎么投?投什么?央視財經開年策劃“2021牛年投資大趨勢”,特邀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研究部行政負責人于新利,中信證券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徐濤和中信證券資深策略分析師裘翔獨家解讀!
2021年A股怎么走?“慢漲三部曲”
A股未來的走勢如何?中信證券資深策略分析師裘翔認為是“慢漲三部曲”。去年四季度一直到今年一季度,劃定成“輪動慢漲期”。一季度,上市公司的報表出來之后,基本所有行業都會實現凈利潤增速同比大幅度上升,因為每個行業都有基本面修復需要,市場自然會催化不同行業去實現所謂的戴維斯雙基,估值和盈利同時修復,這個階段非常重視輪動節奏。
4月份,一季報披露之后,企業盈利增速全年同比增速的高點大概率會出現,市場投資者基本面預期、經濟預期打得很高,實際上想繼續超出市場預期比較難,同時面臨的狀況是,當經濟開始明顯修復以后,特別寬松的政策也有逐步退出的必要性。這個階段叫做“平靜期”,投資者需要靜下來去重新調整思路,在二三季度有一個修正的過程。四季度的時候,A股的很多行業,科技也好,醫藥也好,消費也好,就要進入一個估值切換的時間窗口,切換到2022年估值之后,無論是盈利還是估值又重新有了上行空間,這第三個階段就是“共振上行期”。
劃重點!A股為何風景這邊獨好?
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研究部行政負責人于新利認為預測今年宏觀經濟走勢,因為基數原因,會呈現前高后低,一季度GDP達到18%以上,四季度回到5.5%左右,全年GDP達到8.9%,應該是全球增速最高的國家。過去這一兩年,中國經濟增速全球最好、最快。2021年開始,中國的商品經濟規模也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未來十年內,中國還將成為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成為整個中國經濟最重要的支撐力。所以很有可能未來十年之內,中國GDP規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經濟最重要的一個經濟增長引擎。當然,伴隨而來的就是中國的股市會迎來十年的黃金窗口,未來十年,A股也會取代美股,成為表現最好的一個市場。
于新利還表示中國市值和GDP比是2.7,日本大概是1.4,A股現在只有0.8。如果轉換成為全球經濟的一個引擎以后,中國的市值比GDP的規模也會有一個大幅度提升,加之整個金融市場的完全開放,會帶來很多外資來增配中國資產。全球資金這么多的情況下,人民幣不斷升值,美元不斷貶值,美元貶值預計至少延續一兩年,最快到2023年,美元貨幣政策可能才開始收緊。從整個估值維度來看,滬深300估值比美國標普500估值便宜一倍。低利率的市場環境下,全球資金未來要找收益率好、資產低估的地方去,唯一就是中國市場。
于新利還認為國內整個住宅市場市值大概250萬億,債券市場規模將近120萬億,還有居民銀行存款200多萬億,其中居民存款40%,相當于80萬億。這些錢去哪?房地產不讓去了,債市收益率下行,銀行理財預期收益率都是不保本了,所以從幾個維度看,房地產和債券市場這些資金,在國內的宏觀流動性層面有一個結構性調整或者轉移,只有轉移股票市場。
如何選好股?于新利:A股公司最有價值的還是前20%
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研究部行政負責人于新利在直播中表示,現在A股四千多家公司,最好的公司肯定就是前10%,滬深300、創業板50和科創板50,這400家公司一定是中國最核心的資產,這些公司就放心大膽地閉著眼買。如果再想擴大一個范圍,擴大到20%,就是800家公司,就是中證800,滬深300加中證500。未來不管十年之后,A股公司從四千到六千家,最有價值還是前20%,還是核心資產。中間也許有個別一些公司變成前20%,但大部分公司在未來十年之內,要么退市,要么根本沒有任何機會,所以五六年前那種炒概念、炒殼、炒小的思路,在未來的市場里一定是行不通的。
中信證券資深策略分析師裘翔則表示,好的公司市場愿意給它估值溢價,現在的A股市場上,只有優質公司市場才愿意給溢價,一般的公司只能不斷地折價。這也和市場結構變化有關系,機構在市場里的定價權,這一兩年有空前提升,機構不像大規模散戶快進快出,很容易把市場上一輪行情很快兌現掉,機構有自己的節奏把握,根據行業景氣度和性價比的基本原則,會使市場波動下降,比較容易實現慢漲。
中信證券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徐濤也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如何區別一個公司好不好,要看行業營收的增速,或者成熟期以后利潤增速水平能不能跟它當前相應的估值水平可比擬。行業還是要分化,頭部企業如果作為個人投資人角度來選,更要謹慎。綜合壁壘高的企業跟行業整體增速快的企業,這兩條主線希望投資者深度去關注。
未來確定性最大的五大產業機會!千萬別錯過
未來哪些產業機會無限?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研究部行政負責人于新利表示,圍繞著跟國家安全相關的五個安全領域,是未來5-10年最確定的投資機會。
科技安全排在第一位,包括芯片等一些基礎材料、工藝等,這些是最有機會的。二是能源安全,低碳經濟新能源體系未來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最重要的保障。在低碳清潔的能源體系里面,安全性最高而且確定性最強的就是光伏、風電,包括新能源車,還有就是未來儲電技術的突破。第三是糧食安全,2021大宗商品里面農產品從年度均價來看,是漲幅最大的。農產品價格一直向上,種子包括基因技術的變革進程加快,政策的支持等,這三個維度都會支撐整個糧食安全領域的種子和種植產業鏈。第四是資源安全,比如稀土,還有和新能源相關的鈷和鋰資源,需求超預期增長,又沒有什么庫存,未來價格上行也是會非常超預期。最后就是國防安全,“十四五”軍隊現代建設會提速,新裝備都在大量換裝,所以預計2021年所有軍工訂單規模都會有一個數倍的增長,對應的就是相應軍工企業業績的數倍增長。
科技股如何布局?中信證券徐濤:科技股彈性將會快速表現出來!
對于科技股如何布局,中信證券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徐濤在直播中表示,1月4日硬科技行業有一個顯著特點,叫做“創新永不眠”。科技行業可能十年維度不精確,我們更多的是看5-7年的大創新周期。2018年之后進入智能物聯網時代,這個新時代,不管手機、耳機、音響、電視,還是特斯拉智能化汽車,硬件反而變成導流的入口,同時還由以前單一的強連性的終端,變成一系列的強連性的終端,變成海量的智能物聯網終端。所以這個時代才剛剛開始,真的是波瀾壯闊的新的十年的一個起點,今年一季度或者二季度開始,科技股的彈性就會快速表現出來。
今年一季度,從上游半導體角度來講,也會出現相應的分化,投資者要關注一季度報、年報能不能跟當前的估值進行正匹配,并且最好連續幾個季度角度來看,都有一個逐步的印證和加強。從國家安全和戰略的角度,今年應該重點關注材料和設備公司,他們的估值處于合理邊界的時候,投資人可以進行相關布局。從下游消費電子來看,手機蘋果鏈強于手機安卓鏈,從智能物聯網角度來講,依次是智能耳機、智能手表、智能眼鏡,這是明確的思路。整體從手機角度來看,應該關注5G創新帶來的,比如說射頻前端,比如說主芯片存儲速度和容量增長,比如說相關的天線、外觀件和屏幕變化等,這里面頭部的企業。
欲知更多嘉賓精彩觀點,掃碼看回看↓↓↓
來源:央視財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