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賽輪集團位于橡膠谷的辦公樓出來,步行向西到青島科技大學鄭州路校區,不過五分鐘。
這短短幾百米的距離,見證了中國科技成果轉化最典型的案例之一,也見證了賽輪如何在技術驅動下,一步步成為行業頭部公司。
目前,賽輪集團總資產200多億元,年營收超過150億元,全球雇員超過1.2萬人,經營規模居同行業全國第3位。其應用國際首創新材料制備的輪胎,性能達到歐盟標簽法規最高標準;自主研發和制造的世界最大63吋巨型子午線輪胎,填補了國內行業空白。
在對話中,賽輪集團董事長袁仲雪講述賽輪的“制造力”從何而來以及未來更宏闊的愿景。
“剛才我看了看衛星圖,就在此時此刻,世界各大航道上有500多艘船載著賽輪的產品,發往全球180多個國家。這是‘中國制造’大放異彩的時代,而對賽輪來說,也是厚積薄發,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時代?!?/p>
“從1988年至今,30多年的時間,青科大實驗室里的項目、科研成果轉化成了產品、企業,形成了產業鏈?!?/p>
“基礎研究已經成為跨國企業維系原創能力、實現專利和標準布局的重要舉措。只有持續加大基礎研究投入,才有望占領行業科技制高點?!?/p>
“作為橡膠輪胎行業,未來要發展,必須要有理論的研究,要有新材料、新裝備的研究,這樣才能有源源不斷的‘創造力’?!?……
■賽輪集團董事長 袁仲雪
從基礎研究到全產業鏈集合創新
早在1988年,在青島化工學院(現青島科技大學),我負責學校的實驗室,為了把實驗室的科研項目轉化為產品,成立了科技開發公司。十年的時間,轉讓了一百多個項目。
結果轉讓那么多,成功率卻極低。因為企業家退休或者是企業改制等等,整個項目就結束了。當時感到非常郁悶。
1999年7月1日這天,校黨委終于決定,讓我們用民營的體制自己干。我和一幫老師開始走出校門,通過創辦股份制企業,來實現學校的科研成果轉化。
這30多年,我們從未放棄基礎研究,以及科技成果轉化。我們的項目轉化不僅是要轉化成一個產品,而是要轉化成一個產業。
為了滿足橡膠輪胎全產業鏈的技術創新需求,賽輪集團聯合軟控股份和青島科技大學承建了國家橡膠與輪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國橡中心”)、國家輪胎先進裝備與關鍵材料工程實驗室等國家級技術研發創新平臺。
國橡中心目前聚集了四千多研究人員,在研究設計總院下邊設了8個分院,研究方向包括裝備、智能制造、輪胎、材料、互聯網、化工等等,8個分院下邊還有12個研究所、66個研究室。這個團隊是中國最大的,其中行業專家占了全國橡膠行業的1/2以上。
經過在基礎研究領域多年的積淀,如今,國橡中心在裝備、軟件、新材料、互聯網等領域都開始發力,而所有成果轉化最后都集中在輪胎這個產業鏈條上。
作為一個企業,未來要發展,必須要有理論的研究、基礎材料的研究……這樣才能源源不斷地支持產品參與國際競爭。
所有新的技術都不是拍拍腦袋出來的,都是因為在傳統產業邏輯上耕耘了很長時間,打磨了很長時間,才有了新的想法和新的突破。譬如說國橡中心的怡維怡橡膠研究院研發了世界首創化學煉膠技術,創造出了“液體黃金”材料,用化學合成的辦法,解決了困擾輪胎行業多年的“魔鬼三角”難題。
正是因為材料上的“顛覆性創新”,無論從節油、能耗,還是從耐磨、剎車距離等方面進行對比,現在賽輪的產品性能都不比國際一線品牌差。
從信息化到工業互聯網
信息化是賽輪的基因。賽輪剛成立時叫青島賽輪子午線輪胎信息化生產示范基地有限公司,就是為了實現橡膠行業的全信息化。
上世紀90年代我提出“控制到位才能管理到位”。那時候我就感覺到,凡是制造業,要想保證產品質量、提高效率,必須要逐步去掉人為因素,因為跟機器相比,人是不可控的。我們要把人工設備提升到自動化設備,然后再把自動化設備變成智能設備,再聯成網絡,一步步走到今天就是“橡鏈云”這個工業互聯網平臺?!跋疰溤啤笔窃杏?0多年后才誕生的。這期間,我們上千名軟件工程師都變成了輪胎工程師,開發了幾千個MES系統功能模塊。
現在在賽輪的智能化生產車間,你能看到自動化物流調度系統、有5G通訊的智能成型機、可自動識別人員合規動作的智能視覺檢測裝置等,工藝標準、質量標準都能自學習、自優化,這些背后就是賽輪工業互聯智能大腦的支撐。
再舉一個例子,原來新建一個輪胎工廠,需要試制上萬條輪胎,半年時間才能達到設備工藝參數穩定?,F在通過橡鏈云大數據和機理模型,一個新工廠從首條輪胎生產就達到了所有標準工藝要求,極大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杜絕了不合格品的產生。
“橡鏈云”把我們幾代人的經驗和數據沉淀下來,實現了企業上下游有效鏈接和數據共享,達到了全鏈接的智能制造。
如果傳統企業沒有嫁接互聯網,那么傳統企業的質量、成本、效率就不可控。對賽輪而言,“橡鏈云”指向整個產業鏈的全局資源最優配置,它的誕生是20多年行業“制造力”的沉淀,未來也將繼續提升我們的“制造力”。
青島提出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是真正看到了青島的長板。長板是什么?就是它的傳統工業、基礎工業,這是新興城市很難擁有的。
所以我覺得青島只要站在自己雄厚的工業基礎上,再抓住工業互聯網、AI、5G這些高科技,將他們實實在在融在一起,那么這個城市會有一個很大的提升。
從青島金花到世界的金花
賽輪的使命是做一條好輪胎,要讓中國的橡膠工業站上世界新高度。
在2000年以前,中國還沒有規?;刈呦蜉喬ゼ夹g生產,那時候加上外資公司的產量,中國的子午線輪胎產能才3600萬條左右。經歷2000年后的技術轉讓,到了2013年,我們的輪胎企業遍地開花。2019年我國子午線輪胎的產能達到了6億多條。
從改革開放開始40多年的時間就可以看出來,輪胎行業如同中國的家電行業一樣,都要經歷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然后從多又到少、到高、到精……
未來,對于輪胎企業來說,只有做大才能做強,因為通過做大就有了資源、市場、信息、技術。
賽輪的目標是到2025年,實現技術自主化、制造智能化、品牌國際化,成為在全球范圍內有影響力的輪胎企業。
現在我們唯一缺的就是品牌,國際輪胎巨頭們已經成立幾百年了,中國的輪胎行業發展起來只有十幾年的時間。如何讓消費者認可我們?只有做大,讓大部分人都用上我們的產品了,品牌影響力也就上去了。
疫情的沖擊,反而給了我們機會,國外的生產商因為疫情產能下降,同時用戶也更加青睞高性價比的產品,所以我們的訂單不降反增。我剛才在衛星圖上看到,有500多艘船,正載著我們的產品運往180多個國家,很震撼。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我們心里是實實在在的,我們要真正抓住這個時代賦予我們的機遇,加快發展,把新的技術和安全、綠色的產品,惠及給全世界。
賽輪不僅要成為青島的“金花”,未來,我們還要爭取成為世界的“金花”。
來源:青島創客微信公號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