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圓滿召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令人矚目地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在全會公報,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其中,人才強國戰略的提出釋放未來中國發展的重要信號,即以人才作為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古往今來,人才都是富國之本、興邦大計。近年來,嶗山區積極探索高層次人才協同發展路徑,通過制定落實優惠政策,搭建人才、產業、資本對接平臺,加快企業培育發展,形成良性互動的“千山模式”,為產業發展“拔得頭籌,占據優勢”營造良好環境,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撐。
12月4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峰會攻堅克難、如約而至,以“四季花開”為主題的2020千山峰會拉開帷幕,高層次人才共聚嶗山,匯智匯力,為嶗山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自2017年起,嶗山區已經連續舉辦三屆國家高層次人才峰會,成為區域招才引智的重要平臺,峰會的主題從前三年的“回家報國”、“落地生根”、“海闊天高”再到今年的“四季花開”,描繪了一副高層次人才在嶗山創新創業,迸發才智與激情的畫卷。遠者來,近者悅,讓人才扎住根,留住心。
辦好一次峰會,留下一批人才,從峰會為切入口,搭建人才與產業、資本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新生態。高層次人才峰會舉辦以來,三年中共計落地26個高層次人才項目和平臺,注冊資本金突破4億元,年營業收入破億元。而嶗山區探索實踐“人才+技術+產業+資本+服務”的招才引智“千山模式”,先后獲評全國、全省人才工作創新案例獎,成為區域招才引智的創新模本。
眾賢云集,群英薈萃,2020千山峰會的召開讓嶗山再次站到風口之上。“千山模式”厚植沃土, 嶗山人才“四季花開”。
人才+技術 天下英才紛至沓來
在嶗山區39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鐘靈毓秀、鸞翔鳳集”,不僅有著青山碧海的旖旎風光,還能看到前沿科技的創新格局。人才薈萃、金融集聚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異軍突起……憑借著獨特的資源稟賦和扎實的發展基礎,嶗山區全面釋放著強大的潛力。
在受到疫情影響略顯沉寂的3月,一場富有溫情的簽約在青島千山高創園悄然開啟。青島國綠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左晨東同青島千山高創園簽署合作協議書,正式入駐園區。
左晨東教授長期從事生物能源、新能源、新材料、固態燃料電池、電子漿料以及納米科技等領域從事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究與開發,并做出多項開創性的工作。前期,左晨東應邀與青島大學聯合開發新型結構儲能電池,目前在千山大廈成立公司,致力于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電解池及相關器件的研發和服務。
“小到手機,大到電動車,目前絕大多數移動電池均為鋰電,續航能力有限,成為行業痛點,我們所研發的燃料電池,同等體積下的續航能力可以達到鋰電池的10—20倍?!弊蟪繓|介紹,青島公司的定位是新能源電源的供應商,也可根據客戶需要進行定制,預計在1~2年之內,項目可實現產業化。
“高科技企業需要高尖端人才,能引人留人對企業來說非常重要,嶗山區具有宜人的自然環境,產業場景產業配套相對完善,營商環境優越,在疫情期間幫助項目落地克服各種困難,讓我們對落戶嶗山的未來更有信心?!弊蟪繓|由衷地表示。
人才帶來技術,技術落地生根,推動產業發展,放大了區域經濟發展的張力。
青島聚能創芯微電子有限公司在2018年落戶嶗山,聚能創芯致力于面向新一代功率與微波系統應用,提供高性能、低成本的氮化鎵(GaN)器件產品和解決方案。目前成功研制了達到全球業界領先水平的8英寸硅基氮化鎵(GaN-on-Si)外延晶圓并開發650 V系列氮化鎵功率器件產品。
