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證明,國家設立青島財富管理試驗區,努力打造青島財富管理中心城市,方向正確,成效明顯。青島市作為全國唯一的以財富管理為主題的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把金融發展的重點放在了財富管理方面,不僅適應了國家經濟金融發展的需要,而且在功能定位上明顯不同于北京、上海、深圳等其他城市,既找到了自身發展的突破口,又彌補了國家金融體系的短板,所以顯現出蓬勃的生命力。中國既需要像紐約、倫敦一樣的國際金融中心,如上海;也要努力打造出像日內瓦、新加坡一樣的財富管理中心,如青島。
財富管理與金融中心建設
中國是一個大國,需要多個金融中心。國際經驗表明,美國除了紐約華爾街,還有舊金山、芝加哥、華盛頓、波士頓、邁阿密、夏洛特等多個金融中心,這些中心各有特色,錯位發展,較好地實現了功能互補,形成了國家多層次、多角色的金融市場。因此,問題不是需要不需要多個金融中心,而是各個金融中心要有明確的功能定位,相互之間要錯位發展,良性競爭,從而實現國家金融市場的統一完整和健全完善。在中國金融中心體系中,財富管理中心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必須重點培育好和建設好的。這既是由金融中心體系的完整性決定的,也是由財富管理的特殊性決定的。
2014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等11個部門聯合發文,批準設立青島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體現了國家對財富管理的高度重視,以及對青島財富管理金融中心的肯定。當然,其中也體現了青島人的擔當作為和超前謀劃。
幾年來,青島圍繞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進行了全面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階段性的初步成果,在全國所有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評估中名列前茅。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評價:“青島財富管理試驗區取得的成效,超出了我們當初的設想?!蓖瑫r,青島市也把財富管理作為發展金融業的總抓手,帶動整個金融業的發展,在過去幾年間金融業實現了倍增式的跨越發展,青島在全球金融中心排名中迅速大幅度進步。
青島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為積極探索中國特色財富管理發展道路,積累了并將繼續積累許多寶貴經驗,不僅有利于將青島建設成為面向國際的財富管理中心城市,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促進中國財富管理的總體發展。各方面都應該十分珍惜已經取得的來之不易的成果,繼續不斷鞏固和拓展,而不能使改革半途而廢。
財富管理與金融監管
有效防范風險,是金融發展的永恒主題。財富管理和其他金融服務一樣,始終要把發展與風險防范有機統一起來,而且,財富管理對風險的防范應該有更高的標準。防控風險不能只是消極被動地面對,為防而防,而要積極主動地作為,健全制度,提前預防。特別是通過建立健全科學規范的監管制度體系,從根本上保證監管的有效性,促進整個財富管理行業的健康發展,同時有效防范各種風險。
財富管理是復雜性更高的金融服務,風險性也相對更大。尤其在目前發展的初級階段,我們經驗不多,法律不全,人才缺乏,防范風險的任務更為艱巨。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為人們提供快捷方便的同時,也有一些人打著金融創新旗號,依托互聯網實行金融違法犯罪。監管部門、金融機構、投資者都需要始終牢固樹立風險意識,并貫穿于財富管理發展的全過程。只有有效防范風險,才能保障中國財富管理長期可持續健康發展。
發達的財富管理市場,一方面可以提高在岸金融的服務水平,在國內滿足人們的各種理財需求,把財富留在國內;另一方面可以促進離岸金融的發展,方便人們到境外投資、移民、留學、旅游、購買奢侈品等等。加強財富管理,有利于監督資金流動,防止資金集中大進大出,保持金融穩定,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同時加強財富管理,建立科學規范的居民個人理財狀況登記查詢制度、追索制度等,與領導干部個人財產申報制度相結合,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有利于監督居民個人的財產狀況,有效預防和懲治腐敗。
財富管理與金融科技
我們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數字經濟時代、人工智能時代。從財富管理的角度看,我們則進入了數字財富、數據財富的時代。這個時代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數字財富化,財富數字化。依托于互聯網和大數據,人們的生產生活都數據化了,這些信息成為經濟金融的重要內容。
數字財富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為財富管理的改革創新提供了無限廣闊的空間。首先,財富的標的因為數字財富的出現而變得更加豐富。有很多數字和數據,都可以衍生成為財富,使得財富的源泉變得幾乎沒有限量,異常豐富多彩。其次,財富管理的手段因為大數據的應用而變得更加智能。智能投顧的興起,使得人工智能被應用到投資理財領域。很多投資都可以借助基于大數據分析的編程進行,而不再依靠理財師人工進行,使得投資更加科學和精準,有效避免各種人為的不確定因素。再次,財富管理的時空也因為互聯網的普及而變得更加無限。今天,人們可以進行遠程開戶、遠程支付,幾乎可以做到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財富管理,人們可以足不出戶就達成各種財富管理的目的,而不用到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交易所場所等進行面對面的交易。人們也幾乎可以較自由地在全球范圍內高效配置資產,不受時間限制地在全球每個角落實現融資和投資。
