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青島站在中國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最前沿,肩負多重國家戰略,在過去一年里,青島市商務局以創新為燈塔、問題為導向,始終把落實脫貧攻堅和東西部協作政策措施作為一項政治任務和“一把手”工程,把電商作為切入點與產業扶貧深度融合,建立更加緊密的帶貧益貧利益聯結機制,持續加大與扶貧協作地的雙向交流合作。
賦能電商扶貧,帶動群眾增收
移動互聯網時代,電商成為脫貧攻堅的一個重要抓手。根據商務部《2017-2020年商務脫貧攻堅工作總體方案》和省、市《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方案》,市商務局以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為引領,促進電子商務在農村集聚,吸納貧困群眾融入電商產業鏈,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在此過程中,陣地建設、品牌打造與人才培養如三架馬車,共同拉動了電商扶貧的有效開展。
在陣地建設方面,實施推進農村電子商務“515+X”工程,全市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已初步形成,建有縣域電商公共服務中心5處、鎮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53處,其中市級農村電子商務示范鎮47個。根據阿里研究院公布的2020年中國淘寶村鎮名單,全市有即墨區通濟街道、膠州市膠西街道等9個淘寶鎮,29個淘寶村。農村電子商務交易的興起,提升了品牌果蔬和鮮果的知名度,推動了特色農產品上行,全市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逐年提高,從2016年的20億元到2020年的67.2億元。
在品牌打造方面,引導當地企業和農戶積極對接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平臺,開展本地特色農產品品牌設計推廣,并邀請知名網絡主播線上帶貨,培育打造了一批電商扶貧特色產業和知名網銷品牌。其中,即墨童裝、膠州童床與母嬰用品、膠州實木家具、青島家紡4個“中國質造”產業帶初具規模,“黃島藍莓”“瑯琊茶”“金口蔬菜”“芹味軒芹菜”“馬連莊甜瓜”等農產品網銷品牌銷售額大幅提升,即墨區鳥籠、平度市假睫毛等產品已成功占據阿里巴巴本類目市場首位。
在人才培養方面,啟動“全市電子商務大講堂”列系活動,重點突出對經濟薄弱鎮的培訓覆蓋、對扶貧對象的定向免費電商培訓,幫助農村貧困群體從事電子商務。在疫情期間,相關區市也利用網絡直播、微信授課等方式,圍繞社交電商社群經濟、直播電商、新媒體等內容,積極開展線上培訓。目前,全市已累計組織224期培訓活動,培訓各類人員13123人。
線上線下結合,助力消費扶貧
市商務局通過不斷加強與協作地的溝通合作,開展“隴貨入青”“愛心搭橋安貨入青”等特色鮮明的消費扶貧活動,組織商超企業參加各類大型消費扶貧展銷和線上線下產銷對接活動,為各地區特色農產品開辟零售新渠道,推動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今年以來,先后舉辦參加“山海相連,攜手‘黔’行安順名特優產品年貨大集”“2020青島·安順綠色農產品展銷會”“全國農產品產銷對接扶貧行(甘肅隴南站)活動”,引導福興祥、盛客隆等商貿企業采購特色農副產品,在金茂灣、永旺合肥路廣場等10余家線下實體商場超市開辦特色商品扶貧館。同時,市商務局與青島出版集團聯合搭建外貿云商大集電商平臺,扶貧產銷售額達20萬元。
與此同時,引導外貿企業精準對接開展特色農產品貿易合作,引導冷鏈物流企業推動農產品流通和外銷,積極推動農業“小生產”與電商“大市場”有效對接,促進電商平臺、電商運營企業與農產品生產加工及流通企業、農村合作社、種養殖大戶之間的聯接,拓寬農產品上行渠道。通過撮合對接,青島璐璐農業裝備有限公司、青島春明調味品有限公司、青島柏蘭集團有限公司每年大批采購甘肅隴南、貴州安順的辣椒、花椒、大豆等原材料。
共享開放紅利,打通協作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站在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市商務局重視協作區域的“造血能力”培養,依托青島建設上合示范區、自貿試驗區等開放平臺,積極對接安順、隴南、菏澤協作地共享開放發展紅利,邀請幫扶協作城市參加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青島論壇等各類經貿洽談活動,并根據協作地意愿,為其提供服務,幫助做好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工作。2020年8月14日,山東會客廳開廳,包括菏澤在內的省內16地市以及貴州安順、甘肅隴南東西部扶貧協作城市正式簽約入駐山東會客廳,連同我市已建成的“國際客廳”,把幫扶協作地的產品、項目、資源向國內外市場推廣。
此外,市商務局還探索建立跨境電商扶貧合作新模式,發揮青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資源優勢,積極推動跨境電商、外貿倉儲、物流平臺建設、特色產品促銷推廣等方面交流合作引導海爾“海貿云商”對接隴南,新華錦“錦貿通”對接安順,進一步做強隴南、安順B2B發展模式,帶動隴南、安順特色產品走出國門,給予扶貧協作最大助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如期完成脫貧攻堅和東西部扶貧協作任務的基礎上,市商務局將立足本職,面向“十四五”,構建更加完善的電商生態體系和對外開放平臺,用足用好青島新發展格局“雙節點”的優勢和機遇,探索新模式、發展新業態,鞏固來之不易的扶貧成果,打通扶貧協作雙向通道,把資源優勢轉變成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
記者 葛均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