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構建地鐵六線運營新網絡 青島地鐵1號線8號線北段今日同步通車

    構建地鐵六線運營新網絡  

    提升城市區域發展新動能

    青島地鐵1號線8號線北段今日同步通車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訊 (記者 葛均艷)12月24日,青島地鐵1號線北段、8號線北段通車儀式在青島北站地鐵站舉行,這是全省首次實現地鐵雙線同步開通運營。雙線開通后,青島地鐵線網運營線路達到6條,運營總里程躋身全國前十名,地鐵線網基本實現對全市主要交通樞紐的全覆蓋,有效服務青島流亭機場和膠東機場兩個機場,邁入網絡運營的新階段。同時,城陽、膠州、紅島高新區等北岸城區正式進入“地鐵時代”,實現了與中心城區的快速連通。

    地鐵雙線連接兩大機場  城市交通動脈再添活力

    青島地鐵1、8號線是我市軌道交通線網中的兩條骨干線,也是我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攻勢”的重要攻堅任務,8號線是我省第一批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1號線入列2020年省重大增補項目名單。

    1號線線路全長約60公里,共設41座車站,線路南起西海岸峨眉山路站,北至城陽區東郭莊站,是一條過海線路,沿線穿越西海岸新區、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及城陽區,為連接西岸城區、東岸城區和北岸城區的南北向快速軌道交通走廊,可與軌道線網中的多條線路進行換乘,屬于國內少見的超長線路。其中,由中國中鐵、中國鐵建等單位參與建設的1號線北段全長21.9公里,設車站15座,南起青島北站,終點至東郭莊站,串聯起青島北站、汽車北站和流亭機場等大型交通樞紐,加強了城陽區、李滄區和主城區的聯系,能有效解決城市南工北宿帶來的交通出行問題,緩解地面交通壓力,改善市民出行環境,并帶動沿線區域土地開發和社會經濟發展。

    8號線線路全長61.4公里,共設18座車站,起點自膠州北站,終點至五四廣場,線路串聯膠州市、紅島高新區、李滄區、市北區、市南區等,是連接青島新機場、北岸城區、東岸城區的快速骨干線路。其中,由中國建筑、中國中鐵等單位參與建設的8號線北段(膠州北站至青島北站)48.3公里,設車站11座,其中大洋站至青島北站設有國內最長的地鐵過海隧道。8號線連接了膠州北站、膠東國際機場、紅島火車站、青島北站、五四廣場站等五大交通樞紐,將實現對外來客流的高效迅捷疏散,同時串聯沿線紅島新區和臨空經濟區等多個近期重點發展區域,并將膠州市納入地鐵圈,打造了膠州市到青島主城區的新通道。

    攻山頭炸碉堡破解難關  新工藝新工法立下大功

    在建設過程中,青島地鐵1號線北段、8號線北段工程面臨的最大難點是地質條件復雜,風險高、工法多、難度大。

    1號線北段被稱為“地質百科全書”,沿線地貌形態復雜多樣、巖土種類眾多、跨越眾多斷裂帶,完整性與穩定性較差。重大不良地質、復雜水文地質、穿越構建筑物、穿越富水砂層及破碎帶、軟硬不均地層等地質風險給施工帶來多種難題。8號線北段“穿山越?!?,下穿燃油燃氣管線、人工填海區、養殖場、涉鐵路公路等,部分區間線路與高鐵并行,組織協調和施工難度大,幾乎涵蓋了地鐵建設領域的所有難題。其中過海區域大洋站至青島北站區間全長7.9公里,海域段長5.4公里,過海隧道最大埋深達海面下56米,穿越地質復雜多變,共穿越9條斷層破碎帶,總長約1.2公里,破碎帶圍巖破碎、滲透性強,且部分連通海水,在如此高壓力、長距離、大量斷裂帶中掘進,施工難度之大,安全風險之高,在國內實屬罕見。

    “百科全書”式的地質條件讓青島地鐵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施工難度,青島地鐵通過創新工法,將問題逐個擊破,確保了兩條線路的工程進度,實現了如期開通運營。

