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到世園會宣傳生態環保。
一桶桶雨水澆灌著棵棵大樹。
《螳螂小子街舞妞》代表青島市參加2014年山東省舞蹈比賽獲得佳績。
曉望小學位于風景秀麗的嶗山仰口灣畔、二龍山腳下,初建于1935年,是一所有文化底蘊的學校,占地面積55畝,現有17個教學班,共有學生560人,教職工62人。近幾年來,學校秉承讓“每個孩子揚起希望的風帆、讓每位教師體驗教育的趣味”的辦學理念,堅持“以德立校、以情和校、科研興校、質量強校”的發展策略,探索生態教育之路,培育生態教育特色,建設美麗生態校園,辦有活力、有魅力、有潛力的教育,促進學生、教師、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曉望小學的生態教育實踐主要從生態德育、生態管理、生態課程、生態課堂等方面實施,致力于創設有利于學生、教師、學??沙掷m發展的優良教育生態,充分發揮校園內外各種教育生態因子的作用,努力提升學生校園生活品質、課堂學習品質和教師工作品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和諧發展,推動教師專業發展。
實施生態德育
立德樹人全面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養
曉望小學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立體化德育網絡,形成穩固的教育生態合力。學校確立了分層次的德育目標、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相融合的德育內容。德育內容重點突出養成教育、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環保教育、海洋教育。探索經典誦讀、情境體驗式德育、主題教育月等“生態德育”模式,拓寬學科滲透、藝術熏陶、體育鍛煉、社會實踐等德育途徑,增強德育的體驗性、實效性。
為深化生態環境教育,提高學生環保意識和參與環保的能力。學校還建設集雨樽、校園氣象站、太陽能路燈等設施,設置環保長廊、海洋生態教育長廊等。按照創建國際生態學校七步法要求,與課程建立聯系,開展垃圾減量、節能減排等活動,組織全體教師、學生參與制定并最終形成曉望小學生態規章,讓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意識深入師生腦海。推動海洋生態教育,全面開設海洋教育課,開設涉海藝術社團,打造海韻育童年品牌。每學期組織生態環保特色運動會,每學期至少一次的全校性外出實踐活動,踐行“人過無痕”、“原樣恢復”。組織500名師生到青島世界園藝博覽會會場舉行“倡導綠色生活方式,保護青山綠水藍天”環保宣傳活動。
近兩年來,曉望小學先后被評為青島市海洋教育示范學校、青島市十佳德育品牌、國際生態學校綠旗榮譽。
實施生態管理
追求管理的人本化、規范化、精細化
學校踐行人本管理,重點打造和諧的干群關系、師生關系。據悉,實施以教師的價值實現為最高管理目的、以激勵為主要管理手段的管理模式,通過愿景激勵、情感激勵、發展激勵、反饋激勵、活動激勵等途徑,使每位教職工都突顯出個人價值并獲得工作成就感,在工作中不斷實現自我超越。新學年開學初,學校向全體教師發放工作意向書,了解教師的意愿,在充分尊重教師選擇的基礎上安排新學期的工作。堅持反饋激勵,實行領導干部值日與值周相結合的制度,每天清晨和傍晚,學校領導干部在校門口接送學生,已成為學校一道靚麗的風景;值周領導的重要任務之一是發現并以“寫實”的方式記錄教師中的優秀事例,在周例會上反饋。每學期召開教育教學工作表彰會議,先后有30多位表現突出的教師面向全體教職工介紹經驗、事跡。
學校還高度重視住宿生的管理,學校領導和教師傾注了滿腔熱情,把學生當成自己的朋友、子女一樣關心呵護,每天放學后班主任看護指導學生完成家庭作業,生活教師24小時為學生服務,上學期啟動了學生導師制,對住校學生從生活、學習、健康等各方面進行關愛。青島電視臺黨建頻道連續兩天以專題片的形式報道學校關心住校學生的經驗和事跡。
推進生態課程建設實施多元課程實現特色發展
同時,學校扎實推進學校課程建設,以課程表達對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關注,以課程的多樣化實現學校的多樣化發展。
