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不敢相信!常吃豬油能解毒、抗癌、治心臟病?看完就明白了
本文專家:王思露,國家高級食品檢驗師,中華人民共和國HACCP食品體系內部審核員
本文審稿:劉少偉,華東理工大學食品藥品監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食品科學博士,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博士
豬油,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動物油脂,吃起來那就一個字:香。
作為一種99.6%都是油脂的食材,在民間,被傳說有眾多的神奇作用。
近日,網絡上盛傳一種說法,“豬油對于河豚魚等海魚中的肝臟毒素有很強的解毒作用”。
網絡截圖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河豚毒素的毒性有多強,甚至更有人宣稱吃豬油還可以抗癌、治療心臟病。
那小小的豬油竟真的能解毒?吃豬油能抗癌、治心臟病?今天,這事必須說清楚。
吃豬油真能解毒?
要知道,河豚毒素本屬于非蛋白性神經毒素,結構穩定且毒性非常強。
而家庭常規的烹煮方式(蒸煮、油炸及腌制等)對于河豚毒素并沒有破壞性。
目前為止,關于河豚毒素,尚無明確的特效解毒劑。
一旦發生中毒,醫生會首先考慮催吐、洗胃的方式幫助患者脫離中毒源,然后使用呼吸機及氣管插管等維持正常呼吸,同時補充液體,促進毒素通過尿液排出體外。
此外,還會借助抗膽堿藥物、腎上腺皮質激素等藥物進行治療。
“豬油”,由豬脂肪煉制而成,成分較復雜,其中除絕大多數的甘油三酯外,還含有膽固醇以及礦物質鋅、硒等,而在這些營養物質中,沒有任何一種在動物實驗中有拮抗河豚毒素的作用。
所以,吃豬油可以“解毒”實屬不靠譜謠言,并不可信。
吃豬油可以抗癌、治心臟病?
很多人認為“植物油,經高溫加熱容易產生致癌物質,而以前常吃豬油,患心臟病的概率較低,所以,吃豬油更有利于健康”。
其實,這種想法錯得很離譜!
一是,豬油本身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含量接近于橄欖油的3倍(橄欖油中飽和脂肪酸含量是14%,而豬油中是40%),而飽和脂肪酸攝入越多,越會增加肥胖、高血脂、心臟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
二是,由于不正規的加熱方式植物油可能產生一些有害物質,但如果合理選擇、靠譜使用,其實問題并不大。
而各種心腦血管疾病高發和飲食方式、生活方式、遺傳等多因素有關,并不能片面看待。
言說于此,吃豬油治心臟病、抗癌等功效理論并不科學,經常食用或大量食用反而會給身體增加煩惱。
還有,豬油真不是一種神奇的食物。
豬油主要給機體提供脂肪物質和熱量,說到底,它的調味功效遠大于營養作用。
為啥豬油吃起來那么香?
其實,這種獨特的香味來源于其中微量的特殊蛋白質和甘油酯的分解產物。
此外,豬油中本身含有超40%的飽和脂肪酸,這種物質會把油脂、淀粉及纖維素融合,這會使菜肴變得酥脆潤滑。
那些喜歡吃豬油的人們,每天應該吃多少?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不超過每日總熱量的10%。
理論上來講,正常成年女性每日需要約1800千卡熱量,飽和脂肪酸攝入量約20克內;換算成豬油,單日攝入量不超過50克(已超出食用油的單日建議攝入量范圍)。
當然,飽和脂肪酸,并不僅僅只在豬油中存在,肉類食物、堅果、蛋類、糕點、餅干等均含有。
也就是說,每天限制食用的那點飽和脂肪酸的量,很簡單就會超標,豬油只是冰山之一角。
所以,豬油盡量少吃。
如何正確食用油?
嚴格限量
每日攝入食用油約25—30克,老式瓷勺子2—3勺。
不同種類換著吃
不建議長時間只吃一種油,應該多種食用油更換交替食用,建議購買小包裝植物油,避免油脂酸敗;每1—2個月更換一次品種。
拒絕動物油,偏向植物油
考慮到植物油的安全性、健康性比動物油高,前提是要正確食用,建議偏向選擇植物油。
因此
豬油
并沒有網傳的那樣神奇
不能解毒
也不能抗癌、治心臟病
該吃其他種類的油
吃起來!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