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最好的十個省份是浙江、廣東、江蘇、上海、北京、山東、四川、福建、河北、湖南。
◆江西、山東等省份企業對要素成本下降總體滿意度較高。
◆江西、浙江、山東等省份企業對用地成本下降滿意度較高。
◆關于投資項目審批,近六成企業表示審批速度加快,山東、浙江、江西等三省份企業感受最強烈。從城市來看,蘇州、寧波、濟南、南京、上海等城市政務環境受到企業高度認可。
◆關于紓困扶持政策宣傳,浙江、上海、山東等?。ㄊ校┢髽I評分較高。
◆就審核企業復工復產工作效率而言,浙江、上海、山東等?。ㄊ校┢髽I評分較高。
◆對出口/外貿企業政策支持方面,浙江、上海、山東等?。ㄊ校┢髽I評分較高。
◆就紓困政策落實效果而言,浙江、上海、山東等省(市)企業評分較高。
◆浙江、山東、江西等省金融支持政策總體滿意度較高。從金融創新服務來看,廣西、山東、青海等省企業較多受惠于中小微金融綜合服務平臺。
11月1日,全國工商聯召開2020中國(溫州)新時代“兩個健康”論壇,發布了“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主要結論。據調查問卷統計顯示,營商環境最好的十個城市是杭州、上海、蘇州、南京、北京、溫州、寧波、深圳、廣州、成都。營商環境最好的十個省份是浙江、廣東、江蘇、上海、北京、山東、四川、福建、河北、湖南。
今年6月至10月,全國工商聯組織開展了2020年“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工作。今年的營商環境評價一如既往體現4個特點,一是樣本容量大。此次調查收回大中小微民營企業有效問卷40216份,有效數據1200多萬條;二是評價體系穩。繼續沿用全國工商聯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框架,保持評價指標體系基本不變,只是根據新冠疫情等新形勢進行了局部微調;參與調查的企業保持基本穩定,涵蓋東中西地區、各行業大中小微企業。三是企業感受真。堅持“讓企業說真話,反映企業的真實感受”,利用全國工商聯民營企業調查系統和組織網絡,全部問卷由企業直接線上填報;四是報告結論實。采用科學的統計分析方法,調查分析人員對所得結論不做任何人工干預,不摻雜任何人為因素。
主要結論
民營企業對營商環境滿意程度明顯好于去年。在百分制下,樣本企業對所在城市營商環境的總體評分為74.46分,法治環境第一81.44分,市場環境第二77.56分,比去年大幅提升16.5分,“五大環境”評分較去年均有不同程度提升。這說明各地民營企業對各級黨委政府一年來密集出臺政策、支持企業發展,協力組織抗疫、推進復工復產等一系列工作和舉措的充分認可。這份認可,在我們進入“后疫情”恢復發展階段的現在,顯得彌足珍貴。
1、要素保障整體良好,期待更多成本下降
要素環境方面。企業對要素資源獲得與保障的滿意度評價較高,5分制得分為4.14分,較去年小幅提升;對要素成本下降滿意度略有提升,但3.38分仍然偏低。具體來說,企業對用電、用水、用氣保障滿意度最高,對用工、用地、熱能保障滿意度雖較去年有所提升,但仍比較低。浙江、江西、山東等省份企業對要素成本下降總體滿意度較高,廣西、江西、吉林等省份企業對用工成本下降滿意度較高,江西、浙江、山東等省份企業對用地成本下降滿意度較高。從城市來看,溫州、杭州、寧波、衢州、上海等城市要素環境受到企業高度認可。關于要素環境優化,企業希望政府優先在用電成本下降、融資成本下降、用工成本下降方面提供更多支持,以緩解經營壓力。
2、法治建設大幅提升,依法維權更受信任
法治環境方面。企業對涉企法規的立、改、廢滿意度達3.95分,較去年的3.62分大幅提升。企業對政法系統司法局、檢察院、公安局、法院滿意度評分均超過4分,其中法院得分4.05分,提升幅度最大。關于法院涉企工作,西藏、江蘇、上海等省(市)對審判公正滿意度較高,天津、廣西、江蘇等省(市)對立案效率滿意度較高。關于維權方式,企業家優先選擇的是訴諸法院38.05%、向政府部門申訴37.40%,而托人向領導反映和向媒體反映等分別僅為2.57%和6.98%,說明依法維權、通過公權力裁定維權更受到企業的廣泛信任。從城市來看,溫州、德州、衢州、寧波、淮安等城市法治環境受到企業高度認可。關于法治環境優化,企業主要有三項期待:建設企業維權統一服務平臺、建立法律機關部門間涉企協調機制、督促行政執法部門依法行政等。
