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經管學院聯合同方全球人壽日前發布的“2020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報告顯示,今年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為6.23,比2017年和2018年略低,但較2019年有所回升。相對于中國居民退休生活愿景總體樂觀,出生在上世紀70年代以后的青壯年群體,面對“未來退休壓力”逐漸呈現,對養老生活信心不足。業內人士指出,年輕時應“未雨綢繆”、做好養職業規劃及養老儲備,而作為養老重要支撐的商業保險,也應持續創新,不斷突破自身局限,為居民養老提供更多元更持久的保障。
人口老齡化將迎關鍵“窗口期”
據了解,從2013年開始,同方全球人壽每年聯合清華經管學院發布《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調研報告》,針對中國居民在退休準備方面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為政府、企業、個人積極做好探索和應對養老問題提供參考和啟示。
此次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為6.23,相對于2017年的6.31與2018年的6.65有所偏低,但與2019 年的6.15相比略有回升。在“退休準備充分度”和“退休計劃完善度”方面較去年有所提升,而在“財務規劃認知水平”方面有所下滑,其他方面相差不大。
報告認為,“十四五”期間我國將迎來人口老齡化的關鍵“窗口期”。據民政部公布數據顯示,到“十四五”期末,我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規模達到3億人。未來5到10年,全國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將進入中高齡,我國養老服務將接受更大的挑戰和考驗。
目前中國居民養老保障方面呈現“兩高、兩大、兩低”的顯著特征:人口老齡化態勢高速化、高齡化;退休人口基數大、差異大;社區養老社會化水平低、自我養老和社會化養老意識低。與快速發展的經濟相比,我國在老齡人口保障體系建設方面明顯不足,居民個人的退休準備越發引起社會關注。
青壯年“未來退休壓力”顯現
2020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調研報告顯示,中國居民對于退休生活的愿景總體樂觀,信心保持高位。具體而言,居民對退休生活的聯想整體樂觀,其中未退休居民對未來的愿景較為保守,已退休居民在享受良好退休生活的同時,自身健康或成更大憂患。
此次報告首次重點關注了出生于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后的青壯年群體,他們目前年齡均未超過50歲,正處在一個工作精力充沛、事業不斷上升的黃金時期。然而,未來退休壓力也逐漸呈現在他們面前。
報告顯示,青年人對未來退休生活愿景相對保守,信心有所不足,其中80后相較于70后與90后更為樂觀。究其原因,首先是當代青年人對美好生活的標準提高,滿足物質生活的經濟壓力增大。其次,人口老齡化的嚴峻形勢導致青年人對社會保障體系信心不足。此外,由于青年人距離退休還有很長一段時間,未來的諸多不確定性因素也導致青年人更加保守地預期自己的退休生活。此外現實中,國內大多年輕人也的確存在著職業規劃不清晰、自身定位不準確的問題,而職業規劃將直接影響養老和退休規劃。
“青年人應當盡早明確職業規劃與發展路線,不斷地提升自身金融素養以及對財務規劃的認識,盡早為自身養老與退休計劃做好準備?!鼻迦A經管學院中國保險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陳秉正教授認為,“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和全球大流行更凸顯了制定后備計劃、為生活中不可預見的事件做好準備的重要性。個人退休準備計劃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如保險、應急現金儲蓄等,但無論采取何種形式,都應在退休前后為維持財務狀況穩定發揮關鍵作用。”
商業保險創新“馳援”養老
目前我國的養老體系由國家基本養老、企業補充養老、個人儲蓄性養老三個部分構成,不過眼下這三個支柱明顯“長短不一”。
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到2019年末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已覆蓋超過9.5億人,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而與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之廣相比,作為第二支柱的企業補充養老,在城鎮職工養老人群中占比很小。今年9月發布的《中國企事業員工醫療養老保障白皮書》顯示,僅有不到一半的被調查大中型企業為員工提供年金或補充養老保險。大中型企業尚且如此,中小民營和私企能夠開展企業年金的更是屈指可數。
過于基礎的基本養老保險和極少開展的企業補充養老,在市民對養老保障需求日益旺盛推動下,給了商業養老保險長袖善舞的空間。
據了解,僅2019年,保險公司累計開發銷售養老年金保險產品多達830款,產品覆蓋了老年人身故、意外傷害、醫療、疾病、護理、養老年金等風險。
不過與市場上商業養老保險產品供給量充足形成對比的是,這些產品的規模以及所提供的保障與服務,與市場實際需求仍有一定差距,仍需在養老保險產品創新上下大力氣。
據同方全球人壽相關人士介紹,具備養老功能的保險保費收入在人身保險保費收入中的占比約為25%;其中退休后分期領取的養老年金保險保費收入在人身保險保費收入中占比僅為4.4%。而在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前一數字約為50%,后者超過35%。
“真正的養老年金應該是以滿足養老需求為目的,比如同方全球人壽即將推出的‘創世紀’養老年金保險(分紅型),這類年金開始給付時間在法定退休年齡之后,相比普通年金,因為給付時間晚,累積期長,客戶交同樣的保費,養老年金可以獲得更多的保險金用于養老,增加養老的品質,同時,自約定年金領取年齡起,年年領,活多久,領多久,能夠解決“人活著,錢沒了”的養老困境?!?/p>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我國涉及養老的保險種類雖然比較全面,但是養老是個系統工程,對于消費者來說,養老需求不僅僅是碎片化提供醫療、設備、護理、居住等產品,而是需要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對此,保險公司應充分發揮其資金優勢、信息優勢及產品優勢,通過產品和服務的持續創新,為客戶提供更多元更持久的養老保障。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崔崢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