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又一個三百六十五天永遠消逝在地平線,新的一年如陽光、空氣、雨露般普降,那么自然。二十一世紀的頭一個二十年就這樣陡然落幕,封存在了歷史之中。
元,謂之開始;旦,謂之日子。元旦,新舊相接,迎來送往。每當這個時候,哲人屢有喟嘆: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世間萬物的枯榮不過是一瞬,蜉蝣般的個體生命太過短暫。也許要再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2020在歷史長河中的意義才能真正凸顯。但身處其中的我們,都在感受著這匆匆的力量,努力掙脫時間的枷鎖,完善個人存在的價值。
2019年歲尾,我們曾眺望新一年的經濟走勢,說“2020不悲觀”,所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勇敢,都在一場波及全世界的“新冠疫情”里,蜿蜒成一條波動而曲折的軌跡。
2020,命運之輪緩緩轉動,我們參與、見證了歷史轉折的發生。新冠病毒將人類拉進一場前所未有、艱苦卓絕的戰斗,隨之而來的是逆全球化回潮、大國博弈迭起、多邊秩序停滯……然而危局中,我們更會記得“青山一道同風雨”,記住“道不遠人,人無異國”,因為疫情之中的守望相助,詮釋了相向而行的人類命運與共同福祉。
2020,我們當然難以忘懷,那么多的“逆行者”,為我們筑起了生命的堤壩。鐘南山、陳薇……這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人世艱難之際,甘愿燃燒了自己,照亮我們前行的路?!叭说淖饑揽梢杂靡痪湓捀爬ǎ杭此男拍?,它比金錢、地位、權勢,甚至比生命都更有價值。”病毒奪不走的,永遠是人之為人的尊嚴。
2020,我們探索的腳步未曾須臾止歇。天問一號如期奔向火星,疫苗研發爭分奪秒,嫦娥五號“攬月”而歸,宇宙起源首個佐證……人類創新探索的精神永不熄滅,帶領我們走出凜冬,奔向溫暖。
2020,時代大潮滾滾向前。經濟領域,各國由“向外看”轉為“向內看”,中國經濟轉向“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十四五”規劃深入謀篇布局——眾聲喧嘩的當下,給了我們廓清迷霧的定力。
這一年,除了時代漩渦中的高光人物,我們更愿意“看見”每一個奮力前行的微小個體。
這一年,一秒等于無數次算法,攀著疫情這只“黑天鵝”,直播乘風破浪。從年初“云監工”,到直播帶貨、直播科普、直播上課,在時代變化與創新的大背景下,無數個你我找到了自我價值的重生。
這一年,“后浪”奔涌,讓我們看到了“最好看的風景”。青年強則國強,在時代的托舉下,我們感動于90后、00后們投入生活、釋放潛能的熱情。
當然,光亮處有陰影,黃鐘里有嘈雜。
這一年,還有一個從經濟學領域到社會學領域都在討論的熱詞,叫內卷。“996”“715”“職場PUA”背后的千萬“打工人”;拼命“雞娃”的老父母;疫情流調軌跡里凌晨兩三點兼職趕末班地鐵的大城市奮斗者;用“凡爾賽文學”解構調侃壓力下的職場與生活的萬千網友……
生活從來都是不容易的,焦慮也實實在在地存在。從年初到年尾,在盡享信息紅利的同時,我們又真實地感受到了這些社會轉型時期特有的壓力、迷茫與彷徨。那些對未來的不確定與無處安放的身份焦慮。
阿蘭·德波頓說:“身份焦慮的人們表面追求錢、權、名,深層則希冀愛與幸福?!?/p>
愛與幸福是人類永恒的追求。但是別忘了,仰望星空還需腳踏實地。世間捷徑千萬條,我們卻想把至高的贊美留給愿意踏實耕耘、辛勤付出的每個人。
2020,誠然不悲觀。在萬眾焦慮的時代,請你更相信、也更愿意做一個勤奮的樂觀者。
只要仍舊保有對幸福的渴望,不惑于一時的成敗,迷茫是暫時的,壓力也總有化解之道。
海德格爾說:“存在總是存在著的存在。我們絕不應該讓恐懼或別人的期望劃定我們命運的邊界?!?/p>
2020,我們存在,我們生存。
再見,2020;你好,2021。
首頁新聞編輯部
2020年12月31日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