3、抗疫惠企政策獲得感強,減稅降費效果明顯
政務環境方面。疫情發生以來密集出臺的惠企政策,企業獲得感強,認可度高。在諸多政策中,企業認為最有效的三項政策是“虧損企業延期繳稅”“放寬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登記經營場所限制”“階段性緩繳或適當返還社會保險費”。被認為最有效的三項金融支持政策是“對企業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增加中長期貸款”“對還款困難企業的展期或續貸”。在減稅降費方面,近七成企業表示2020年上半年稅費較2019年同期有所下降,其中近1/4企業認為下降幅度超過40%。關于清理拖欠中小企業款項,企業滿意度較去年提升,浙江、江西、吉林等省企業對此評分較高。關于投資項目審批,近六成企業表示審批速度加快,山東、浙江、江西等三省份企業感受最強烈。從城市來看,蘇州、寧波、濟南、南京、上海等城市政務環境受到企業高度認可。關于政務環境優化,企業希望在減稅降費、網絡辦事、政策落實等方面加強工作。
4、市場準入持續擴大,民生領域更受關注
市場環境方面。企業反映民間投資進入門檻降低最明顯的三個領域是教育、醫療和養老。這三個民生領域在疫情后改革力度最大,也受到了民營企業的廣泛關注。海南、廣東、廣西等省企業進入教育領域更加便利,海南、西藏、吉林等省企業反映醫療領域更加放開,吉林、遼寧、河北等省企業表示養老領域門檻降低。關于產業發展,企業最希望加大力度的三個方面是政府引導與扶持、高端人才儲備和產業鏈上下游配套。對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而言,企業期待政府在產業基礎、高端人才儲備、政府引導與扶持等方面精準發力。在公共服務體系與生態環境方面,企業反映近一年來生活配套設施、交通設施、公共文化設施等三方面有較大改善。從城市來看,蘇州、寧波、上海、溫州、杭州等城市市場環境受到企業高度認可。關于市場環境優化,企業希望在產業政策支持、完善信用體系建設、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等方面加強力度。
5、新政策落實提升,企業期待更多人才資源支持
創新環境方面。企業對創新政策含金量、政策落實效果和政策完備性的滿意度均有明顯上升。在科創資源與創新氛圍方面,企業對創新平臺與服務體系、創新創業政策力度滿意度較高。就高端人才吸引力而言,上海、北京、浙江等?。ㄊ校┢髽I評分較高。關于吸引創新型人才,企業希望加大力度的四個方面是,加大創新型人才激勵(如人才補貼等)、加強人才住房保障、優質醫療資源供給、強化人才落戶保障。值得注意的是,受疫情影響,優質醫療資源需求比例較去年提高,但人才激勵、住房保障和落戶保障需求均較去年降低,說明創新人才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支持和幫助。從城市來看,杭州、蘇州、上海、寧波、廣州等城市創新環境受到企業高度認可。關于創新環境優化,企業期望在高端人才引進、財政補貼政策支持、高等教育資源投入等方面持續改善。
主要特點
2020年的營商環境評價,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顯得尤為不同。也正是因為此次疫情大考,使得廣大民營企業對各地的營商環境特別是政府的工作和政策的力度有了更深切的感受。本次評價中的幾個特點,體現出鮮明的“后疫情”時代特征。
1、民營企業預期快速回升