公司負責人袁理介紹,氮化鎵作為新型的半導體材料,具有低寄生效應、高開關速度、高效率的特點,可滿足0-10 kW的消費類快充、無線充電、智能家電、5G通訊、云計算等應用場景的需求,在新能源汽車、光伏產業等領域也大有可為,未來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而聚能創芯設計的氮化鎵器件產品和應用方案,已經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4家供應商之一。
“嶗山區打造微電子產業高地,發展機遇十分廣闊?!痹斫榻B,近年來隨著嶗山區對集成電路產業的重視,產業的生態集聚已經初具規模。“以我們所在的千山高創園來說,這里本身也布局了一個小生態,大樓里有跟芯片產業有關的應用、系統、軟件、培訓眾多企業,從一定程度上為企業發展帶來便利,同行之間可以交流技術,洽談合作,這種產業和技術的群聚效應對于企業未來發展大有裨益?!痹碚f。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嶗山區將各個層面的資本與產業優勢為人所用,讓人才有用武之地、產業有人才支撐、資本發揮應有的效益,建設嶗山成為高端人才“強磁場”,吸引海內外優質人才紛至沓來。
人才+產業 科創板塊漸成大觀
近年來,嶗山區推出多項首創性科技、人才及產業新政為科技創新發展注入動力,匯聚高端業態的特色園區平臺加速崛起。伴隨開放創新怡居的山海品質新城定位升級與“戰略北進”空間戰略部署,嶗山區通過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速集聚創新資源,培育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日益彰成熟和完善,現代化品質新城建設持續推進。
以“人才+技術+產業+資本+服務”模式加速建設一流人才生態圈,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集群化發展勢頭迅猛。
以千山大廈為代表的千山高創園園區內不僅僅匯聚了高通、歌爾聲學、中國科學院EDA中心等微電子領域頂尖資源,還與周邊海爾、海信、漢纜等自主創新產業緊密相連,資源廣闊,平臺優勢顯著。以千山大廈為原點輻射四周,從高新技術產業的切實需求出發,提供定位清晰、方向明確的企業加速服務,實現產業快速發展提升,打造“千山生態圈”,“千山品牌”成為嶗山區招才引智的“新高地”。
院士倪光南為專家顧問的核芯互聯創新團隊,從2019年初正式在千山高創園成立,在短短的四個月里,研發出了中國第一款基于RISC- V自主研發的高性能家電通用芯片,多家高層次人才創辦的企業相繼落戶千山高創園,公司類型從獨角獸企業到初創型,從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裝、裝備、材料等全產業鏈的發展格局,產才融合,以產聚才以才興產的格局日益凸顯。
除了微電子產業,在千山高創園,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虛擬現實、智慧產業等一批新興產業陸續入駐,以人才帶動產業,這些優秀的頭部企業在落戶之后,產生了強大的輻射帶動作用,高品質的人才項目與當地產業迅速融合,并帶來了實際效益。
以產聚才、以才興產。目前,在嶗山區著力打造的一體兩翼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中,嶗山區助推人才項目從單一引進向科產才深度交互轉變,實現科產才深度融合,每個產業都由院士領銜進行源頭創新、龍頭企業支撐帶動,山東能源研究院、中科曙光全球研發總部、歌爾全球研發總部等具有生態價值的重點項目的引進與建設,更是延展了產業生態的張力。
近3年來,嶗山區每年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100個以上,累計引進高端人才引領的研發機構和產業項目30余個。集聚了海爾、海信、特銳德、漢纜等一批中外知名企業,傳統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數量突破1000家。擁有高新技術企業421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496億元,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88.6%。成功引育出卡奧斯、日日順、聚好看等5家獨角獸企業,占全市比例達83.3%。
