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4日電 1月4日,五大信披報刊頭版主要內容集萃:
經濟參考報
頭版
支持政策密集落地 2021年促消費大幕開啟
《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2021年促消費擴內需路徑之后,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緊鑼密鼓推出配套措施,其中既有短期促銷舉措,也有立足長遠優化消費體制機制的措施。分析指出,隨著政策落地顯效,消費市場將加速復蘇,預計2021年商品消費規模將進一步擴大,我國有望成為世界商品消費第一大國。
要聞
2021年A股前瞻:結構性特征持續強化
2020年A股圓滿收官,全年市場總體表現良好,三大指數年內漲幅均在10%以上,創業板指領銜大漲65%,創近五年來新高,食品飲料、新能源、免稅、光伏等多個行業表現突出。個股層面分化明顯,“翻倍股”達270只,“百元股”陣容進一步擴容,與此同時,僅54%的個股實現年度上漲,307只個股全年跌超30%。
機構上月扎堆“摸底”電子和醫藥公司
數據顯示,2020年12月機構“摸底”387家上市公司,電子、醫藥生物等行業最受關注。Choice數據顯示,2020年12月共有44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機構調研情況,其中調研日期在月內的有387家,匯川技術、一心堂、永太科技、森馬服飾、澤璟制藥、安恒信息等多家公司當月機構調研家數超過100家。
中國證券報
頭版
推行注冊制 常態化退市 零容忍 三大關鍵詞勾勒2021年資本市場改革重點
2020年12月31日,滬深交易所新修訂的退市規則壓軸登場。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是迎接全面注冊制時代的資本市場在關鍵制度上的關鍵一“改”,既有力呼應了“建制度”,更堅定宣示資本市場“深改”不停步。
要聞
機構抱團知冷暖 A股迎春“結構?!?/p>
2020年最后一個交易日,券商板塊爆發,滬指收于3473.07點,創下2018年2月以來新高。在過去的2020年,機構收獲頗豐,84只主動偏股型基金收益率超100%。展望2021年,分析人士認為,春季行情有望漸次展開。從長期來看,機構堅持價值投資,布局優質個股的大方向不會改變。市場兩極分化會加劇,結構性牛市行情也會不斷演繹。
國產特斯拉降價放量 產業鏈迎來持續利好
元旦假期,特斯拉再度霸屏。2021年第一天,特斯拉中國宣布,正式開售國產Model Y,價格低至33.99萬元。消息一出,特斯拉便遭全民瘋搶。業內人士表示,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標桿企業,特斯拉降價將進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車性價比,使電動車性價比超越燃油車的拐點提前,同時其塑造的產業生態將引領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新的發展。
上海證券報
頭版
證監會:紐交所啟動三家運營商摘牌程序嚴重破壞市場規則和秩序
美東時間2020年12月31日,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下稱“紐交所”)宣布啟動對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等3家電信運營商(下稱“3家公司”)的摘牌程序。證監會1月3日晚間以新聞發言人答記者問的形式對此作出回應稱,美方此舉嚴重破壞了正常的市場規則和秩序。
要聞
銀保監會連開6場座談會 向車險市場秩序攪局者說“不”
上海證券報1月3日獲悉,在最近召開的兩場座談會上,與會各方在肯定前期座談會成效之余,也提出了車險市場多個仍需重點關注的新問題、新亂象。監管人士表示,一定要遏制住當前違法違規行為的苗頭,決不讓市場秩序的攪局者破壞改革的順利實施。
機構看好1月“開門紅” 板塊配置方向分歧大
2021年將迎來首個交易日,在市場交投、投資者情緒持續回暖之際,多數券商表示看好1月的“開門紅”行情,甚至有機構樂觀預計A股有望打破“牛不過三”之說。但在具體的板塊配置方面仍然存在分歧,部分券商繼續看好周期板塊的“性價比”,另有券商認為市場風格將出現轉換。
證券時報
頭版
六大高光板塊 新年派對怎么開?
2020年,A股市場彰顯韌性,不少行業漲勢喜人。其中,光伏、新能源汽車、白酒、小家電、芯片、順周期等六大板塊乘風而上,成為全年最耀眼的明星。今年,這些當紅明星會變得平庸,還是續寫輝煌?2021年,是光伏及陸上風電無補貼平價上網元年,由于告別了補貼限制,業內普遍預期這將為光伏、風電打開增長空間。
要聞
2021,這二十大潛力股值得收藏
經過篩選,入選2021年二十大潛力股榜單的個股分布于11個申萬一級行業,電氣設備行業有4股入選,主板和中小創均有10股入選。二十大潛力股覆蓋華為、5G、新基建、芯片、風電等多個熱點概念,所處賽道優質,在細分領域內龍頭地位顯著。二十大潛力股普遍得到機構青睞,近期合計獲得412家機構給予買入或增持評級,珀萊雅、中聯重科、東方雨虹、洽洽食品等7股獲得的買入或增持評級數不低于25次。
元旦票房單日破6億 影視業有望觸底反彈
2020年是中國電影業寒風凜冽的一年。隨著2021年的到來和疫情的有效控制,壓抑已久的電影行業在元旦檔迎來爆發。貓眼專業版數據統計,2021年元旦單日電影票房突破6億元,已經大幅超過2020年元旦當天票房。中原證券研究報告指出,今年賀歲檔影片數量較多,預計在賀歲檔和春節檔共同推動下,一季度電影市場修復明顯。
證券日報
頭版
國資委定調央企2021年八大重點任務
從“科改示范行動”的啟動、到總規模達2000億元的混改基金落地,從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扎實推進、到“雙百行動”不斷取得實質性突破,從央企進一步加強參股管理及實施股權激勵改革、再到2020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正式啟動,回看2020年,這一系列改革舉措的實施與深化,無疑將國企改革再度推向一個新的“高點”。
要聞
資本市場再迎多路巨量長線資金:年金、險資、外資三箭齊發
年金基金投資權益類資產比例的政策上限提高10個百分點、險資投資權益類資產設置差異化監管比例最高可至公司總資產的45%、對QFII等在內的外資“松綁”……2021年,資本市場有望迎來更多的增量資金。
1月份A股市場如何布局?眾機構年前密集調研360家公司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整理發現,2020年12月份,滬深兩市共有360家上市公司接待了包括基金公司、證券公司、海外機構、陽光私募、保險公司、QFII等在內的多家機構調研。有163家公司期間累計接待參與調研的機構家數超過10家,匯川技術(272家)、一心堂(196家)、森馬服飾(160家)、伊之密(148家)、永太科技(125家)、格林美(111家)、澤璟制藥(109家)、康弘藥業(101家)、安恒信息(101家)和帝歐家居(100家)等10只個股期間累計接待參與調研的機構家數均超過100家,包括偉星新材、萬興科技、金龍魚等在內的17家公司期間也均受到50家及以上機構聯袂調研。(整理:李會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