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五井鎮隱士村航拍圖。(攝影:韓春義)
“決戰決勝 脫貧攻堅”文旅扶貧齊魯行第一小組媒體采訪團最后一站合影留念。(攝影:韓春義)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滿倩倩 濰坊報道
10月14日,由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大眾網·海報新聞承辦的“決戰決勝 脫貧攻堅”文旅扶貧齊魯行活動正式啟動。人民網、中新社、中國文化報、中國旅游報、大眾日報、齊魯晚報、山東商報、大眾網等十余家媒體單位記者兵分兩路,奔赴臨沂、濱州、淄博、濰坊、棗莊、濟寧、菏澤等7市深入采訪,用鏡頭與圖文融媒報道山東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助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生動實踐,共同見證山東文旅扶貧的新成就、新亮點。
10月17日上午,“決戰決勝 脫貧攻堅”文旅扶貧齊魯行第一小組媒體采訪團,來到活動的最后一站——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五井鎮的隱士村,在這座依山傍水、林紅柿子繁的小山村,記者們恰巧趕上了一場獨具當地民俗特色的婚禮。
記者們在采訪中恰巧趕上了一場獨具當地民俗特色的婚禮。(攝影:韓春義)
媒體記者采訪團參觀隱士村紀念館。 (攝影:韓春義)
窮山村成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
鞭炮聲聲,鑼鼓喧天,位于臨朐、青州、博山三界交界處,被群山環抱的狹長山嵧中,一場新人婚禮讓坐落其中的隱士村熱鬧起來。
新郎官身著紅色長衫馬褂站立一旁,新娘子頭蓋紅紗鳳冠霞帔倚椅端坐。喜婆舉著香菜、蔥葉,給新娘“香香手”心靈手巧、“香香嘴”嘴也巧。兩個男童端著紅色臉盆,給新娘“烤烤腳”“烤烤手”,意味著小日子越過越美好、好日子越過越長久?;槎Y主持人巧舌如簧,圍觀的村民歡聲笑語,外地的游客沉浸其中,整個山村都洋溢著熱烈、喜慶的氛圍。
婚禮過后,新郎新娘的親朋好友陸續走進相隔不遠的隱士村農家土菜館,菜館經營者馮濤忙碌地招呼著鄉里鄉親。
“新郎是從咱們村考出去的大學生,工作后他們小兩口還是選擇了回到村里辦婚禮。今天新郎新娘的親朋好友都到了,總共在我這訂了13桌宴席。”婚宴席間,人聲沸騰,馮濤提高了嗓門,“靠著鄉村旅游,我家的民宿、餐館每周末都爆滿?!?/p>
隱士村,這個曾經名不見經傳的窮山村,如今搖身一變,成了“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
隱士村農家土菜館經營者馮濤接受記者采訪。(攝影:韓春義)
隱士中心村主任、平安地村黨支部書記劉杰接受記者采訪。(攝影:韓春義)
“2014年,隱士村還是省級貧困村,村集體收入幾乎為零。那年省領導來我們這調研時,發現這里原生態保存比較好,提出可以搞鄉村旅游。2015年,在上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山東泰山文化和旅游規劃設計院為我們的一線十村做了整體規劃。從2016年開始,隱士村的鄉村旅游正式開建?!彪[士中心村主任、平安地村黨支部書記劉杰向記者詳細介紹了隱士村脫貧的發展脈絡。
環顧整個隱士村,10個自然村、672戶靠著河岸陽坡傍山而建,民房鱗次櫛比,錯落有致,這里環境優美,林果飄香,石村古樸。通過四年多的環境整治和文化挖掘,原生態的自然景觀和淳樸的鄉土風情,結合“停下養生、融入養心”的隱士文化,將隱士村打造成了集觀光旅游、農業產業、修行研學等多功能于一體的鄉村旅游度假區。
2020年9月4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隱士村成功入選。在擁有了“國家森林鄉村”“全國生態文化村”這些稱號后,隱士村的名字前,又增添了一個新名號。
柿子是隱士村的傳統種植項目,全村柿子樹種植面積有1.5萬畝。(攝影:韓春義)
柿子是隱士村的傳統種植項目。(攝影:韓春義)
產業扶貧帶動村民脫貧增收
隱士村搞鄉村旅游,并不是一帆風順。