“家有梧桐樹,自有鳳來棲”。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巨大的發展潛力,讓嶗山區成為越來越多優質企業落地青島的首選之地,成為人才匯集的“強磁場”。嶗山區堅持“引進一個人才、落地一個項目、帶動一個產業”的理念,全力匯聚高層次人才,目前,全區已集聚兩院院士及外聘院士45人、國家高層次人才78人、泰山學者及泰山產業領軍人才221人。匯集了中科院青能所等高層次科研院所13個,2020年新培育市級以上技術創新中心26家。
人才+資本 源頭活水驅動發展
對于人才來說,資本是吸引頂尖人才的磁石,青島市嶗山區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資本政策,激活源頭活水,驅動創新發展。
青島藍海股權交易中心作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地方政府扶持中小微企業政策措施的綜合運用平臺,藍海股權于2017年正式搭建了“人才+科技+資本”的創新平臺,率先創辦“國際人才創新創業板”(以下簡稱“人才板”),定位于服務高端人才領辦的中小企業,通過平臺的資源集聚優勢和綜合服務來助力更多人才型企業長遠發展。
海智源是一家專業從事功能脂質及其微囊粉研發與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擁有院士工作站與省級重點實驗室。企業提出融資需求時表示“企業能押的東西均已辦理抵押”,在傳統融資渠道獲取資金的難度非常大。藍海股權通過走訪調研發現企業人才團隊優勢明顯,科技實力雄厚,有一定發展前景。最終以可轉債投資的方式向企業投資500萬元,幫助企業緩解了融資難題。在幫助企業獲得融資的同時,積極發揮藍海基金工場的聚合作用,注重投債、債投、投貸等新模式的綜合運用。疫情期間,經中心、藍海基金工場的撮合和“扶持計劃”前期盡調規范,在藍?;鸸鲎缘墓蓹嗤顿Y機構又對該企業進行了1900萬的股權投資。
“此次融資后,海智源將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規?;⑵放苹l展步伐?!痹撈髽I負責人表示。
今年以來,在國內外經濟持續下行、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等疊加影響下,高層次人才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對于資金的需求成為影響創業創新所面臨的首要難題之一。為助力企業快速發展,嶗山區委組織部和嶗山區科創委為嶗山區新培育的、新全職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提供金融授信服務,以“財”助“才” 紓解資金之困。
未來移動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在疫情期間收到雪中送炭的200萬元“人才貸”,為企業與德國世界五百強企業的合作順利落地提供了保障。
未來醫療專注于打造呼吸疾病的數字化醫療解決方案,上半年受疫情影響,企業營業額同比下降50%,和眾多互聯網醫療企業一樣,資金鏈面臨嚴峻考驗。前不久,德國的一家世界五百強企業找上門來尋求合作,僅首批訂單就達到3000萬元人民幣,但這筆訂單卻讓CEO王未來喜憂參半。
“生產材料的準備,人員、科研的到位,都需要企業前期墊付大量的資金,錢是個大問題?!蓖跷磥斫榻B,為此,企業四處籌措資金,但作為一家輕資產的企業,很難依據規定提供質押品來申請銀行常規貸款產品。在一次企業走訪中,嶗山區了解到企業的困境后,得知王未來是山東省領軍人才,符合貸款條件,便向企業推介了“人才貸”的貸款模式。
不到三天的時間,銀行就完成了對企業的金融授信,在兩周內,未來醫療便受到了200萬元的貸款。收到貸款后,王未來激動地表示:“政府創新的‘人才貸’政策雪中送炭,使企業走出了困境,相信企業未來的發展會越來越好?!?/p>
將無形的稱號變成有形的資金,讓人才為科技插上翅膀,體現了嶗山區對高層次人才的關心與價值認同,努力創造讓企業家感到舒服的政務環境。這項政策同時釋放了一個重要信號:嶗山區致力于為有志之士、有才之人提供用知識、用技能獲得創業需要的資本,讓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使高層次人才各得其所、盡展其長。
人才+服務 “嶗山溫度”引鳳筑巢
人才之難萬冀一,一士其重九鼎輕。