    攻克“最難”“最長”海底隧道 工程建設創下多個第一

    面臨緊張的工期、巨大的管控壓力和其他客觀不利因素,青島地鐵迎難而上,采用了全國性的創新工藝,刷新了多項建設速度。

    在施工過程中,青島地鐵堅持因地制宜的思想,根據不同地質分別應用礦山法、盾構等不同技術進行隧道開挖。1號線北段機械掘進14284米,機械化率80%,大幅度加速了建設進程。針對極具困難的富水砂層地質,1號線北段在青島地鐵建設中首次應用了TRD工法,以鳳崗路站基坑隔水帷幕工程為依托,優化了青島上軟下硬地層明挖車站設計及施工工法。在來自全國的多位專家指導下,開創性應用了凍結法進行土層加固,取得了良好成效。除此之外,建設過程中還應用了管幕法、鋼纖維管片、預埋槽道等諸多先進工法。1號線北段工程克服了疫情導致的停工停產風險,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加強重大風險管控,并取得良好成效。

    8號線北段則創造了多項“青島速度”——僅用3年半時間實現48.3公里地鐵線路開通,這在國內巖石隧道地鐵中絕無僅有;在消除了大量重大安全風險源后,僅用2年零7個月順利實現地鐵過海隧道“洞通”,攻克了全國建設難度最大、里程最長的海底隧道;泥水盾構實現220米/月掘進速度,創造了“國內最快”的紀錄;僅用32天完成過海隧道5.8公里軌道鋪設,樹立了行業新標桿。在確保安全質量的同時,為了加快施工進度,8號線北段采用了多種先進工藝,創造了過海段聯絡通道在國內首次采用小盾構機械施工、在省內首次采用電瓶式鋪軌門吊、首次引進自動打孔機器人等多項“第一”,并通過有效的技術以及管理措施消除了多個重大風險源,順利完成了近距離下穿運營地鐵3號線、穿越5條鐵路線、隧道狹小空間內7臺數百噸盾構機拆解、下穿數百棟房屋、過海段穿越9條地質斷裂帶等難點任務。

    攻堅克難狠抓施工生產  迎難而上刷新多項紀錄

    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建筑等參與1號線北段、8號線北段建設的單位也展現出攻堅克難、吃苦奉獻的戰斗精神。

    中國中鐵青島地鐵1號線項目總部指揮長朱家穩介紹,地鐵1號線北段地處李滄、城陽主城區,工程建設標準高,施工環境復雜,安全風險高。遵義路站、興國路站等站點涉及臨街商鋪拆遷,中鐵總部在地方政府、線路公司的支持和幫助下,牽頭施工單位主動化解問題,加強居民溝通,智慧高效運作,得到了百姓的支持,實現了快速進場。針對滄安路站毗鄰密集居民區、興南區間穿越不良地層、南嶺路站過街通道下穿重慶中路等高風險施工,中鐵總部牽頭組織專家研判,優化專項方案,提升風險的預判、預防和預警能力,加大對關鍵工序、關鍵部位和關鍵環節的動態監控,安全順利地完成了各項工程節點,為北段開通運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地鐵1號線土建二標項目總部副總經理、總工程師王新明介紹,1號線北段仙家寨(汽車北站)到流亭站是全線最長盾構法掘進區間,且下穿國家一級水源保護區白沙河。為控制“噴涌”,中國鐵建總部積極進行設備改進、渣土改良,最終成功穿過“風險點”。流亭機場站處于富水砂層,基坑開挖深度大,地下水位高,為了確保施工質量,保障工程進度,中國鐵建在省內首次采用“TRD隔水帷幕+旋噴樁加固工法”。廟文區間聯絡通道施工,地下水流速大,項目部邀請了知名專家工程院院士策劃方案,并在國內成功引入冷凍法施工,安全平穩完成施工任務。

    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總部工程技術質量部副經理紀宏奎介紹,8號線北段B1包面臨整體工期緊、施工環境復雜、施工任務量大等困難,中建采取增加作業面、及時敲定重大方案、過程精細管控等措施克服了上述困難。中建堅持以快取勝,在涉鐵高架施工、紅島站大體量施工、常機電施工中創造了多項新速度,其中高架施工搶在高鐵聯調聯試前完工,避免了既有線施工;紅島站僅用16個月時間完成了104萬立方的土石方開挖和23萬立方的混凝土澆筑;市觀區間果斷采取四臺盾構對推,洞內解體方案,為后續鋪軌爭取了時間,確保了軌通節點;機電施工更是克服了戰線長、交叉作業多、施工組織難等問題,最終順利實現電通節點,為通車奠定了基礎。

