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原寧和他的導師一起研究試題。
11月17日晚,在浙江杭州舉行的第34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競賽決賽上,青島二中學生李原寧以山東省第一的優異成績獲得競賽金牌,并進入國家集訓隊,保送北京大學。 “比賽前大概做了300套題,看我刷的這些題就知道,我并不是那種天才型選手?!睂ψ约旱某煽儯钤瓕幒艿驼{,或許因為這樣的大場面,他已經不是頭一回經歷了。 2019年,李原寧曾在化學奧林匹克競賽初賽中獲得全國一等獎、全省第二名的成績,并獲得北京大學最優惠錄取條件的承諾。但因為屬于低年級選手,他沒能入選省隊。而這一次,他終于圓了自己的“北大夢”。
小學看《微生物學》逛“化學吧”
頭上扣一頂帽子,懷里抱著一本牛皮紙書皮的哲學書,李原寧坐在記者面前很安靜。普通孩子要費力才能拿到的學習成績,在他面前都被輕描淡寫地略過?!靶W時候我就看《微生物學》,覺得很酷,看著看著就有興趣了。 ”“小學課程都很簡單,覺得學點不一樣的才好玩,雖然一開始不明白。 ”李原寧笑著回憶,小學五年級,他注冊了貼吧,一頭扎進化學貼吧里,看比他年紀大很多的網友們討論分子結構式,他與化學的奇妙緣分也從此開始。
初中進入青大附中,這個青春期的少年開始用自己的特長 “出風頭”,比如畫結構式,在家自建化學實驗室,培育晶體,還曾把自己培育的形狀好看的晶體當作禮物送給朋友。
初二開始,李原寧第一次知道了化學奧賽。那年暑假,他在一次游學活動里認識了一位同樣是化學狂熱愛好者的學長,學長給他介紹做競賽的“前輩”,拉他進奧賽選手群。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李原寧打開了化學奧賽的新世界。他找來高中化學書和奧賽材料研究,因為熱愛,一連看幾千頁都不會覺得枯燥。
金牌教練為他量身設計競賽之路
眾所周知,青島二中在培養奧賽選手方面一直“很有一套”,首席教練和助理教練員輔導為主,外聘專家和外出培訓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加上 “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的科學競賽指導。以李原寧為例,他2018年升入青島二中,因對化學的熱愛選擇進入生化MT,并通過選拔參加學?;瘜W競賽課程,董玉閃老師就是他們的教練。從此,每周董老師都會為他們進行三次競賽輔導,并根據學生的階段能力不斷調整培養方向、甄選練習材料,為他們定制專屬的競賽方案。有了教練指導,一直在自學摸索的李原寧化學競賽成績突飛猛進。寒暑假時,李原寧也會與董老師商量參加一些比賽或是集訓班,董老師稱:“想要參加全國比賽,學生除了平時學習,還得出去找同齡人切磋,見見世面,所以外地的培訓、比賽也是提升手段之一,但究竟值不值得停掉文化課去集訓,自己學業怎么規劃,都要權衡清楚。”到了這個級別,家長很難作出判斷,不少事項都要靠教練幫著給出專業的建議。
從某種程度來說,奧賽教練并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與經驗,往往后來會變成師徒一起討論的教學模式,教練除了知識層面的輔導,心理輔導也是很重要的部分。根據化學競賽決賽規則,上午考4個小時,下午考3小時。在選手比賽的整整7小時里,奧賽教練們也沒閑著,據董老師介紹,當時他們在場外也進行著頭腦風暴,參與試題評分標準討論。這樣當愛徒考完,只要一問怎么答的,教練就基本已經估算出他的得分了,同時,教練還需要根據愛徒試卷的復印件判斷是否存在錯判漏分的情況,確保比賽的公平。
天賦、努力、圈子缺一不可
參加競賽,保送北大、清華,這樣的路注定是極少數“學霸”的專屬通道。一位裸分考入北大的學生曾對記者講述自己學奧數的感受,“智商不斷被各種大神碾壓,感覺學奧數就是不斷證明自己是白癡的過程。 ”