不斷匯聚和培養的高層次、高技能人才,使嶗山有著源源不斷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嶗山區以更高的國際視野審視全球科技資源,聚集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和大企業,將各個層面的科技與產業優勢“為我所用”,把嶗山區內外的人才科技優勢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人才引進來,還要留得下,近年來,嶗山區改革創新人才服務工作機制,全力為人才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全方位營造人才成長發展的優質生態。
“我是山東人,來到青島嶗山,讓我倍感親切!”泱深生物創始人楊承剛談及將企業落戶嶗山,感慨頗深。
青島泱深生物醫藥有限公司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北京泱深公司(泱深生物)的創新運營平臺。泱深生物基于專利布局+專利轉化研發創新產品的獨特模式,已經成為我國生物醫藥領域知名的研發創新公司之一,目前擁有的發明專利數量已超過700件,分子診斷在研創新產品10余種。未來三年內,泱深生物計劃將建設不少于1000件專利的生物醫藥專利池,在青島嶗山區打造生物醫藥領域最大的專利數據庫。
楊承剛介紹,去年,嶗山區與泱深生物進行對接,多方接觸后,他和團隊都認為嶗山區的區域優勢明顯,軟硬件設施、營商環境、未來發展空間都十分符合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皪魃絽^幫我們找場地,辦理注冊手續,提供了細致的服務。”楊承剛回憶,在青島泱深生物醫藥有限公司注冊登記時,他人在北京,通過APP就完成了注冊登記?!耙郧稗k理營業執照登記、稅務登記,都需要我們法人等到現場,還要往返好幾次,這次我們不到一天就完成了公司注冊,這種嶗山效率讓我們印象深刻。”楊承剛說。
泱深生物的到來,不僅僅是把一個生物醫藥企業引到嶗山,更是把一個創新團隊帶到嶗山?!拔磥韼啄?,我們將在嶗山區組建50多名科研人員的創新團隊,助力嶗山區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楊承剛在談到企業未來發展情況時,自信滿滿。
這樣的自信來自于對企業發展的信心,也是對區域營商環境的認可,將嶗山區選作創新創業沃土的很多高層次人才,都有像楊承剛類似的感覺,這是一種愛才惜才的嶗山溫度。袁理認為,聚能創芯能夠進入領跑行業細分賽道,嶗山區提供的優質服務功不可沒。“嶗山對微電子公司的服務,在全國的范圍來說都算是專業的,不管是人才方面、配套政策還是行政審批等等,全方位的保障解決了企業后顧之憂,讓我們很順利地聚焦于主營業務做大做強。”
以優惠的政策支持人才。嶗山區著眼打造一流的產業政策高地,研究制定科技創新政策、虛擬現實、微電子等科技及產業扶持政策,扶持科技創新力度達到全市一流水平。先后出臺“高端人才集聚計劃”、“產業巨峰人才引進計劃”等11條人才新政計劃,旨在鼓勵和吸引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嶗山區以人才+情感,打造溫情服務暖人心的人才生態服務。
綠色服務讓人才安心。針對人才項目落地慢、落地難問題,嶗山區圍繞企業登記、項目審批、資金扶持等重要環節,建立了高層次人才綠色服務通道,制定“最多跑一次”服務指南,構建各職能部門聯動的服務體系,確保人才項目落戶有人跟、企業發展有人幫、遇到問題有人管。優化保障讓人才舒心,嶗山區建立全市首個家庭醫生醫療服務團隊,按照人才服務人才的模式,為駐區高層次人才提供就醫綠色通道、醫療咨詢、日常保健、用藥指導、預約門診、聯系住院、疑難疾病會診、重大疾病轉診等服務,全面滿足高層次人才的醫療服務需求。
“展望未來,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愛才、惜才、敬才、用才,拿出一流的政策、一流的環境、一流的服務,推動人才、產業、資本在嶗山互動耦合、加速蝶變。我們誠摯地邀請各位專家、企業家繼續關注嶗山、擁抱嶗山,共享再次創業的空前機遇,共創無限可能的美好明天。”嶗山區委書記孫海生在千山峰會中向高層次人才發出誠摯的邀請。
人才為本,產業為基,資本為媒。著眼于打造青島高端產業引領區,嶗山區制定了國內一流的產業扶持政策和人才激勵政策。如今的嶗山,不僅是創新創業的風水寶地、才智與激情的迸發之地,更是“匯智匯才”的產業高地。讓人才的倍增效應促進嶗山區的轉型升級不斷向高端攀升,嶗山將不斷“蝶變”綻放,未來可期!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姜喆 通訊員 胡聲銳 田曉旭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