數字財富時代的到來,要求我們加緊應對,趨利避害,促進財富管理的繁榮發展,有效防控其中的各類風險。要加強法制建設,明確數字財富的各種法律關系,如哪些數據的所有權應該屬于客戶,哪些屬于服務機構,哪些數據未經客戶同意服務機構不得私自處置等等。要鼓勵創新發展,科技金融、金融科技的發展一日千里,我們必須緊跟時代脈搏,密切關注區塊鏈技術、數字貨幣等的發展進步,積極應對,促進其發展壯大。要加強審慎監管,數字財富時代財富管理技術更先進、速度更快、涉眾更多,必然需要加強監管,絕不可放任自流,任其野蠻生長。否則,社會危害極大。
數字財富時代的到來,為中國實現財富管理和金融對發達國家的趕超,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互聯網為我們提供了技術平臺,而財富管理則為我們提供了業務形態,財富管理可以實現中國金融業的后發優勢。由于傳統經濟業態的發達,發達國家對互聯網的應用不如中國這樣強烈,如電子商務等。同樣,傳統金融業態的發達,使得發達國家以互聯網為技術支撐的金融創新也不如中國強烈,如移動支付等。依托互聯網技術,兼顧普惠金融與高端金融,以財富管理為突破口,可能實現中國金融的全面進步,實現中國金融的跨越式發展,從而引領互聯網時代的世界金融發展潮流。以中國特色的財富管理發展,帶動中國特色的金融的整體發展,使中國金融在國際上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和主動權。
財富管理與公益慈善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要“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會議決定將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三項制度并列,都作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這是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作出的新概括,是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內涵作出的重要發展和深化。由此可見,“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作為分配制度歷史上第一次成為了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內容。
關于分配制度,要求在重視傳統的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的同時,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第三次分配是相對于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而言的,第一次分配強調的是市場的作用,第二次分配強調的是政府的作用。人們通常把市場的作用稱作“看不見的手”,把政府的作用稱作“看得見的手”。而關于第三次分配,則強調了要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這樣,公益慈善和第三次分配被提高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提高到了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和長遠出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發揮好市場、政府和公益三個方面的作用,會使中國經濟的發展更加穩定、健康和充滿活力,行穩致遠,以德治國也將進入新境界。我們的經濟發展方式,從此進入了從“兩只手”到“三足鼎力”的時代。
隨著社會財富的增長,慈善等公益事業會相應地活躍起來,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當前,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將近100萬億元人民幣,人均達到近1萬美元,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全社會的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后,人均財富達到一定水平,特別是社會上涌現出大批經濟效益好的大企業和大批成功的企業家,強調公益慈善的時機就成熟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和企業家,以及普通大眾,會有能力、有意愿從事社會公益事業,通過建立基金會、捐贈等慈善方式,對社會財富進行再分配,參與社會治理。我黨歷來十分重視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但只有在經濟發展達到相當的水平,公益慈善對社會財富分配產生重要影響的時候,強調第三次分配和公益慈善才具有更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人類社會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公益慈善一直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如影隨形地相伴而生,這既是社會物質文明進步的結果,也是人們精神文明進步的結果。當強調公益慈善必然性的時候,我們也在強調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性,但絕不能陷入宿命論,被動地等待規律發生作用,而是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主動地、能動地去順應規律、利用規律,促使規律發揮現實作用,向更有利的方向發展。所以,我們要擴大宣傳,加強教育,大力引導,激發人們的公益慈善精神,使更多的人積極參與到公益慈善活動中來。
