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投資老將王忠波,是中國證券行業第一批獲得證券咨詢資格的從業人員,1996年開始在券商從事證券研究工作,2000年作為第一批博士后研究人員加盟深圳證券交易所博士后工作站,2002年進入基金行業,做了十年研究總監。他所推崇的“研究驅動、投研一體”的投資體系,在多家基金公司取得良好的效果,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基金經理,和他搭檔過的基金經理助理無一例外成為著名基金經理。2019年6月加盟北信瑞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一年來公司投資業績有了大幅提升,今年來多只產品進入前三分之一,有一只產品進入前十分之一,他所推崇的投資體系再次得到驗證。我們有幸請到王忠波給我們做了一個投資體系的專題,包括投資理念以及消費、科技、周期三大方向的投資思路。今天我們給大家分享第一篇,研究的方法論。
研究首要的問題在于價值觀
股票市場表面上,是錢來錢往,是賬戶上的數字,產品的凈值,本質上卻是人性。股票市場是充滿恐怖與貪婪的市場,但從長期來看,股票市場是宏觀經濟的晴雨表,推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孕育了無數的偉大的公司,這就決定了我們以什么樣的眼光去看待股票市場。保有一顆善良的心,你就能發現股票市場積極的方面,發現其長期促進經濟發展的功能,就更容易找到其“善”的方面,這是股票市場長期的本質,我們也就更容易找到那些為社會創造價值的企業,發現那些優秀的企業家,與優秀的企業共同成長。
資本市場的命運輪回是迅速的,以善為價值觀之本,是我們在資本市場長期走下去的保障,這是不變的初心。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的投資要有利于社會發展,有利于產業升級,有利于為實體經濟服務,我們的研究體系、研究方法、研究手段要服務于這個宗旨。
善是在資本市場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心存敬畏,敬畏市場。心存敬畏不僅是一種人生態度,更是一種價值取向。敬畏市場首先要做到,不要試圖去操縱市場,不要以為你會比市場更聰明??傆腥嗽噲D通過資金優勢、信息優勢,去研究博弈,去勾兌信息,并且還振振有詞的將其作為自己成功的秘訣。從個人的從業經歷看,你一旦走向這些研究的“捷徑”,就孕育著各種風險,前方總會有一個“坑”等著你,從投資能力提升角度,這種出發點是阻礙你能力提升的致命缺陷?!八忻\的饋贈,早已暗中標好了價碼”,“三觀”不正的公司,在發展過程中更容易因追逐不當利益或短期利益而翻船,也許十次投機成功,但只要一次失敗就會徹底沉淪。
我們在股票市場長期能賺到的錢,就是企業長期的凈資產收益率,這些都來自于企業長期的基本面,跟所謂的勾兌、博弈沒有任何關系,這些只能來自于你長期的堅持不懈的研究。你的勾兌、博弈從長期看,只是浪費時間,外加過高的交易費用對你凈值的損害。
與那些親力親為推動這個社會進步的科學家、政治家相比,作為投資研究人員,還是希望能夠對實體經濟做出自己的貢獻,哪怕這個貢獻只有一點點。
研究要有宏觀視野,有大局觀
在研究體系中,我們強調“宏觀引領行業、行業印證宏觀”,作為一名證券研究人員,要有基本的宏觀經濟知識和框架,宏觀經濟的預判常常領先于實體經濟,而行業研究則不斷驗證宏觀判斷。經濟體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由于政府、企業、居民等參與主體之間的互動,使得該系統的變化更加復雜,對該系統的準確認知不是某一學科的知識所能解決的,需要從多維度、多學科知識去研究。
“夏蟲不可語于冰,井蛙不可語于海?!本驼f明了時空限制對于認知的影響。做投資或者研究同樣是如此,我們資本市場研究的客體是復雜的經濟和變化莫測的價格波動,作為研究人員更應該多看看社會,多感受多體驗,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里,否則視野會越來越窄,看問題失去深度和個性。
我們提倡資本市場的從業人員要多看看歷史,培根曾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睂W習歷史的人一般具有宏觀感、整體感。對于歷史的研究有利于我們辯證的看待當前的狀況, 我們投資的歷史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工具只是用來放大人性的,背后不變的還是人性,而我們的歷史,就是一本人性的教科書。
以前曾經跟一位精通秦漢史的研究員共事,我們知道,秦漢是五千年中國的青年時期,鮮衣怒馬,快意恩仇,正如我們當下的資本市場。他給我的印象非常的深刻,能夠感覺到他看問題很主流,可以迅速抓住問題的本質,在我們研究部的內部討論中,當行業研究員講述完一個主題后,他對于問題總結的是最到位的。后來做了基金經理,仍然保持著這種不溫不火的態度,業績長期穩健。
往細了說,涉及到具體的研究領域,對于一個行業的歷史的研究,有利于深刻理解行業的發展規律。比如對于中國經濟發展史、海外發達經濟體的發展歷史的全面了解,有助于我們掌握全球經濟發展的脈絡和趨勢;對于中國資本市場、美國資本市場發展歷史的研究,有助于我們了解資本市場的運行規律和運行特點,等等。
我們從事證券研究的一個大的前提是中國經濟的騰飛。假如我們像拉美一樣,現在陷在中等收入陷阱里面不能自拔,那結論如何已經就沒有意義了 。但是對于中國必將超越中等收入陷阱這個結論,假如你對中國歷史有了解,你就會發現這個在過去五千年,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是世界第一,唯一沒有中斷過傳承的古老文明,兩百年的落后只是暫時的,我們必將,也一定會復興,這個文明的底蘊,絕對不是那些只有兩百多年建國歷史的暴發戶所能有的。
