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濟南12月9日訊 記者今天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發布會上獲悉,由省委、省政府主辦,省委組織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科技廳承辦的第十一屆“海洽會”暨首屆山東人才發展大會落下帷幕。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大會持續宣傳推介山東人才發展環境,累計發布人才崗位需求5萬余個,采用線上、線下等多種方式招引來魯洽談交流高層次人才8896人,達成人才引進和項目合作意向3101項。
據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副廳長周春艷介紹,本次大會堅持“面向高端、體現特色、突出實效”原則,精心策劃組織特色活動38項,涵蓋高峰論壇、政策推介、項目合作、技術交流等,全方位展現山東人才發展新環境。在高峰論壇方面,舉辦山東人才發展戰略論壇、省會經濟圈校企地合作論壇、青島國際人才創新創業高峰論壇、泰山產業發展新動能高峰論壇等,聚焦產業、人才、發展等話題,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為山東高質量發展梳理方向和路徑。
在項目合作方面,各地借助“海洽會”平臺,組織技術交流、項目洽談等活動,推動人才項目落地。比如,德州組織“智匯德州”人才創新創業周,簽約合作項目72個,金額114.64億元;聊城組織“院士專家聊城行”活動,33家企業與29名專家簽約46個項目,達成合作意向201項。
在人才引進方面,全省用人單位借助大會加強人才政策推介,對接青年才俊超過8000名,吸引他們“選擇山東、創富山東”。濟南組織“才聚泉城”名校行,線上線下對接洽談各類人才3020人,達成簽約意向440人;山東大學舉辦“齊魯青年論壇”,近500位青年學者參加活動,達成人才引進意向100余人。
大會注重調動各方資源,凝聚各方合力,推動高校院所、企事業單位,與高端人才建立信息交流、資源共享、項目對接長效機制,打造永不落幕的“海洽會”。按照“專業人做專業事”的原則,發揮省留學人員協會、高層次人才促進會、人力資源機構等市場主體作用,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招才引智,辦會模式實現由政府主導向“政府引導+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轉變。同時,適應疫情防控需要,組織方開發“智慧云平臺”,打造留學人員一站式服務平臺,實現“不見面”雙向互動。在創新辦會模式上,搭建“常態化”服務體系,舉辦首屆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建立創業投融資機構聯盟、創業服務專員隊伍,為留學人才來魯創新創業提供服務保障。
借助本次大會,組織方深度推介山東支持人才創新創業的好政策、好制度、好環境,講好人才創新、創業、創富故事。大會發布《山東省人才發展藍皮書2020》,揭牌成立山東省人才發展戰略研究院,推動人才發展與經濟發展同頻共振。發布《“十強”產業人才開發路線圖》,發出1250類急需緊缺人才需求,明確132條開發產業人才的政策措施。繪制“產業人才地圖”,首期建立3366人的重點人才信息庫,讓用人單位按圖索驥、高效引才,推動人才與產業融合發展。
據介紹,通過“海洽會”這一平臺,各類人才近距離了解到了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新山東,發現了齊魯大地施展才華、開創事業的廣闊空間,為我省今后開展招才引智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下一步,我省將強化“精準引才”,建立崗位信息發布機制,經常性舉辦留學人員專場引才活動。堅持舉辦留學人員來魯創業大賽,目前首屆大賽已經吸引220人報名參賽,近期將進行項目路演,評選出獲獎留學人員,對獲獎人員給予10萬至20萬元資金支持。
發布會上還傳來對留學人員的利好消息:完善“生態留才”,我省將通過專門崗位、不限計劃、簡化程序等方式,優化留學人才引進流程。在公務員招考、事業單位招聘和企業招錄中,探索實行留學人員“學位取得誠信承諾制”,落實與國內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同等待遇。聚焦“關鍵小事”,將面向高層次人才的配偶就業、子女入學、社會保障等綠色通道服務,延伸至優秀留學博士(后)、碩士,切實消除后顧之憂。
來源:大眾日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