今年上半年,樣本企業營收、利潤較去年均有所下降,僅兩成實現盈利,超七成企業研發投入與2019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各級黨委政府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惠企政策落實落地,企業家信心得到有效提振,超過65%企業對今后一段時間當地經濟前景、本企業盈利前景等表示樂觀。全國企業對所在城市經濟前景的信心達3.95分,高于去年的3.83分。
2、抗疫扶持和復工復產政策效應廣受贊譽
從整體來看,全國企業對抗疫扶持和復工復產政策都很滿意,總體評價都超過了4分。關于紓困扶持政策宣傳,浙江、上海、山東等省(市)企業評分較高;就審核企業復工復產工作效率而言,浙江、上海、山東等?。ㄊ校┢髽I評分較高;對出口/外貿企業政策支持方面,浙江、上海、山東等?。ㄊ校┢髽I評分較高;就紓困政策落實效果而言,浙江、上海、山東等?。ㄊ校┢髽I評分較高。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企業希望政策常態化,包括各類就業補貼、穩崗補貼、階段性緩繳或適當返還社會保險費、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等。疫情之后,超五成樣本企業正在或計劃開展數字化轉型,其中浙江、河南、山西企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力最強。
3、融資難融資貴得到有效緩解
對金融支持政策的總體效果,全國樣本企業的滿意度為3.58分,顯著優于去年的3.24分。浙江、山東、江西等省金融支持政策總體滿意度較高。企業認為各類金融資源獲取難度較去年降低,包括銀行貸款、風險投資和政府產業引導基金。企業融資主要來自銀行,包括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中小型商業銀行和民營銀行。受益疫情以來金融惠企政策,企業銀行貸款成本顯著下降。從貸款利率來看,自2019年7月到2020年8月曾獲得銀行貸款的全國樣本企業中,近九成表示最近一筆銀行貸款綜合年化利率低于8%,其中利率低于5%的企業接近60%,而在去年這一比例僅為26.35%。從中間費用來看,36.69%的全國樣本企業表示在銀行貸款過程中沒有繳納額外費用。從金融創新服務來看,廣西、山東、青海等省企業較多受惠于中小微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浙江、江蘇、河北等省銀稅互動效果較好,湖南、浙江、黑龍江等省企業更多獲得了信用貸款。
4、政商關系趨好
政商關系總體評分為4.07分,較去年的3.88分提升較大。政商交往行為規范、企業服務的方式與效率、政府誠信履約情況、政商常態化溝通機制、對媒體或輿論對權力的監督等方面,均超過4分。在政商交往中,“政府人員參加商(協)會舉辦的年會、茶話會、學習考察”“調研企業期間按公務標準在企業食堂就餐”兩項比例提升,都超過了80%。85%的企業表示當地政府人員做到了“積極回應或協調辦理涉企特事急事、主動向企業提供政策解讀與明確指引”等,尤其是西藏、寧夏、四川、甘肅、內蒙古、山西、陜西、遼寧等中西部省份。疫情讓更多政府部門直接服務企業,拉近了政和商的距離,企業直觀感受顯著提升。
企業認為營商環境最好的地區
在2020年“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工作中,根據調查問卷主觀數據和國家統計客觀數據進行權重計算,得出營商環境總得分。按照得分,營商環境最好的十個城市是杭州、上海、蘇州、南京、北京、溫州、寧波、深圳、廣州、成都。營商環境最好的十個省份是浙江、廣東、江蘇、上海、北京、山東、四川、福建、河北、湖南。
此外,本次營商環境評價的一項嘗試,就是設立一道主觀題,由全國樣本企業自行填寫印象中營商環境最好的三個省份和三個城市。按照該題填報結果,廣東、浙江、江蘇得票過萬,成為“營商環境最佳口碑省份”,深圳、上海、杭州得票過萬,成為“營商環境最佳口碑城市”。
來源:大眾日報客戶端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