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為打贏全市鄉村產業振興攻堅戰,落實好《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國發〔2019〕12號)和《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山東省促進鄉村產業振興行動計劃的通知》(魯政發〔2020〕1號)精神,市政府決定實施鄉村產業振興三大行動,強化縣域統籌、鎮域聚集、鎮村聯動,確保到2025年,我市鄉村產業發展在土地規?;洜I、組織企業化、技術現代化、服務專業化、經營市場化上取得重大突破。
實施方案全文如下:
一、實施鄉村產業平臺構筑行動
(一)產業強鎮建設工程。強化鎮(街道)功能,依托區域1-2個主導產業,加快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建設。著力提升原料基地、倉儲保鮮、加工營銷等設施裝備水平,構建特色鮮明、布局合理、創業活躍的鄉村產業體系,催生新業態新模式,示范引領城鄉融合發展,推動土地資源整理和規?;洜I,實現鎮域經濟、農村集體經濟全面發展。每年建設產業強鎮5個以上,到2025年,建成30個以上超10億元的市級特色產業強鎮,爭創20個省級、5個國家級產業強鎮。(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海洋發展局、市園林和林業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各涉農區、市政府。以下各項工作均涉及各涉農區、市政府,不再一一列出)
(二)田園綜合體建設工程。以鎮(街道)為單位,加強基礎設施、產業支撐、文化旅游、田園社區建設,片區化打造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以空間創新帶動產業優化、鏈條延伸,實現鄉村生產生活生態同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田園綜合載體。年內支持建成2家省級田園綜合體、3家市級田園綜合體。到2025年,建成20家以上市級以上田園綜合體。(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海洋發展局、市園林和林業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三)產業園區建設工程。圍繞優勢產業,大力開展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精品園區建設,統籌布局生產、加工、物流、營銷、研發、示范、服務等功能板塊,推動資金、人才、技術等現代要素向園區集中。每年建設100個產業精品園區。到2025年,建成10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500個產業精品園區。爭創5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3個省級、1個國家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海洋發展局、市園林和林業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二、實施鄉村產業轉型升級行動
(四)規模農業擴大工程。圍繞糧油、蔬菜、果品、茶葉、畜禽、水產品等種植、養殖業,發展集約規模經營,打造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高端生態畜牧業發展區、國家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綜合試點、林業立體復合經營區,促進要素聚集、功能集合,集群成鏈。到2025年,畜禽規模化養殖達到91%,建成糧食、油料、果蔬、飼料、生豬、禽類、水產品7條百億級種養規?;a業鏈條。(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海洋發展局、市園林和林業局)
(五)農副產品加工業升值工程。延長農業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建設一批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基地。支持以萊西市為核心創建中國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平度市建設糧油終端消費示范區。鼓勵引導農業重點龍頭企業在農產品優勢區,建立“第一車間”和“原料車間”,優化加工產能。鼓勵加工企業開展副產物綜合利用技術創新、設備改造。到2025年,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0強達到3家以上,省級農產品加工強縣2個,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到2000億元。(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海洋發展局、市園林和林業局、市商務局)
(六)體驗農業培育工程。促進農業與旅游、文化教育、康養、服務等現代產業滲透融合,發展節慶農業、創意農業、功能農業、認養農業、可視農業等。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升級行動,圍繞鄉村旅游布局優化、規范發展,重點建設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的休閑農業精品園區、鄉村民宿、農耕農事體驗、休閑漁家、森林人家和康養基地等。開展鄉村休閑旅游宣傳,推介一批鄉村旅游重點村(鎮)、園區(農莊)和精品線路。到2025年,創建2個國家級休閑農業示范縣、鄉村旅游消費收入達到260億元。(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海洋發展局、市園林和林業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衛生健康委)
(七)品牌農業打造工程。加大“綠色品質世界共享”青島農品培育推介力度,打造優勢品牌集群,推進品牌農產品與市場有效對接。完善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監管平臺,落實農產品產地準出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管理制度,每年檢測農產品30萬批次以上。推進全程標準化生產,打造一批果菜茶標準園、畜禽標準化示范場、動物疫病凈化示范場、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到2025年,培育農產品地理標志55個,制修訂農業地方標準220項,建成綠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280萬畝。(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海洋發展局、市園林和林業局)
三、實施鄉村產業創新驅動行動
(八)科技農業引領工程。積極引進農業科研院所,爭創國家級農業科創中心,支持建設蔬菜、果樹、畜禽、水產品等優勢品種科創中心。建設“國際種都”核心區,集聚領軍種業企業,引進培育高產優質品種。大力發展節地節能節水等資源節約型產業,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推進種養結合,主推節水農業、測土配方施肥、綠色防控、農牧循環等關鍵集成技術。提升蔬菜、果茶等經濟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到2025年,主要農作物、畜禽基本實現良種全覆蓋,水產良種覆蓋率達到60%以上,建成節水農業120萬畝,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2%。(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海洋發展局、市園林和林業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管理局)
