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市環保局對膠州灣水質情況的監測顯示,膠州灣一類、二類優良優良水質面積比例正在逐年增加,四類及以下較差水質面積比例逐年減小。不過,膠州灣局部海域尤其是灣底的墨水河、樓山河河口附近海域存在超過四類海水水質標準的區域。由于膠州灣納污總量較大,水動力下降,水體交換能力不足,影響了膠州灣生態恢復與水質的改善。我市環保局提出,將采取讓膠州灣休養生息與污染治理多措并舉的綜合性措施,推進膠州灣的污染防治工作。
嚴控污染物防治水質污染
目前,膠州灣污染物主要來源于城市生活、工業生產、農業農村和海水養殖等方面。據統計,2013年,全市共排放各類廢水4.7億噸,其中約70%進入膠州灣;城市生活排放約占廢水排放總量的80%。
在城市生活污水收集處理方面。市環保局開展了多輪城市環境綜合整治,2008以來,市區新建、改建排水管網700余公里,消除各類污水直排口及雨污混排口1300余處,截止目前,全市建成污水排水管網4813公里,其中市內三區1539公里,環灣區域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15座,總處理能力114萬噸/日,處理標準全部達到一級A標準,污水集中處理率提升至90%。目前,李村河、婁山河、城陽污水處理廠等一批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工程正在實施中。
在工業污染防治方面。我市實施了加嚴的《半島流域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近兩年組織實施了46個工業廢水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對41家重點紡織染整企業進行了提標改造;強化污染源在線監控,加強專項執法檢查,嚴查違法排污行為,整治規范企業排污口276家,對36家直排海企業限期接入市政排水管網。隨著城市布局調整和產業升級,市區的染料廠、啤酒麥芽廠、海晶化工等一批工業企業轉移搬遷,市區工業污染排放對膠州灣的影響呈逐年下降趨勢。
在農業污染防治方面。逐步加大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力度,2012年,我市爭取國家資金4億元開展為期三年的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試點,截至目前,已建成鄉鎮污水處理設施42座、污水管網364公里,新建改建溝渠39.7公里,增加農村污水日處理能力1萬噸。“十二五”以來,國家把農業納入污染減排考核范疇,我市組織實施畜禽養殖等農業源減排項目一千余個。此外,農業部門開展了科學施肥技術研究與應用推廣。
多措并舉加快防治進度
當前,膠州灣納污總量較大,水動力下降,水體交換能力不足,是影響膠州灣生態恢復與水質改善的主要矛盾。市環保局提出,為加快膠州灣污染防治工作,需要采取讓膠州灣休養生息與污染治理多措并舉的綜合性措施。
首先是要采取更加嚴格的管控措施。嚴格落實《膠州灣保護條例》,不再新上高耗水、高排放的產業項目,構建“總量控制、排污許可、排污權交易”三位一體膠州灣污染控制管理體系,強化環境監管,逐年削減入灣污染物排放總量。其次還要加大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推進城市水污染集中治理設施規劃和建設,全面實施以截污為核心的河道綜合整治,構建污染治理、水資源循環利用、生態恢復自凈的工程技術體系。另外,還要深化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重點推進農村垃圾、污水、畜禽養殖等治理工作,削減農業農村面源污染。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 記者 蔣世龍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