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陽所鎮位于乳山市最南端,東鄰國家4A級景區——銀灘旅游度假區,坐擁國家4A級景區——大乳山濱海旅游度假區,全鎮總面積91.4平方公里,三面環海,海岸線長89公里,共轄39個行政村,戶籍人口3萬人,常住人口5.2萬人。
近年來,海陽所鎮黨委政府堅持黨建引領,以打造鄉村振興示范鎮為總目標,傾力建設牡蠣特色小鎮,著力打造濱海旅游觀光帶,積極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先后榮膺“全國重點鎮”“全國衛生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全國美麗宜居小鎮”。
堅持黨建引領
凝心聚力助推鄉村振興
近年來,海陽所鎮通過鄉村振興這一有效引擎,建強村級組織、推進產業發展、凝聚工作合力,實現了村美民富產業旺,鎮域經濟社會統籌協調發展。
以前,海陽所鎮的李家村靠海吃海,收入單一。為了打破這個局面,增加農民收入,李家村黨支部外出到黑龍江、吉林等地考察,經過研究確定發展黑木耳這一產業。為了提高村民的參與積極性,村里決定由兩委出資入股,部分百姓用土地入股,村集體再投入一部分資金,共同發展小木耳產業。如今,李家村不僅發展了高鈣黑木耳、玉木耳等多個品種的菌類養殖,同時還培育了20畝露天木耳,產品供不應求。
在海陽所鎮,像李家村一樣,以黨建為引領大力推行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發展農業產業項目的村子不在少數。截至目前,海陽所鎮的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達15個,實現經營收入130萬元。
近年來,海陽所鎮以黨建為引領,大力推行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在具體工作中,鎮黨委強化“好班子優先領辦、差班子建強后再領辦”理念,倒逼村級班子整頓提升,然后引領合作社發展,繼而反哺村級集體、樹立班子威信,實現良性循環。同時注重保障服務,重點打造鎮級鄉村振興運營中心暨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服務中心,通過以鎮黨委政府為紐帶,以實施鄉村振興“線上+線下電商項目”為載體,強化海陽所原產地品牌認證,提升區域農業的品牌價值。目前,運營服務中心已開展相關業務工作。
為了在強化基層治理上實現新突破,海陽所鎮黨委抓住干部班子及隊伍建設這個牛鼻子,圍繞工作落實、作風轉變這兩個重點,在村級開展農村黨組織“3+1”活動,即每月開展對村黨支部書記工作落實評議、工作作風評議“雙評議”活動,每季度對村班子開展落實市鎮重點工作觀摩、村級創新工作觀摩“雙觀摩”活動,每半年對村集體經濟項目開展發展數量考核、收益質量考核“雙考核”活動,每名村兩委干部建立一份“實績檔案”。在鎮級開展進村居、進企業、進現場、破難點、破弱點、破盲點“三進三破”活動,并對干部實績進行量化打分、排名通報,通過量化式考核,在鎮村兩級干部中形成激勵干事、鞭策落后的作風導向。
建設特色小鎮
“牡蠣+”理念串起產業鏈
近年來,乳山牡蠣聲名鵲起,以個大、肉肥、味鮮的特點暢銷全國。而乳山牡蠣的半數以上來自海陽所鎮,海陽所鎮也素有“江北牡蠣第一鎮”的美譽。截至目前,海陽所鎮牡蠣養殖面積9.28萬畝,年產量15萬噸,養殖產值12億元。
在海陽所鎮有一座滿是傳統膠東漁家風情的牡蠣文化園,牡蠣殼鋪滿墻面、竹籬笆圍起院墻、土鍋灶盤在草地上、小漁船藏在花叢中……星羅棋布的景觀設置圍繞乳山牡蠣打造,濃郁的地方文化氣息讓當地人倍感親切,讓外地游客心生驚喜。