(九)智慧農業擴展工程。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培育農村電商示范鎮,搭建農產品直供直銷平臺,建立田間到餐桌的智慧營銷網絡,支持快遞企業“快遞進村”。推進省級智慧農業示范區建設,建設一批智慧農業應用基地,推廣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開展信息進村入戶行動,實現村(社區)級益農信息社服務全覆蓋。到2025年,建成100個農業物聯網應用示范園區,地產農產品網絡直銷比例達到30%。(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大數據局,市郵政管理局)
(十)終端農業創新發展工程。培育鄉村產業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支持建設農產品冷鏈物流集散中心,搭建聯合采購和配送平臺,發展“生鮮電商+冷鏈宅配”“中央廚房+食材冷鏈配送”“會員農業”等業態。支持供銷、郵政、服務公司、農民合作社等社會化服務組織協同發展多元化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重點發展批發零售、養老托幼、環境衛生等農村生活性服務業。到2025年,全市農業社會化服務聯接小農戶達到90%以上,綜合托管率達到90%以上。(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海洋發展局、市園林和林業局,市郵政管理局,市供銷社)
(十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程。推進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開展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三級聯創,打造一批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支持發展區(市)范圍內的主體融合發展模式,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從業農戶聯合合作,實現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分層分類分模塊實施農民教育培訓,培養一批富有活力的鄉村產業帶頭人,每年完成農民教育培訓1萬人。到2025年,市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農場、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分別達到800家、600家、320家,發展農業產業化示范聯合體60家,完成農民教育培訓8萬人。(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海洋發展局、市園林和林業局)
四、保障措施
(十二)健全財政投入機制。建立鄉村振興財政投入持續增長機制,確保財政投入與鄉村產業振興目標任務相適應,重點支持鄉村產業振興三大行動。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的比例。區(市)統籌整合各級涉農資金,以鄉村產業規劃引領涉農資金統籌使用和集中投入。對符合市級田園綜合體、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標準的,給予政策獎補;對批準創建的省級田園綜合體、現代農業產業園,參照省級獎補標準執行。發揮政府引導基金帶動作用,支持設立現代農業領域基金,為我市現代農業項目提供資金支持。(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委農辦,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發展改革委)
(十三)創新鄉村金融服務。加大鄉村產業發展重點領域金融扶持力度,強化對鄉村產業發展的信貸支持,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優惠政策適用于鄉村產業和農村創新創業。健全覆蓋全市的農業融資擔保服務體系,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業企業上市融資。深化鄉村振興重大項目庫建設,每年篩選重大涉農項目入庫,強化對項目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按照有關規定,對符合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固定資產貸款和流動資金貸款,以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固定資產貸款給予貼息支持。(責任單位:人民銀行青島市中心支行,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民營經濟局,青島銀保監局、青島證監局)
(十四)深化農業開放。利用國際市場、種子、技術、資金,推進農業裝備技術、農產品、農業投入品、農業人才交流合作,全面打造農業“國際客廳”。積極引進國內外企業,引導工商資本到鄉村投資興辦農民參與度高、受益面廣的鄉村產業,鼓勵發展適合規?;s化經營的種養業。工商資本進入鄉村,要依法依規開發利用農業農村資源。引進布局一批建設起點高、科技含量高、產業關聯度大、具有長遠發展前景的重大農業項目。引導鼓勵農業企業拓展國際市場。(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十五)推動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推動農業保險從保物化成本向保完全成本、保價格、保收入轉變,研究出臺地方特色險種市級獎補政策;支持保險產品創新,鼓勵區(市)開展生豬目標價格保險、“保險+期貨”試點、農業大災保險、小麥完全成本保險、收入保險。實現特色保險“一縣一品”,擴大特色農產品保險險種。鼓勵保險機構開展涉農商業保險,形成“政策性保險引導、商業性保險補充”的農業保險格局。(責任單位: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園林和林業局,青島銀保監局)
(十六)完善用地保障政策。加大對鄉村產業發展用地的傾斜支持力度,新編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應安排不少于10%的建設用地指標,重點保障鄉村產業發展用地;市級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時,重點保障鄉村重點產業發展用地。建立臺賬和數據庫,全面盤活和利用現有閑散土地。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前提下,通過村莊整治、土地整理等方式節余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優先用于發展鄉村產業項目。鼓勵集體建設用地通過入股、租用等方式直接用于發展鄉村產業。(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園林和林業局、市海洋發展局)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