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全省首例!三被告人自愿交117.5萬元生態修復金獲輕判

    12月31日,由萊西市人民法院院長張杰擔任審判長,對一起非法占用農用地案公開宣判。法院以非法占用農用地罪,分別判處被告人崔某有期徒刑2年、緩刑3年,并處罰金人民幣20萬元;被告人王某有期徒刑2年、緩刑3年,并處罰金人民幣20萬元;被告人孫某有期徒刑1年6個月、緩刑2年,并處罰金人民幣10萬元。由公安機關扣押的68.94萬立方米高嶺土礦將依法處置,所得款項用于生態環境修復。一審宣判后,三被告人均當庭表示服判,不上訴。

    據了解,本案經公開開庭審理,法庭認定了公訴機關指控的被告人犯罪事實和罪名,采納了量刑建議;對被告人及辯護律師所做的具有初犯、自首、認罪認罰、主動作為修復生態環境等情節,應依法從輕處罰的辯護意見,法庭亦予以采納。

    值得一提的是,在判決宣判前,三被告人自愿繳納117.5萬元用于生態環境修復,并主動繳納罰金50萬元,法院依法酌情從輕處罰。在環境資源刑事訴訟中,被告人自愿繳納生態環境修復費用并得到法庭支持,在全省尚屬首例,這也是萊西法院探索“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審判結果執行機制的有益嘗試。

    □法官寄語

    “上中下、人口手、山石土田、日月水火”,是一代人小學一年級最先認識的14個漢字,是我們認識自身、認識自然的幼學啟蒙;以“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詞名篇名句,已匯成我國歷史文化長河的一股清流,令人過目不忘、耳熟能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揭示的樸素辯證法思想,也是中華文明傳承至今的瑰寶之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始終具有鮮活的時代價值。

    我們因自然而生,我們與大自然是一種共生關系。人們的發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我們自身。所以,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堅決摒棄損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堅決摒棄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做法,攜手共建共筑共同守護“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美好家園。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眹▽Ψ缸镄袨榭埔孕塘P,既是懲戒,又是教育。希望三被告人秉持認罪認罰的悔過心理和誠懇態度,在緩刑考驗期及未來的日子里,多做一些修復生態、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義舉善事,比如擔任環保志愿者參加社區公益活動;每年“3·12”植樹節期間植樹造林,綠化祖國;倡導綠色消費,養成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并帶動身邊的親友鄰人都成為生態文明的踐行者、推動者。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愿我們每一個公民人人有責,人人盡責,把我們偉大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為子孫后代留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環境。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劉瑞東  通訊員  譚美娜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