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關于母乳喂養的這7大謠言,你被坑過幾個?
“你看寶寶一直哭,肯定是不夠吃,趕緊加奶粉吧!”“你看,這么軟踏踏的,肯定沒有,趕緊找催奶師吧”“你家寶寶這么瘦啊?你喂母乳的嗎?是不是奶水太稀,肯定是奶水沒營養?!薄?/p>
堅持母乳喂養的媽媽,聽到這些話會不會很耳熟?5月20日,是“全國母乳喂養宣傳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一起來了解母乳喂養中的7大謠言,一起來正確認識母乳喂養。
剛分娩沒奶水,所以要先喂奶粉?
這是不少年輕爸媽都會遇到的情況。很多時候,給剛出生的寶寶喂奶時,寶寶可能吸來吸去還是哭個不停,一家人索性就不讓寶寶吸了,著急慌忙中,想到了喂奶粉。
實際上,媽媽的母乳是伴隨分娩而產生的,并且是越吸越多。如果早期沒讓寶寶多次吸吮,乳房得不到足夠多的刺激,母乳是會來得少、來得慢一些,且之后兩三天容易發生脹奶。
保持正確的喂養姿勢也很重要:讓孩子緊貼母親,頭、頸、臀保持一條直線,面對乳房,鼻尖對著乳頭;母親手指呈C字形來托住乳房,食指至小指四指并攏,放在乳房下方托住乳房,拇指放在乳房上方,輕輕壓住乳房上部,用乳頭碰觸嬰兒唇部,當嬰兒嘴巴張大的瞬間將乳頭及大部分的乳暈放入嬰兒口中。
沒奶就得立即找催奶師?
這也是很多年輕爸媽會遇到的情況。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媽媽的乳房可能看上去依然軟塌塌的,以為這是沒奶水,加之有時候會聽探望的朋友或者同病房的人說,催奶師能解決這個問題,于是就趕緊去找個人催奶。
事實上,這又是一個錯誤的觀點,其實寶寶才是最好的催奶師,讓寶寶勤吸吮、有效吸吮,這樣奶水就會多,每天吸奶次數要達到8-12次,每次喂奶時間要達到20-30分鐘。爸爸媽媽們要注意寶寶吸吮時正確含接乳頭的姿勢:嘴得張得很大,在其上唇上方只看到少量乳暈,下唇外基本看不到乳暈。這樣,寶寶在吸吮時能充分擠壓乳暈下的乳竇,使乳汁排出,又能有效刺激乳頭上的感覺神經末梢,促進泌乳和排乳反射。
奶水清淡,是沒有營養吧?
“奶水清淡=沒營養”這是存在很多人心中的一個錯誤認知,外觀清淡的奶水營養成分并不一定比濃稠的奶水差,可能只是營養成分稍有不同。
但無論是清淡還是濃稠的奶水,都是寶寶最佳的營養來源。母乳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及免疫活性物質和生長因子,對寶寶各器官的生長發育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所以,不論母乳顏色如何、是清淡還是濃稠,只要有母乳就盡量給寶寶吃,千萬不可隨意放棄母乳喂養。
胸小=沒奶?
日常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喜歡以“胸”取“奶”,比如用胸的大小來衡量奶水的多少,但真相是:
真正決定泌乳量的是乳腺的數量、發育程度,以及寶寶的吮吸刺激。而胸大不大,只能說明乳房內脂肪多不多……
媽媽得多吃才有奶?
自從生完寶寶后,一些女性會覺得越來越胖,想控制下飲食,這個時候很多老人會加以阻止,“你奶水又不多,不多吃點,怎么能讓寶寶吃得飽?”可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嗎?
媽媽的母乳多少問題,不單單受到飲食影響。例如,有的媽媽情緒緊張、焦慮,就可能會導致母乳分泌減少,此時就需要家人尤其是爸爸的支持,讓她覺得心里有依靠。另外,寶寶夜間不能中斷母乳喂養,堅持喂奶,會讓母乳分泌得更加多。
至于飲食,則要注意一個度的問題。尤其是很多人認為湯水喝得越多,母乳越多。但如果太多,反而會抑制母乳的分泌,且媽媽吃得越來越胖,還可能引發高血脂等疾病。
母乳喂養造成乳房下垂?
哺乳本身不會引起乳房下垂,相反能夠促進母體催產素的分泌,而催產素會增強乳房懸韌帶的彈性。
停止哺乳后,由于激素水平的減低,乳腺和脂肪組織發生萎縮,產后瘦身恢復到原來的孕前體重,理論上乳房會恢復原來大小。
懷孕后乳房二次發育,逐漸變大,如果護理不好容易松弛。在孕期和哺乳期重視乳房保健護理,保持合適的體重,就會減少乳房變形的可能性。
奶粉比乳汁抗餓,所以比母乳好?
母乳具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優于奶粉,尤其是含有多種免疫活性物質,能增強嬰兒的抗病能力。
母乳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以乳清蛋白為主,其具有可溶性,遇胃酸所產生的凝塊較小,容易消化吸收;奶粉中的蛋白質以酪蛋白為主,有不可溶性,不易吸收。
奶粉的頂餓恰恰就是在說它消化起來比較困難,母乳餓得快則表示其好消化,這一事實反而證明了母乳比奶粉好……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