村主任劉杰回憶說,2018年8月19日,臺風“溫比亞”登陸,將村里在建的旅游項目全部沖毀?!暗牵芰怂疄?,但也托了水的福,”劉杰講到,“當時省里主要領導都來了,他們察看災情后,及時為我們撥付了災后重建的資金,還把村里的道路也給重新拓寬了。”
基礎設施完善了,旅游景點也建起來了,隱士村沒有放慢發展的腳步,又圍繞“柿子”做起了大文章。
柿子是隱士村的傳統種植項目,全村柿子樹種植面積有1.5萬畝,每年柿子產量達到2000萬斤,加工生產柿餅600萬斤,建設柿子晾房總面積達3.5萬平方米,成為江北最大的景觀柿子晾曬基地。按照“旅游+黨支部+合作社+電商+企業+農戶”六位一體的模式,通過探索柿子精深加工、打造“柿文化”、“電商+柿餅”等路子延長產業鏈,隱士村開辟出了一條以柿子種植、產品加工、農業開發、旅游休閑為一體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打造成為柿餅年產值達4000萬元的柿餅生產模范村。不滿足于“向內發力”,隱士村還緊跟時代發展趨勢,積極探索銷售渠道的創新,建立了隱士生態旅游度假網站和淘寶網店平臺,“隱士柿餅”遠銷韓國、日本,在國內外有了極好的口碑。
“在山村里,我們隱士村的交通不是最好的,環境也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村里的人均收入我們不敢說是第一,但絕對是排在前幾名的。”劉杰越說越自信,“光柿子這一個產業,去年人均收入就達到了1.8萬元,村集體收入達到了36.4萬元?!?/p>
采訪結束時,65歲已退休的鄉村教師尹化法,專門摘了些柿子讓記者們品嘗。退休后,這位教了40多年書的老教師,將家里的4間房屋重新裝修改造成了民宿。再過十來天,等柿子熟了,尹化法又要忙著收獲了。
鄉村教師尹化法接受記者采訪。(攝影:韓春義)
在隱士村紀念館參觀的外地游客。(攝影:韓春義)
臨朐縣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中心四級主任科員宋立成向記者介紹隱士村農產品。(攝影:韓春義)
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
自從隱士村被評選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之后,濰坊市臨朐縣積極搶抓機遇,進一步整合隱士村旅游業和農業產業融合發展,既為游客留住了珍貴的“鄉愁”,又帶富了一方百姓,為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了力量。
臨朐縣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中心四級主任科員宋立成表示,發展旅游產業應破除旅游景點開發面面俱到的舊觀念,要集中精力策劃打造一批集旅游度假、旅游服務、商業購物、旅游集散等多業態于一體的精品旅游項目,要將文化旅游產業作為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舊動能轉換的支柱產業來抓,努力打響文化旅游品牌,真正帶動鄉村振興,帶動農民增收。
10月17日是我國第七個扶貧日,也是第28個國際消除貧困日。中國扶貧工作成就舉世矚目,而發展鄉村旅游已成為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
與此同時,為期四天的“決戰決勝 脫貧攻堅”文旅扶貧齊魯行媒體采訪活動圓滿結束。媒體活動讓更多網友跟著記者的鏡頭,看到了齊魯大地上壓油溝村、常山莊村、桃棵子村、蓑衣樊村、隱士村等一大批悄然發展的美麗鄉村,見證了它們翻天覆地的變化,感受到了齊魯兒女勤勞淳樸、頑強拼搏的優良品質,以及改革創新、敢為人先、擔當作為的山東精神。
這些在新時代崛起的小村莊,抓住了發展機遇,緊跟黨的好政策,依托各具特色的自然生態優勢,深入挖掘當地文化和旅游資源,充分激發產業發展內生動力,積極探索“旅游+”系列組合拳的模式,不斷延伸文化旅游產業鏈,持續促進貧困村、落后村脫貧增收,努力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用實際成效書寫了山東“決戰決勝 脫貧攻堅”的時代答卷 。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