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是我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確定的國家戰略,也是解決貧困群眾民生問題和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關鍵一役。為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青島市財政局不斷創新方式方法,落實資金保障、突出產業扶貧,持續構筑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取得積極成效。在山東省考核中,我市扶貧開發工作、扶貧資金績效均取得最高等次評價,獲得省獎勵資金2500萬元。
強化資金統籌,切實保障脫貧攻堅任務
一是加大資金投入力度。2016年以來,青島市財政全面落實中央、省、市脫貧攻堅決策部署,不斷加大扶貧資金投入力度,我市累計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7.04億元,聚焦平度市、萊西市重點扶貧區域,聚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聚焦產業扶貧和“兩不愁、三保障”、飲水安全重點任務。2019年,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9867元,是2014年的2.53倍。2017年底全市510個貧弱村全部摘帽退出。目前510個鄉村集體經營收入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收入10萬元以上占60%,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全部達到五通十有標準,全部建成市級美麗鄉村,貧弱村村風村貌變化巨大。
二是引導撬動社會資本。始終堅持大扶貧格局,實現政府、市場、社會聯動,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共振,凝聚起全社會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深化結對幫扶,安排4個經濟強區和21家市屬企業,結對幫扶平度、萊西10處經濟薄弱鎮,每個經濟強區對每個幫扶鎮每年投入200萬元,每個市直企業脫貧攻堅期內投入500萬元。充分發揮行業部門職能作用,深化攜手共建,持續匯聚社會幫扶合力。
三是強化扶貧資金管理。規范制度管理,出臺《青島市市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及績效管理辦法》,制定關于加強資金使用管理意見,建立扶貧資金公告公示制度、脫貧攻堅項目庫建設、扶貧資產管理辦法等制度體系,從制度層面規范項目入庫、項目立項批復實施、資產管理、收益分配管理等程序。發揮平臺作用,依托扶貧資金動態監控平臺,對各級各類扶貧資金預算分配下達、資金支付等情況進行動態監控,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偏差、反映情況、督促工作,提升扶貧資金使用效益。突出信息公開,建立完善扶貧資金使用情況調度及信息通報機制,定期通報區(市)扶貧資金支出情況,強化扶貧資金支出責任,在門戶網站設立扶貧專欄,做好資金分配公告公示工作,讓扶貧資金“曬”在陽光下。
突出產業發展,增強脫貧地區“造血”功能
產業是鄉村經濟的“發動機”,有產業才有就業,才能增收。青島市牢牢抓住產業扶貧這一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把產業扶貧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主攻方向。2016年以來,青島市先后投入12.06億元用于發展產業項目,累計實施產業扶貧項目849個,累計收益金額1.56億元,總收益率12.86%。產業扶貧項目每年平均為每個貧困薄弱村增加7萬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有力提升了村集體為民服務能力。
一是培植特色產業增活力。依托新型經營主體,實施“產業園區+”“龍頭企業+”,把貧困戶納入產業鏈條,在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中,帶動貧困戶分享全產業鏈不同環節收益。平度市在開展產業扶貧過程中,打造27個“扶貧農創體”,通過土地流轉、入園打工、收益分紅等利益聯結方式,把57.6%的貧困群眾加入產業鏈,其扶貧農創體入選國家11個“脫貧攻堅基層實踐”典型案例。該市崔家集鎮6個貧弱村建立聯村扶貧農創體,帶動連片發展西紅柿種植大棚720個,引領全鎮西紅柿種植特色產業迅速壯大,帶動周邊農民人均增收9000元。
二是創新組織方式促提升。2016-2018年,青島市重點以村為單位實施產業扶貧項目,貧困薄弱村全部實現產業扶貧項目支撐,增加了貧困薄弱村貧困戶項目收益。為確保插花分布的其他村貧困群眾收益有保障,2019年起,在全省率先以鎮(街)為單位集中實施產業扶貧項目,資金收益統籌用于鎮域范圍內貧困人口脫貧,累計整合扶貧資金6.18億元,統籌實施鎮街項目191個,單體平均投資額超過300萬元,在帶動產業發展、培訓示范、創業就業、土地規模經營、穩定資產收益、增強抗風險能力上成效顯著。
三是全程跟蹤規范固成效。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管理科學、經營高效、幫扶精準、監督到位的原則,持續推進“四權分置”落實,對扶貧資金形成的資產,明確所有權、放活經營權、保障收益權、落實管護運營監督權,全程跟蹤、規范管理,確保扶貧資產發揮長期效益。
堅持立足長遠,構筑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
一是創新實施精準防貧減貧綜合保險,系牢穩定脫貧“安全帶”。自2018年起財政出資為全市享受脫貧政策群眾購買商業特惠保險,降低個人負擔的醫療費用。2020年克服困難積極統籌各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689萬元,實施精準防貧減貧綜合保險,保障對象包括建檔立卡不穩定脫貧戶和農村相對貧困戶,對因病因災因學因意外等導致家庭人均純收入低于4600元的、家庭收入驟減或支出驟增的實施保險保障。同時,建立快速響應機制和理賠綠色通道,確保保險賠款及時足額到位,發揮保險的風險保障功能,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
二是堅持開展“志智雙扶”,增強自主致富原動力。強化精神扶貧,全面宣傳黨的扶貧政策和脫貧攻堅榜樣典型,組織幫扶責任人、村“兩委”干部定期入戶開展貼心談話、拉家常,注重挖掘貧困群眾自立自強、勤勞致富等各種事例和典型,引導貧困群眾感恩奮進。實施居家環境脫貧行動,為9000多個貧困戶改善了居住條件,對有勞動能力有就業需求的貧困戶安排扶貧公益崗位,通過勞動創造財富增加收入,目前在崗2500余人,月人均收入達到800元。平度市組建心理疏導隊,選拔有經驗的老同志和有活力的年輕同志參與,對貧困戶分類疏導、對癥下藥,拉近與貧困戶“心的距離”,鼓勵他們擺脫精神貧困,提升獲得感和滿意度。
三是立足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化產業合作共發展。積極支持扶貧協作,圍繞幫扶地區所需、青島所能,因地制宜開發東西扶貧協作項目,解決對口幫扶地區出售產品附加值低等問題。出臺財政專項獎勵政策,對符合項目要求的支持對象,按照在投資興業地域范圍內的投資主體固定資產實際投資額的5%給予獎勵,進一步鼓勵引導青島企業參與省內和東西部扶貧協作產業合作。2019年度國家東西部扶貧協作考核中,青島市與對口支援的安順市、隴南市攜手進入“好”的行列,省內扶貧協作穩居全省第一。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李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