    中鐵青島地鐵8號線項目總部黨工委書記、經理馮慧君介紹,8號線北段B2包面臨前期工作時間極短、過海隧道地質復雜風險高等困難。中國中鐵高效率推進,大青區間過海隧道泥水盾構實現平均220米/月的掘進速度,“洞通”后用時32天,于6月6日實現“軌通”,6月29日實現“通信通”,7月5日實現“電通”,7月15日完成冷熱滑工作,順利移交動調。為保證通車安全,用時25天出色完成青島北站系統加固工程,在地鐵建設領域連續創造了多項“青島速度”。

    成功實施創新設計理念  車站裝飾裝修效果驚艷

    青島地鐵集團創新團隊在國內首次提出地鐵車站“空間一體化”的設計新理念,并在1號線、8號線成功組織實施,將車站裝飾裝修、公共藝術、導向標識、服務設施、商業廣告等專業統籌一體設計,提高地鐵建設和運營服務品質。

    1號線空間設計以“城市之光”為線路主題。藝術家運用斑斕的色彩、詩性的表達和抽象藝術手法,將百年青島的建筑、工業發展的記憶、城市的四季、海浪礁石、花卉等元素進行抽象化呈現,運用琉璃馬賽克、陶瓷拼切、金屬釉板拼合等工藝,營造出更為輕松愉悅、藝術化的車站空間。按照“見光不見燈”的設計原則,優化照明和燈具設計,最大化減少車站天花直射光源和地面反射光斑帶給乘客的不適感,營造出更為整體、舒適、藝術的光環境。在部分車站建筑結構設計中,應用了弧形中板,實現了公共區“無柱”的突破,將更加高敞、通透、流暢的車站空間還給乘客,提高了乘客舒適度。

    8號線空間設計主題定位是“時空夢幻”。藝術家著重提取青島的航空元素,將青島近百年航空發展的脈絡串聯,充分利用車站高敞的特點,大膽采用當代的、抽象的藝術手法,將紙鳶、飛行器、云朵、光紗等元素抽象化地融入車站空間中藝術品、燈具和裝飾等要素的設計中,通過幾何化的藝術造型和活力時尚的色彩,豐富了空間的藝術表現力,描繪出有未來遐想的、向往碧海天空的藝術空間,給乘客更為舒適愉悅、與眾不同的美學體驗。

    運營里程躋身全國十強  北岸城區進入地鐵時代

    軌道交通作為我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攻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市15個攻勢的基礎支撐,也是我市“學深圳、趕深圳”的重要指標和建設國家上合示范區、自貿區,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提升核心城市競爭力的需要。

    1號線北段和8號線北段同步開通后,我市地鐵運營線路達到6條、246公里,運營總里程躋身全國前十名。雙線開通將進一步織密我市軌道交通線網,基本實現對全市主要交通樞紐的全覆蓋,有效服務青島流亭機場和膠東機場兩個機場,實現中心城區與城陽區、膠州市、紅島高新區等北岸城區的快速連通,有力支撐“全域統籌、三城聯動”的青島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為青島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地鐵動力和發展活力。作為跨區域連接線路,兩條線路開通后也將為外圍城市組團與城市中心地區的聯系提供經濟、快速和大容量的交通服務,將有力促進外圍城市組團的建設。

    未來,青島地鐵集團將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牢固樹立“為城市建地鐵、為人民建地鐵”的理念,以“建一流地鐵、育百年工程”為己任,堅持用平臺思維做發展乘法,用生態思維創發展環境,努力構建建設、運營、開發、經營“四位一體”發展模式,為青春之島賦能,為創業之城加速,做引領青島高質量發展的城市運營商,為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貢獻青島地鐵力量。

    新聞鏈接:

    (一)首末班車時間

    1號線北段:

    青島北站:首班車06:15,末班車22:20

    東郭莊站:首班車06:15,末班車22:15

    8號線北段:

    青島北站:首班車06:30,末班車21:30

    膠州北站:首班車06:30,末班車21:30

    (二)行車間隔

    1號線北段:

    工作日早晚高峰5分45秒,平峰8分。周末高峰7分20秒,平峰9分。

    8號線北段:

    工作日早晚高峰9分45秒,平峰16分15秒。周末16分15秒。

    (三)票價情況及優惠政策

    票價:青島地鐵票價政策采用里程分段計價,起步價2元,1號線北段全線最高票價5元,8號線北段全線最高票價7元,開通地鐵1、8號線北段后,線網換乘最高票價為10元。

    優惠政策:

    1.離休干部、現役軍人、消防救援人員、殘疾人及殘疾軍人等人群,地鐵工作人員會按照政策規定,在辨別乘車憑證后為其提供免費乘車服務。

    2.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憑本人敬老卡、青島市享受撫恤補助的重點優撫對象憑本人的琴島通“青島市重點優撫對象乘車卡”、青島市獲得國家無償獻血奉獻獎、無償捐獻造血干細胞獎、無償獻血志愿服務終身榮譽獎的獻血者,憑本人的“青島市無償獻血榮譽卡”免費充值后刷卡乘車,若卡內余額不足或未辦卡,則不享受優惠。

    3.身高超過1.2米的學齡前兒童乘坐地鐵享受單程票價5折優惠。青島市中小學生憑本人的“琴島通學生卡”、60至64周歲的老年人憑本人的“琴島通敬老卡”刷卡乘車享受單程票價5折優惠,若卡內余額不足或未辦卡,則不享受優惠。(自2021年1月1日起,6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不限戶籍,憑本人琴島通卡或有效證件可免費乘車)

    4. 使用同一琴島通普通卡刷卡,同一虛擬電子票(錢包支付)刷卡乘坐地鐵,一個自然月內,從第一筆消費開始享受單程票價9折優惠;累計消費滿100元及以后,每筆消費享受單程票價8折優惠;累計消費滿200元及以后,每筆消費享受單程票價7折優惠;累計消費達到300元及以后,恢復9折優惠,月底清零,下一自然月重新累計。

    新聞鏈接:1號線北段、8號線北段工程“之最”

    1號線北段

    1、工法“最”先進:1號線北段最早使用TRD、管幕法、凍結法、鋼纖維管片、公共區無柱工法技術。

    2、地質“最”復雜:1號線北段可以稱之“地質百科全書”。以富水沙層為主,沿線途徑地貌形態復雜多樣,成因類型眾多。主要的地貌單元包括構造剝蝕地貌(低山、丘陵、剝蝕殘丘)、山麓斜坡堆積地貌(準平原、堆積斜坡、凹地)及河流侵蝕堆積地貌、濱海地貌(堆積地貌、濱海淺灘)等。

    3、做工“最”精細:1號線北段設備系統著力打造精品工程。線纜成端整齊劃一,“直齊圓柔平順分明”的八字法融入到每一道工序中使成品呈現出“橫平豎直整齊劃一拐彎圓潤輕柔緩和順暢平整層次分明”的線條之美。每根線纜粘貼標簽標識,便于后期快速處理故障。

    4、BIM技術“最”精進:1號線北段最早使用BIM技術進行資產移交;通過BIM技術虛擬工程建造,將各種風管、水管、燈具合理排布,既保證了功能的使用,又呈現了室內高大空間效果;通過“BIM+互聯網”技術的強強聯合,將BIM模型及相關的數據同步到云端,實現虛擬信息化管理與實體環境之間的有機融合,為1號線的綜合管理能力和效率實現 “互聯網+”。 BIM技術榮獲省級創新獎3項。

    5、連接交通樞紐“最”全面:1號線北段連接青島北站流亭站,仙家寨(汽車北站)。可以實現飛機、火車、汽車、地鐵四種交通方式的連接。

    8號線北段

    1、巖石地質地鐵線路開通“最”快:3年半時間實現48.3公里巖石地質地鐵線路開通,國內最快。

    2、地鐵跨海隧道“最”長:過海段是目前國內最長的地鐵跨海隧道,海域段長5.4公里。

    3、過海隧道洞通“最”快:2年零7個月實現過海隧道“洞通”,國內最快。

    4、過海段泥水盾構掘進速度“最”快:過海段泥水盾構實現220米/月掘進速度,國內最快。

    5、盾構機洞內拆解數量“最”多:8號線北段共有7臺盾構機需要進行洞內拆解,國內最多。

    6、超堅硬巖地段“最”長:市民健身中心站-觀濤站區間4臺對打盾構機在海產品養殖區穿越國內最長超堅硬巖地段。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