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擁抱世界,青島國際科技合作“加碼”

    2020“收官”之際,青島再迎一場國際創新賽事——2020“創之星”國際創新創業大賽成功舉辦,60個來自美國、加拿大、德國、意大利、英國、以色列、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國家的項目帶著在各自領域里的頂尖技術、產品和廣闊的市場前景,在青島上演“巔峰對決”,尋求項目落地、開展合作的機會。

    這場大賽為青島2020年的國際科技合作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也為2021年的國際科技合作描繪了更多愿景。

    站上國家戰略疊加的高地,青島向全球張開了開放發展的懷抱。在當前復雜動蕩的國際環境下,青島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舉措推進國際科技交流合作,通過搭建合作平臺、出臺全國力度領先的扶持政策、舉辦形式豐富的國際創新活動,借腦全球“智慧”,為建設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奠定了更加穩固的基石。

    平臺崛起,打造更多“根據地”

    以平臺思維做發展乘法,2020年以來,青島多措并舉,與上合組織成員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德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牽手”,共同推進重大國際科技合作平臺建設。

    在不久前舉辦的2020青島國際技術轉移大會上,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揭牌成立。作為國內首個集市場化、國際化、專業化諸多特色為一體的國際科技合作新平臺,中心將通過數據驅動打造“線上+線下”交流合作體系,為上合組織成員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鏈接全球創新資源、展示全球先進技術、對接全球高端科技人才的國際化平臺。

    此外,正在有序進行中的中德青年科學院項目旨在搭建一個跨學科、跨機構、跨文化、跨體制的國際交流合作新平臺;青島中日科學城項目啟動,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的一期選址已經確定并完成產業規劃方案,擬以日本科技成果轉化為核心,以日本筑波科學城設計規劃為藍本,打造中日科技合作和日本尖端技術在中國轉移轉化及產業化的國際創新生態圈。

    除了“引進來”,青島還積極“走出去”。2020年9月獲科技部批準建設的中國泰國軌道交通“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由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與泰國科學技術研究院、泰國國家科技發展署共同建設,是全市目前唯一獲批的“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實驗室旨在通過優勢互補、合作研發、技術服務、人才培訓等開展長期穩定的合作,逐步實現中國高鐵技術和標準“走出去”,進而輻射和帶動整個東南亞區域的軌道交通裝備技術提升和產業發展,促進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有效落實。

    2020年,iTOT東京孵化器青島創新中心在日本成功掛牌,依托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等日本國立研發平臺,900余項日本科技合作項目向青島開放。

    以這些平臺為代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是集聚國內外科技創新資源、開展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的有力抓手。記者自市科技局了解到,目前,我市共擁有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9家,覆蓋示范型基地、國際創新園、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四大基地類別,總數居計劃單列市首位;擁有省級品牌國際科技合作基地5家,市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23家。

    政策出臺,提供更多“加速器”

    加快推進國際科技合作,建設國際化創新型城市,青島通過政策“護航”,為創新發展加足馬力。

    不久前,青島印發《關于強化科技引領加快推進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其中特別提到要深化國際科技交流合作;通過問卷調查、調研座談以及學習浙江、廣東、成都、深圳等先進省市做法,青島對政策有關內容進行細化,進一步出臺了《青島市國際科技合作補助資金實施細則(試行)》。

    細則提出,對新認定和評估優秀的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最高給予50萬元獎勵,對評估為良好或合格等次的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最高給予30萬元獎勵;對評估優秀的省級、市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分別最高給予30萬元和20萬元獎勵;對被科技部認定為“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的,給予中方牽頭單位最高500萬元配套支持。

    通過發揮政府引導作用,青島用大手筆的獎補政策鼓勵全市國際科技創新主體“走出去”“引進來”,進一步強化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為打造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提供了科技支撐。

    事實上,積極爭取國家國合專項支持,為國際科技合作提供“實打實”的扶持,青島已經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

    據市科技局統計,2020年,我市獲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立項數再創新高,7項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和1項戰略性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獲得支持,支持資金超2000萬元,合作國家遍布歐、亞、美三大洲,這是此專項設立以來我市獲得立項數量最多的一次;我市組織推薦的“中韓青年科學家交流計劃”項目獲批2項,占全國獲批項目總數的20%;由黃海水產研究所和青島理工大學承辦的2020年度發展中國家技術培訓班獲得科技部支持,已是我市連續四年在海洋領域獲得立項……

    國際化的智力支持,也成為青島與世界前沿科技“握手”的方式之一。在2020青島創新節開幕式上,市科技創新決策咨詢專家委員會正式成立,來自德國、以色列、日本的三位行業專家“入職”委員會,將為青島帶來更多高端“外腦”。

    搶抓機遇,打造更多“合作高地”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下一步,市科技局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進一步搶抓國際科技合作新機遇、應對新挑戰,加強對日、韓、以、德及上合組織國家等重點國別的科技創新合作,加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

    要繼續發揮各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的作用。對標先進省市,在數量上進行優化,在質量上進行提升;在政府資金引導的基礎上,突出市場化導向和資本運作,加強與世界主要創新型國家開展多層次、廣領域科技交流合作,積極引進國際一流創新人才、團隊和機構,集中全力打造國際科技合作高地,打造國際高端研發平臺。

    要進一步營造良好國際合作環境。對重點國別和地區的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項目予以支持;深度參與或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鼓勵支持各國科學家共同開展研究;支持舉辦有影響力的國際科技交流活動。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開放合作的大勢不可阻擋。以開放作為發展“底色”的青島,正堅定不移以開放促進創新、以創新倒逼改革,迎來一個又一個創新引領發展的“春天”!

    來源:青島日報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