牡蠣文化園是牡蠣歡樂城項目的一部分。牡蠣歡樂城項目總投資2.3億元,規劃占地110畝,總建筑面積5.2萬平方米,目前已建成面積約2.5萬平方米,對以牡蠣為主導的乳山特色農海產品進行集中展示體驗和線上線下銷售,打造集文化展示、產品銷售、美食體驗等于一體的牡蠣小鎮文旅綜合體。項目重點規劃打造了“兩園兩街兩中心”,“兩園”即牡蠣文化園、電商產業園,“兩街”即特色美食牡蠣街、特色農產品一條街,“兩中心”即牡蠣凈化中心、牡蠣集散交易中心,形成“文化+旅游+商業+生活”多元化的綜合發展模式,構建牡蠣小鎮的文旅服務圈、產業生態圈、城鎮生活圈、商貿物流圈,打造國內首個以“牡蠣文化”為主題的文旅產業園區。
該項目還打造了乳山首個“網紅”直播基地——創星孵化中心,搭建網絡平臺“趕海網”,設立大學生電商直播實習基地,面向商家、網紅主播免費開放,成為乳山農產品線上重要展銷平臺。此外,項目還以創建國家公共文化示范區為契機,整合牡蠣文化、衛所文化、漁耕文化、民俗文化,打造了海陽所主題文化館,全方位展示區域文化特色,助力文旅產業發展。
牡蠣產業是海陽所鎮的主導產業,鎮黨委政府也把建設牡蠣特色小鎮作為鄉村振興的“引爆點”。海陽所鎮規劃了牡蠣小鎮核心區、冷鏈物流區、牡蠣加工集聚區、牡蠣貿易結算區、海防文化體驗區等五大功能板塊。在產業發展上,則吸引各業態進駐,從牡蠣的育種、養殖、加工、銷售、文化旅游、廢物利用等環節入手,著力做好補鏈、延鏈文章,打造牡蠣全產業鏈條,實現牡蠣產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同時,強化“牡蠣+”發展理念,推動形成“牡蠣+健康”“牡蠣+旅游”“牡蠣+養生”“牡蠣+電商”的大牡蠣產業發展格局。
打造濱海旅游
山海島相連文旅農融合
作為4A級景區的大乳山濱海旅游度假區,是一處集觀光旅游、休閑度假、文化娛樂、養生康體、旅游房地產開發于一體的綜合性大型旅游勝地。但在步步皆風景的海陽所鎮,旅游絕不僅限于風景區。
位于大乳山腳下的后山于家村依山傍海,除發展海上捕撈和海水養殖業外,該村還積極發展茶園種植、苗圃培育,以及無花果、草莓及桑葚采摘園等新型產業。2018年,海陽所鎮還為后山于家引進了十間房旅游度假項目,在村里修起了房車露天旅游基地。漫山遍野的果桑、清新碧嫩的茶葉、新鮮肥美的海鮮,以及新穎獨特的房車露天旅游,每年都吸引著大量的游客蜂擁而至。
后山于家村是大乳山濱海旅游田園綜合體示范區的一部分。海陽所鎮立足大乳山景區、乳山口跨海大橋的區位優勢,承接大乳山濱海旅游度假區的輻射帶動,聚焦旅游特色產業,豐富完善游、購、娛、吃、住、行等六要素,以國道228為軸線,連點成線,連片成面,打造集康養度假、田園風光、現代農業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片區。
海陽所鎮還立足海洋資源優勢和海島特色,做好經略海洋這篇文章,以海洋牧場、海島開發、民宿旅游、養生養老等產業為重點,多渠道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加快形成海陸結合、農漁互補、山海相連的大旅游格局。在小青島結合海島風光和牡蠣主產區優勢,打造成集紅色旅游、休閑觀光、漁家體驗于一體的國內外知名的“紅色印記旅游島”。在杜家島結合優美的海島風光、獨特的漁家民居、遺存的海防遺址,打造集休閑、娛樂、觀光、度假等于一體的國內外知名的“慢行休閑油畫島”。在南黃島則結合保存完好的原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海釣資源,打造北方最大的“激情浪漫海釣島”。
此外,海陽所鎮還借助海洋漁業部門開展的海岸帶修復和整治工程,結合原有的沿海便道、景觀步道、防火通道等工程,“多道合一”,尤其是依托大乳山及煙墩山防火通道、杜家島環島路等原有雛形,將鎮域沿海的田園綜合體、休閑采摘園、農家樂、漁家樂等產業要素串點成線、擴線成面,促進全域旅游業發展,打造融生態、景觀、文化、產業于一體的環海旅游觀光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