財富管理與財商教育
要加強國民財商教育,將財商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引導國民樹立正確的財富觀。要加強企業家財商教育,將財商教育納入企業家培養體系,引導企業家合理合法地創造財富,傳承財富,利用財富。要加強黨政干部財商教育,將財商教育納入黨政領導干部培訓體系,引導領導干部正確對待當官與發財。同時,實現財富管理的長期健康發展,順應財富管理社會化、專業化的發展趨勢,一項重要的舉措是加快發展財富管理高等教育。要建立至少一所專門的財富管理大學,同時在全國多所財經類綜合性大學中設立財富管理學院、公益慈善學院,學歷教育和在職培訓并重,學術研究和實操技能并重。鼓勵金融機構、公益慈善機構參與建設財富管理高等院校。
第一,提高全社會的財商意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已經富起來并正向強起來邁進,全社會亟待確立正確的財富觀。當前,一些青少年盲目羨慕財富,把追求財富作為人生的唯一奮斗目標;一些先富起來的人及其“富二代”極力炫耀財富,在社會上引起惡劣影響;一些老年人理財受騙,造成一生的辛苦積累瞬間化為烏有;一些黨員領導干部貪財腐敗,給黨和國家造成嚴重損失;一些不法商人為發財而不擇手段,坑蒙拐騙損害群眾利益;等等。這些現象都表明,要提高全社會的財商意識,加強全社會財富管理知識普及教育,引導人們樹立科學理性的財富觀。需要發揮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的優勢,在鞏固智商、情商教育的基礎上,加強財商教育,加強財富管理知識的科學研究和推廣普及。
第二,培養大批專業財富管理人才。財富管理是專業性極強的行業,從業人員需要經受嚴格的專業訓練,不僅要掌握一般的金融知識,更要熟練掌握專業的財富管理知識和技能。不僅個人和家庭需要理財,國家主權財富、企業的財富、各類社會組織的財富,都需要精心打理,實現保值增值。近年來,許多傳統金融機構都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財富管理,與此同時,新興財富管理機構也大量涌現,財富管理業務迅速增長。相比之下,當前市場上專業的財富管理人才卻十分短缺,成為制約我國財富管理發展的根本障礙。需要發揮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優勢,為社會培養一批批專業財富管理人才,這是我國財富管理長期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在加強學歷教育的同時,各類在職培訓也十分重要。要對大批正在從事財富管理的人員進行相關的專業培訓,迅速提高專業水平和能力,解決人才短缺的近期問題。同時,還要加強針對富裕人士的培訓,提高參訓人員的綜合修養,提高綜合素質,使其成為“紳士”“君子”,避免變成“土豪”。
第三,加強財富管理的理論研究。財富管理不僅僅是個人的問題,也不僅僅是經濟金融的問題,而是涉及方方面面,通常會成為社會問題、政治問題。比如,一些人把大量財富轉移到了境外,在經濟上造成了國家財富的流失,在政治上損害了國家形象,同時也是對經濟金融秩序的破壞。再比如,在第一代企業家向第二代企業家傳承的過程中,各種法律關系處理不好,不僅會影響企業家的財富繼承,而且會影響企業的發展、職工的穩定,這在當前的我國已經成為一個迫切的現實問題。還比如,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等各類財富管理市場的波動,都會對社會的財富構成產生極大影響。需要發揮高等學校科學研究的優勢,對財富管理加強專業的、全面的、系統的科學研究,為國家制定政策、法律、法規提供智庫咨詢服務。
第四,加強財富管理的高等教育。在2018年10月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調整優化高校區域布局、學科結構、專業設置,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著重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建設以財富管理為特色的大學,符合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既是對中國財富管理改革發展的大膽探索,也是對高等教育特色發展改革的具體實踐,需要高起點、高定位,瞄準一流目標,打造一流水平。要以服務中國特色財富管理和公益慈善發展為目標定位,圍繞開展學歷教育、構建學科體系、確立人才認證標準、強化基礎研究、推進實務創新、拓展交流合作等方面綜合精準發力,為我國財富管理改革發展和創新提供綜合解決方案,奠定我國在國際財富管理和公益慈善領域的優勢地位。
作者簡介:
白光昭 山東工商學院黨委書記,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歷任青島市政府副秘書長,青島市金融工作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兼市財富管理金融發展中心主任,推動青島成為中國唯一的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促進青島躋身全球金融中心排行前40名。
來源:《中國金融》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