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青島市海洋經濟年均增速達到13.3%。預計2020年全市海洋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9.3%。
2020年12月31日,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青島“十三五”成就巡禮第九場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時期青島市海洋經濟發展成就,市委海洋辦主任、市海洋發展局局長焦明偉,市海洋發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戚永戰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十三五”期間,青島市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海洋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特別是去年以來,市委發起經略海洋攻勢,聚力打好海洋產業、海洋港口、海洋科技、對外開放、海洋生態、海洋文化等六場硬仗,推動海洋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
加快構建青島特色海洋產業體系
海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穩步邁進
現代漁業持續提升。成功獲批全國第一個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全球首艘10萬噸級游弋式智慧漁業養殖工船“國信1號”簽約建設。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增至16處,約占全國1/9。全市水產品年產量穩定在100萬噸以上。
海洋制造業加速提質。誕生了多個世界最大、中國第一的海洋工程裝備,全球最大40萬噸新型礦砂船、世界最大噸位“海上石油工廠”P70等世界頂級產品建成交付。實施“藍色藥庫”開發計劃,建成海洋多(寡)糖工程藥物、現代海洋藥物、現代海洋中藥等6個產品研發平臺,管華詩院士團隊研發的治療阿爾茨海默癥海洋藥物“GV-971”成功上市、在研抗腫瘤藥物BG136即將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全市海水淡化能力達22.4萬立方米/日,約占全國1/5。圍繞重點行業、龍頭企業組建產業聯盟,全市海洋領域產業聯盟達到5個。
海洋服務業快速發展。組建了總規模110億元的三支海洋產業基金。浦發銀行、青島銀行均成立了海洋經濟金融服務事業部,提供各類融資支持超過200億元。大力發展海洋文旅產業,青島國際帆船周、青島國際海洋節、鳳凰島(金沙灘)藝術節、青島國際啤酒節等海洋節會享譽國內外,“十三五”期間海洋旅游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16%以上。
突出抓好重點項目和招商引資
海洋產業集群化發展水平不斷提升
重點項目加快建設。“十三五”期間,每年滾動推進100多個涉海重點項目,海洋固定資產投資約占全市四分之一左右。今年1—11月,134個涉海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45億元,達到年度計劃投資的102%。同時,我們圍繞總投資330億元的中國北方(青島)國際水產品交易中心和冷鏈物流基地、總投資600億元的國信海洋經濟三產融合發展先導區、總投資300億元的中魯遠洋水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和配套漁港項目、總投資超過300億元的海洋生物醫藥及中藥材貿易產業集聚區等重大項目,以及海上風電、海水淡化、深海裝備制造等領域,謀劃建設一批海洋產業集聚區,加快推動全市海洋產業集群化、專業化發展。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瞄準百億級大項目開展精準招商,制定出臺了《青島市海洋領域招商引資攻堅方案》,梳理了10條海洋領域重點產業鏈條,與戴德梁行、上海寶茂集團等專業化招商平臺開展戰略合作,今年1—11月,全市海洋領域新簽約項目98個,計劃總投資2097億元,其中200億元以上項目3個;年產值將超過500億元的新加坡Tuff海工等一批優質項目正在加快引進落地。
加快匯聚優質海洋創新要素
海洋科技創新能力繼續走在前列
頂尖創新平臺支撐作用持續增強。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進入快速發展期,超算升級項目落戶。以蛟龍、海龍和潛龍為代表的系列大洋深潛裝備體系在青島實現了“三龍聚首”。“東方紅3”、“藍海101號”、“深藍”號等先進科考船入列。海洋領域首個冷凍電鏡中心環境適配系統建成。
海洋關鍵技術攻關進一步提升。大洋能量傳遞過程機制及其氣候效應項目、赤潮災害處置等11項海洋領域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載人深潛器等國家大型科技設施群項目順利推進,萬米級水下滑翔機首次突破水下8000米持續觀測世界紀錄。
產學研協同創新邁出新步伐。2019年,全市完成涉海技術交易670項,技術合同成交額21億元,增長15.6%。聯合清華大學和中國海洋發展研究會,加快推進在青島組建中國海洋工程研究院,構建“強核心”+“大平臺”+“產業化”的海洋科技創新模式,在青島打造海工裝備領域國內離岸人才基地和研發中心。同時,積極推進北大藥學院、沈陽藥科大學在青島設立海洋生物醫藥研發和成果轉化基地,目前均已有明確意向。
著力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
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作用更加凸顯
航運中心建設步伐加快。2019年,山東港口集團在青島掛牌成立,青島港在A股上市。全球領先集裝箱自動化碼頭建成投產,生產效率位列沿海集裝箱港口第一位。預計2020年,青島港將完成貨物吞吐量6億噸、集裝箱2200萬標箱,“十三五”期間年均分別增長3.8%和4.8%。
集疏運能力不斷增強。設立歐亞班列青島運營中心,截至2019年底,青島港已開辟海上航線173條,航線數量和密度穩居我國北方港口第一位;海鐵聯運箱量138萬箱,同比增長20.7%,連續5年蟬聯全國港口海鐵聯運冠軍。青島市成功獲批生產服務型(港口型)和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
國際郵輪母港區加快建設。同步推進產業導入和區域開發,引進船舶管理、航運保險、航運交易、海事律所等高端航運服務機構,截至目前落地項目36個,投資規模達620億元。
更高水平推動海洋領域對外開放
青島在“雙循環”格局中的“雙節點”優勢更加突出
國際海洋交流合作進一步深化?!笆濉逼陂g,累計建成各類企業海外研發中心48家、海外聯合實驗室5家、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9家。成功舉辦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現代海洋產業路演、世界海洋科技大會、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等活動和中國國際漁業博覽會、東亞海洋博覽會等高端展會。
“兩區”成為海洋產業突破發展的重要載體。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以發展現代海洋、航運物流等產業作為重點,19項海洋領域試點任務70%已落地實施;上合示范區海洋合作中心建設快速起勢,總投資100億元的上海電氣風電裝備產業園、總投資13億元的香港港青大健康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建設。
建設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
打造“水清、灘凈、岸綠、灣美、島麗”的美麗海洋
實行最嚴格的海洋生態保護制度。制定出臺《青島市海岸帶保護與利用管理條例》,構建完善灣長制等各類制度體系,自然岸線保有率已達40%。高質量完成海岸線調查修測試點任務。
海洋生態修復成效顯著。實施“藍色海灣”等生態修復工程,累計整治修復岸線110公里。持續打好滸苔處置攻堅戰,積極爭取自然資源部支持開展源頭治理,創新實施關口前移、航道外線打撈等措施,千方百計消滅滸苔于海上,海陸清理比例由2015年的1:1提高到2020年的30:1,滸苔上岸量創2008年以來最低。
堅決打擊海洋違法行為。堅持守海有責、謀海為民,實施有獎舉報、聯合執法、執法全程記錄等措施,強化執法力量,豐富執法手段,2020年共查獲伏休違規漁船380多艘,沒收涉漁“三無”船舶100余艘,伏季休漁和海上執法管理秩序大幅提升。
五年來,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洋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瞄準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目標,持續加大產業培育、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推動現代海洋產業體系不斷完善,海洋經濟的動力活力持續激發。在新的起點上,青島市將著力優化海洋產業結構,加強海洋科技創新,提高深海資源開發能力,深化海洋開放合作,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加快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努力為海洋強國、海洋強省建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李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