什么樣的學生適合學奧賽?董玉閃說,興趣一定是第一位的考察因素,學生需要對某一個學科有濃厚興趣,并且要愿意鉆研。另外,其他學科也不能太差,畢竟在小學初中階段,學有余力才能騰出時間學奧賽。事實證明,奧賽成績好的學生,高考其他學科的成績也不會差。李原寧在高一參加奧賽的情況下還在級部名列前茅,即使停課外出集訓,回來參加考試,位次也還是絕大部分人要仰視的高度。 “如果停課一定會耽誤文化課學習,外出培訓時也曾通過網上答疑向老師請教?!倍械幕ヂ摼W+教學在競賽學生不得已停課培訓的情況下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據了解,學校也出臺了相應的培優補弱課程,以保障競賽學生的文化課成績。
目前初中、小學基本不開設奧賽培訓課程,董玉閃介紹:“學生如果對某一學科有興趣,可以嘗試先了解高中教材,如果自學能夠理解,那便可以接觸一些奧賽知識,進入高中后再參加學校的專業競賽課程培訓。 ”“競賽和高考是一樣的,都得拼。 ”李原寧還記得自己去參加外地集訓的情景,培訓班9點開課,他吃過早飯8點多到教室時卻發現不少同學早就坐好,并且刷了不少題了,再一打聽,大家是5點就開始了早自習。
通過奧賽進入名校之后,學霸們的后續發展如何?董玉閃老師從2004年開始培訓化學競賽,他輔導的學生里,半數以上在從事化學相關專業研究。 “我在二中輔導的第一批學生是2006年高中畢業,有人保送北大,之后去伯克利大學讀研,現在在上海的一家外企做高管,從事的還是化學領域工作。還有人以化學競賽敲開了名校大門,之后轉學其他專業,比如計算機專業。”董老師說,參加奧賽的學生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就算轉學其他專業上手也很快。
平衡高考和競賽需先估測成績
記者了解到,在高一階段,通過報名、選拔,有40多名學生進入董玉閃的化學奧賽培訓小組,加上感興趣旁聽的學生,數量能達到60多人。考完期中考試之后,走了一半的人,期末又走了一半。每一屆能堅持到最后的,大概有十個人。董玉閃說,離開的學生一部分是遭遇瓶頸,學不下去,一部分是家長不支持,中途退出,還有一部分學生找到新的更適合的規劃,及時做出調整。
怎么平衡高考學科和競賽之間的關系,是高中段家長和學生面臨最難的選項。雖然參加競賽是為興趣,但難免會有功利的目標——以競賽為跳板,進名校。為了拼奧賽,暫停學業一年,專門備戰,這在一些省份的學科競賽中是常見操作。而一旦奧賽的路走不通,正常的學業也面臨巨大斷檔。按照當前政策,只有獲得全國競賽金牌并且進入國家隊,才有保送清華、北大的資格,除此之外,憑奧賽成績只能把考生送入強基計劃的校測名單。對多數學生來說,最終還是要考察高考成績,按照高考成績85%加上校測成績15%來算最終的綜合分數。2020年就有很多學生靠競賽入圍“強基計劃”校測,但因高考成績太低未能被錄取的情況。
青島市教科院“強基計劃”培訓時,青島市教科院副院長尹遜朋介紹,高考能達到670分以上,在清華、北大的裸分錄取分數線下20分的學生,可以通過競賽拿名次,參加“強基計劃”沖擊清北;高考成績在650分到670分之間的,可以沖擊除了清北之外有“強基計劃”的名校;650分以下的學生則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高考備考上。
綜上所述,那些對某一學科擁有強烈興趣熱愛、且具有競賽潛質的學生只要能在專業教練指導下接受系統性訓練,競賽之路還是值得一試的,當然在過程中如果遇到實在無法克服的困難挑戰,也要及時調整。到底是否選擇和堅持奧賽之路,建議學生和家長進行綜合考慮。
觀海新聞/青報全媒體記者 趙黎 攝影 韓星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