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透過“三年初見成效”一窺青島動能轉換加速度

    將新動能注入城市血脈,將會是怎樣的一副新圖景?在青島,你或許會找到不同的答案。

    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等6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已培育成型,軌道交通裝備、節能環保2個產業集群入選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四新”經濟占生產總值比重從2017年的25.8%提升到31.25%,高新技術企業由2017年的2039家增加到2019年3829家……三年以來,青島悄然發生的變化有目共睹。這不僅僅是青島搶占產業前沿的有力證明,更是青島在新舊動能轉換賽道上角逐的生動寫照。

    如果按照“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的總體部署,今年是確保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之年。在國家戰略的疊加效應下,青島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實踐中打出一系列“組合拳”,用亮眼的數據與成績再次證明——只有干在實處,才能走在前列。

    注入活力因子

    新動能激發產業既有新活力

    新舊動能轉換,最關鍵的任務是把新興產業培育好,把傳統產業改造優,把落后產能化解掉,從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現代化經濟體系和發展新局面。

    發展新經濟,已經成為城市間競合與進階超越的共識。三年以來,青島在培育壯大新動能、打造新興產業發展策源地等方面重點發力:智能制造、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一批新增長點快速崛起,云課堂、遠程醫療等新模式蓬勃興起,卡奧斯、特來電等10家企業進入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榜單,境內外過會及上市企業已超60余家。

    作為互聯網下半場的主角,工業互聯網被視為實現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關鍵支撐。工業互聯網的特點是產業鏈相對較長,處于產業鏈上游的智能硬件負責收集數據,在產業鏈中游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負責數據處理。而下游則負責為相關企業賦能。作為打通產業鏈上下游的節點樞紐,工業互聯網平臺也是打通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有效手段,在整個產業鏈中占據核心地位。

    近年來,青島在打造工業互聯網全產業生態上重點發力,推動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工業互聯網平臺海爾卡奧斯成功入選國家級“雙跨”平臺。在這個語境下,誕生了一批像特來電新能源汽車充電網平臺、賽輪集團的橡鏈云平臺、檸檬都平臺等青島本土行業垂直平臺,也培育出適宜創新創業的良好生態。目前,青島市場主體達到177.6萬戶,相比去年和今年前三季度分別新增31.8萬戶和26.8萬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與2017年相比,漲幅達87.8%。新動能正在成為賦能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活力因子。

    如果說新興產業的崛起是波瀾壯闊之勢,那么在既有產業中實現迭代升級,則是在 “潤物細無聲”中激發產業潛力的思維方式。2019年,青島發起了“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攻勢,既有產業的轉型升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實現蝶變,代表產業升級方向的新產品頻頻亮相。在船舶海工領域,“大國重器”從青島駛出;在高端家電領域,海信發布全球首臺疊屏電視,刷新了液晶電視畫質的新高度;在生物醫藥領域,蛋白質藥物創新研發及產業化項目落戶即墨,由此將填補青島高端免疫藥物的空白……新動能種子已埋下,“質變”正在悄然發生。

    精準施策

    賦能創新創業生態煥生機

    新動能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優良的產業生態。對標南方先進城市,我們不難發現,良好的產業生態是實現能級躍遷的關鍵環節,而這恰恰與青島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和大數據、雙循環重點領域的“雙節點”城市定位高度契合。

    產業政策是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尤其在新興產業的發展初期,更需要產業政策的引導和帶動。近年來,青島以平臺思維為導向,針對產業新動能培育所必備的關鍵資源要素實施眾多創新舉措。三年以來,青島通過加快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打造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加優質高效政務服務的“4+1”發展生態,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醫養健康等重點產業的強鏈、建鏈、補鏈等實際舉措,使產業發展環境實現了新躍升——在這里,93項市級服務事項實現“秒批”,開辦企業最快3小時辦結;民營經濟日益壯大,民營企業數量占全市企業總數的94.7%;新動能投資實現爆發性增長,近年來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幅11.5%;一汽大眾華東生產基地、北汽新能源汽車、北汽整車制造總部基地、空客直升機、芯恩協同集成電路、青島5G高新視頻實驗園等一批引領性重大項目均落子于此。

    在塑造優良產業生態的賽道上,高能級的開放平臺作用也日益凸顯。在上合示范區,青島落實省級經濟管理賦權清單108條,開展國家賦予的27項政策先行先試;在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98項試點任務全面破題,形成68項創新性成果;作為國家級新區的青島西海岸新區成為改革開放的領頭雁和排頭兵,持續推進43項改革試點任務。一系列數據、一項項成績,再次印證了注入新動能后的青島按下了發展的加速鍵:2019年貨物進出口總額相當于“十二五”末2015年的1.4倍,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進出口總額增長30%以上。在上合示范區和自貿片區,外貿進出口連續3年均實現10%以上增長。

    如今,通過資本賦能實現乘數效應正在成為加快產業升級的“捷徑”。三年來,科技、資本、人才等要素在青島集聚,全球創投風投中心異軍突起,吸引落地私募基金804支,管理規模超過千億元;青島全市高端研發機構已近50家,金融機構總數達到276家,人才總量超過230萬人。在這片充滿創新創業激情的熱土上,集聚了國家重點實驗室9家,平均每萬人擁有研發人員92人。

    新賽道新跑法

    青島如何發力實現”五年突破”

    立足國內,放眼全球,于變局中開新局成為在不確定性中謀發展的關鍵一招。

    當下,正值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關鍵期,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動能轉換中孕育著迭代趕超的絕佳機會。而在一系列國家戰略的疊加下,全新的歷史使命和發展定位都將青島推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風口。

    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指出:“大循環必然是跨越南北、東西互濟的大循環,北方地區必然會進入一個“補課式”快速發展階段。青島作為北方城市、東部沿海開放城市,同時又是黃河流域的出??冢哂羞B接南北、貫通東西的“雙節點”價值,在推動國內南北東西大循環中將發揮應有作用。”而作為一個長期享有對外開放紅利和開放經驗的青島來說,如今又擁有了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的雙重加持。從外循環的角度來看,實現“五年突破”,青島應當以需求為導向,從鞏固既有優勢,破解短板問題兩個維度出發,在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中肩負起時代使命。

    對青島來說,探討內循環也是實現下一個五年計劃的題中應有之義。這意味著,在青島內部實現聯動式發展動能,由此帶動膠東經濟圈的發展勢能,進而成為帶動山東地區、黃河流域乃至北方地區的新發展引擎。下一步,青島應激發科技創新的原動力,以“雁陣形”產業集群為依托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培育壯大新動能,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鍛造產業鏈供應鏈長板,聚焦家電、海洋等優勢領域,建鏈、補鏈、延鏈、強鏈。對成長性好、引領性強的好項目,強化落地保障措施。

    取得“五年突破”,青島還需在加快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大力發展新業態新模式?,F代服務業,即用現代化的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服務方式改造傳統服務業,向社會提供高附加值、高層次、知識型的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對青島來說,現代服務業具有更大的產業輻射力、更廣闊的空間覆蓋性和更強大的整合配置資源能力,通過強化現代服務業來反哺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吸引更多重大制造業項目落地,不失為一個明智又務實的選擇。

    區域之間的競合沒有常勝將軍,青島強勢崛起的道路注定不會是一條坦途。作為山東的龍頭城市,無論是資源稟賦,還是肩負的國家重任,青島都理應挑起更重的擔子。未來已來,青島已然在路上。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宋佳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