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杰 宋濤 嚴寶允
為持續放大紅色教育品牌效應,加快沂蒙紅嫂紀念館周邊村整體提升,沂南縣以沂蒙紅嫂紀念館為中心,對11個周邊沿線村進行連片打造、重點提升,全面推進鄉村組織、產業、人才、文化、生態振興,積極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區。2019年,片區入選“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省級示范區”創建名單。
建強組織
發揮戰斗堡壘作用
堅持組織共建,成立沂南黨性教育基地,片區黨委作為“一線指揮部”,負責片區11個村黨支部的管理,把“黨旗紅、堡壘堅”作為片區整體提升最鮮明特色,建立“支部堅強、黨員合格、陣地規范、制度健全、事業發展、群眾滿意”六條標準,開展“五星達標、六好爭創”活動,持續提升組織力和戰斗力。其中,片區黨委通過梳理村級班子履職情況,調整不勝任不盡職村干部8名,通過考選、考察形式從退役軍人、致富能手、返鄉大學生等群體中配齊,樹立“能者上、庸者下”鮮明導向。
圍繞農村干部隊伍素質能力提升,開展鄉村振興專題培訓,定期組織“支部書記大講堂”、外出參觀學習等活動,建立末位淘汰制,通過平臺鍛煉和工作倒逼雙向發力提升履職能力。
實行發展黨員名額單列,優先從退役軍人、返鄉畢業生、致富帶頭人等年輕人才中發展黨員,先后發展黨員31名,其中40歲以下21名,大專以上學歷7名,黨員結構得到進一步改善,有效解決村級發展“后繼乏人”問題。
注重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對全體黨員設崗定責、評星定級、志愿服務,制定黨員公約,成立22支黨員先鋒服務隊,引導在片區提升中沖鋒在前、示范帶動。
搭建平臺
發揮群眾主體作用
堅持群眾主體,片區黨委把提升各黨支部組織力落腳到組織生產、發動群眾上,在11個片區村設立村級社會治理網格員、集體三資管理員、社會事務服務員“三大員”,民選“胡同長”365名,實現村級網格化管理全覆蓋,梳理32項便民服務清單,創新紅色代辦服務,村干部全程委托代辦,打通關心群眾、服務群眾、凝聚群眾的“最后100米”。
積極創新群眾性活動載體,成立11支新紅嫂志愿服務隊,積極開展“美在農家”“好媳婦、好婆婆”評選活動,通過積分獎勵、評比表彰等方式,引導婦女群體在村莊環境整治、鄉村文明建設中發揮作用。結合村莊實際和片區提升需要,逐村對村規民約進行修訂完善,全部用群眾語言講出來,讓群眾聽得懂、易操作,達到規范和約束行為目的。
組建紅嫂文藝輕騎兵小分隊,組織巡演,通過身邊人、身邊事強化正能量的教育引導,積極倡樹“愛黨愛國、仁義敦厚、守望相助、自強尚進”文明鄉風。其中,通過發動群眾,片區村20天拆除違建210處,沒有出現一起阻撓和上訪事件。
整合資源
抓實民生保障
堅持生態共創,片區黨委整合鄉村振興切塊資金6800萬元,集中定向用于片區實施道路交通、飲水安全、環境整治、美麗鄉村等項目。片區提升以來,修建道路11條21公里,實施飲水安全工程,鋪設飲水管網151千米,建設水利設施12處,解決了制約片區提升的一批重點難點問題。
借助省級衛生鄉鎮創建機遇,扎實開展人居環境集中整治。通過完善道路保潔、垃圾清運考核制度,配齊垃圾清運車、垃圾桶,全面加強環衛一體化管理,夯實美麗鄉村示范片區創建基礎。
堅持“紅色文化+綠色生態”理念,片區策劃實施農文旅融合項目18個,其中,城發集團景觀苗木、張家峪子生態果園、東柳溝油用牡丹等現代農業產業項目形成規模,“沂蒙四季”情景體驗、紅色研學游等文旅項目加快推進,注入鄉村產業振興新動能。
一體規劃
帶動產業發展
堅持產業共興,片區黨委把產業項目建設納入片區提升整體規劃,打破村莊界限,實施連片開發、抱團發展。為讓連片開發、抱團發展成為共識,片區黨委組織干部群眾去先進地區學習,邀請專家作政策解讀,進一步轉變傳統觀念、開闊發展眼界,先后流轉土地3500畝,吸引社會力量投資3.7億元,招引市城發集團、躬耕農業、陽都健華藥業、國廈新型建材等企業,推動經濟發展。實行利益聯結,發揮共建共享作用,推動黨組織牽頭創辦領辦合作社,完善集體收益分配權,優先保障群眾利益,建立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合作社、農民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調動群眾流轉土地、房屋發展生產的積極性。
積極發展農村電商項目和物流下鄉,推動新立蘋果、沂蒙小甜薯、蒙山媽媽工藝品、七彩煎餅等地產品上行。目前村集體主導發展各類合作社7家,家庭農場20家,農村電商4家,2019年片區村集體收入全部達到10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全縣平均水平20%。
來源:大眾日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