據了解,學校構建了以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活動型課程組成的生態課程體系?;A型課程以“開齊開足、減負增效、夯實基礎、提高質量”為重點。拓展型課程有環保教育、海洋教育、科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經典誦讀、螳螂拳武術操等課程,其中依托地處螳螂拳的發源地——華嚴寺景區這一得天獨厚的條件,開發了一套螳螂拳武術操,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普及推廣,獲得青島市陽光體育案例評選二等獎,被確定為嶗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活動型課程主要是學生的社團活動,每周三下午設置“七彩學堂”,口風琴團、舞蹈團、合唱團、毛線畫、貝雕、茶藝表演等20余項課程同時開課,電聲樂隊、輪滑、剪紙、乒乓球隊聘用專業教師進校指導。每年六一節進行全面展示。學校舞蹈團已連續六年獲得青島市藝術節一等獎,2014年學校的舞蹈團、電聲樂隊、合唱團同時參加青島市藝術節比賽分獲一、二等獎。學生的小課題研究連續多年獲得青島市一等獎,校本課程《走進嶗山》獲得山東省優秀校本課程評選一等獎。學校網站獲得山東省優秀網站評選一等獎。
樹立大課程理念,努力把學校的每一次活動都做成課程,重視讓學生聆聽窗外聲音。學校先后邀請青島市國學學會的常務副會長張文教授、智樹春老師為學生做題為“惜時、勤學、成才”的報告;邀請青島科技大學的陳祖驥教授為學生做生活中的科技小發明報告;邀請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的侄子周保璋先生做“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報告;邀請中國海洋大學團委的同學做海洋知識講座;邀請法制副校長進行法制教育講座;邀請青島第八人民醫院專家做預防近視眼和急救知識講座;邀請“征途教育”講師團的老師給學生做了主題為“弘揚傳統文化做好中國人”的感恩勵志教育報告會等。還組織了校園小主持人大賽、校園冠軍比賽、中華傳統美德故事比賽等活動。生態課程體系的建立,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性,搭建了更豐富的成長平臺,提升了學生校園生活品質。
加強生態課堂研究
以課堂教學改革推動課程改革深入實施
曉望小學遵循生態教育理念,堅持“夯實基礎、搭建平臺、同伴互助、課題引領”的教師發展思路,堅持“重課堂、重質量、重育人”的教師發展導向,探索了“六學三導”生態課堂基本模式,致力于打造高效課堂、生命課堂、智慧課堂,讓課堂教學煥發生命的活力。“六學三導”生態課堂中的“六學”指學生的“預習學→嘗試學→合作學→展示學→實踐學→拓展學”,“三導”指教師“激趣導航、引領導法、運用導練”。該模式的指導思想是充分落實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堅持先學后教、多學少教,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時間還給學生,著眼點在學生的學。教師只在必要時引導,作用體現于導航、導法、導練。在學生學習的基本流程中,教師進行高位引領,激趣啟發、學法指導貫穿整個課堂。教師適時指導學生總結提煉學習方法、學習規律,指導學生如何有效預習,如何分工合作,如何理解概括,如何思考分析等,著眼于學法指導,致力于能力培養,不斷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態課堂讓師生煥發生命的活力。學校先后舉行過青島市綜合實踐、美術、信息技術、體育等學科的教研活動,2012年11月、2013年4月、2013年10月、2013年12月,學校先后承辦了青島市小學數學、小學英語、小學語文三個學科的教學研討會和青島市班隊會公開課,先后有15位老師舉行青島市級公開課。
曉望小學承擔的中國教育學會“十二五”立項課題已結題,課題研究成果通過青島市教科所專家評審并資助出版,現承擔的山東省“十二五”規劃課題《小學生態教育實踐探索》也已經進入結題階段。學校先后被評為青島市“十二五”讀書實踐工程先進集體、山東省遠程研修先進單位、青島市書香校園等。
讓教育回歸自然,讓生命煥發活力,讓生活充滿陽光,是曉望小學不懈的追求。生態教育就是尊重教育規律,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提供肥沃的土壤、清新的空氣、充足的陽光、適合的雨露,而后就是等待花兒靜靜地綻放。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國瑾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