做投資研究要有宏觀視野,要有歷史視角,更要腳踩大地。不同于自然科學的是,社會科學的理論對于社會現象的解釋度并沒有那么高,能有個60-70%就很好了,這樣的理論如果直接拿來付諸實踐,失敗的概率還是很大的,在資本市場的研究中,一定不要把它當做純理論的研究,它是實戰,一定要實事求是,根據客觀現實的實際情況深入分析,避免教條主義。未來的經濟發展充滿著不確定性。重要的方法是盯住大事,用長期觀點戰勝人性中的弱點。
保持開放的心態,“學”與“思”并重
研究是一個不斷認知事物的過程,“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人們已知的部分是極為有限的,驕傲自滿常常是出于自己的無知。認知自己是很困難的,孔子都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人之所以走入迷途,并不是由于他的無知,而是由于他自以為知,以為自己能夠掌控時代。英雄是歷史的工具,時勢造英雄,債券之王比爾·格羅斯認為,巴菲特、索羅斯和他自己都是受益于一輪長期的資產價格擴張和流動性寬松,他們是時代造就的英雄,而不是他們成就了時代。
認識到自己的無知,就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要隨時認知到自己的錯誤,而且不以改變自己的觀點為恥。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心狹為禍之根,心曠為福之門”,我們所有的人都有缺點和錯誤。問題是不要犯致命的錯誤。要時刻保持開放的心態,快速地理解變化的世界,并調整自己的觀點,讓自己始終做好準備。不要一開始抱著“這個行業我跟過,沒啥機會,那個公司我知道,管理層超級保守不求上進……”,世界變化很快,特別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科技進步神速,人們的生活方式變化很快、產業結構迅速迭代,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去認知世界的變化,不能封閉自己的靈魂。
人的思想從哪里來,絕大多數來自于前人的思想,有少部分是自己思考來的,我們沒必要再發明一次輪子,只要拿來用就好。仔細研究查理·芒格的《窮查理寶典》,你會發現很多思想都有出處,作者有機地把這些前人的思想整合在他的體系里。
要從實踐中學習,不斷驗證,追尋事物的本源,而思考是學習的加速器?!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很清晰地說明了學和思的辯證關系。日省三思,經??偨Y思考。盡信書,不如無書。要學會在事上磨,不斷去驗證。
資本市場作為市場本身,有其自己的規律,這些規律需要我們自己去發現,去驗證。思考無處不在,我們經常說,做投資研究,要有自己的框架,指的是超越直覺,做慢思考的一種思維理念。我們積累的分析模型越多,面對未知的行業、上市公司的時候,認識就越深入。這些模型,內容可以多樣,比如人口模型、消費模型、估值模型體系,其他涉及到財務、法律等等,都可以建立分析模型,這些模型和框架,也是由“已知”的部分向“未知”的部分進行探索、嘗試時,所遵循的一套思考方式。這也是查理·芒格在他那本《窮查理寶典》中一直告訴大家的,需要建立自己的“多元思維模型”。為了構建這個框架,你需要有開放的,不同視角的,多多益善的分析模型。
一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一定要善于從同行那里學習。我曾經有一個研究員同事,現在是某前十大基金公司的投研領導,大家對他的評價是善于傾聽,這是自身修養的表現,也是很好的學習方法,從別人身上吸收優秀的東西。
我們要研究的領域很多,現在A股光上市公司就將近4000只,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對于一些不擅長的領域要多吸收別人的經驗和觀點,有時甚至直接采納,所以做研究要有自己的圈子,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士。
抓主要矛盾,不要過于摳細節
商學院里那個經典的先放石頭再放沙子最后再放水的案例告訴我們,如果你不是先放大石塊,那你就再也不能把它放進瓶子里。那么,什么是你研究中的大石塊呢,是你的信仰,志向和宏觀視野,切切記得先去處理這些“大石塊”,否則,這輩子你都會錯過他們了。
要抓住主要矛盾,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何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戰略性方向上是重要的選擇問題,所謂的選擇比努力重要基本說的就是這件事情。
研究哪些是必須放棄的,哪些是可以研究的,哪些是不可以研究的,哪些是可預測的,哪些是不可預測的,這些是你在研究的時候需要搞清楚的主要矛盾,不要試圖去打探小道消息,那些都是細節。只有長期抓主要矛盾,才能形成研究的復利,這樣不斷的積累自己的知識體系,不斷提煉知識點,最終達到大道至簡,越老越值錢,而不是只會吃青春飯,老無所依。
與抓主要矛盾相對應的是過度摳細節,細節控實際上是對于短期利益的過度看重,這有可能忽略了行業或公司的長期投資價值或者商業本質。
記住那個“樸素定理”,如果一個事物、一個人,讓你覺得眼花繚亂,那么大概率是錯的、假的、低劣的,最了不起的人和事,都簡潔而優雅,樸素到一劍封喉。莊子說“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把問題簡單化?!笆O而衰”、‘否極泰來’、“好人有好報”、“物極必反”是樸素的道理,常識很重要。
投資研究是一場修行
一個人做投資研究的過程,也是自我修行、自我成長的過程,是心智不斷成熟的過程。隨著閱歷的增加,認知水平的提升,對這個世界的理解會更加的深刻,看待問題的角度和視野也會有所不同。雖然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但大徹大悟之后的人生,會更通透。
講了很多,和其他任何行業一樣,做投資研究離不開一個“勤”字,沒有這個前提,所有的道理都是空中樓閣。一勤天下無難事。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