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 10月14日,五大信披報刊頭條主要內容精粹:
經濟參考報
頭條
多渠道疏通堵點 不良資產處置全面提速
作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重要舉措,不良資產處置正全面提速。一段時間以來,監管層密集發聲,警示疫后資產質量劣變風險,多渠道疏通不良資產處置的政策堵點。多地也相繼出臺政策,明確具體“任務表”,支持金融機構加快不良處置。
要聞
“十三五”金融改革與開放交出亮眼答卷
五年來,我國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尤其是對小微等重點領域的支持質效俱升;五年來,金融監管部門牢牢把握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主線,加速補齊監管短板筑牢“安全網”;五年來,數十條相關舉措先后推出,更加開放的金融體系加速成型。
財政金融再發力 真金白銀力挺集成電路產業發展
據《經濟參考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近期包括廣東、成都、珠海高新區等地相繼明確資金支持計劃,投入千萬元到數億元“真金白銀”支持集成電路企業核心技術研發、人才引進等。據悉,更大力度的財政金融支持舉措在途,在政策引導下,多路資金或加速涌入集成電路產業,加快推動集成電路產業擴大投資和高質量發展。
復蘇態勢更明朗 三季度GDP增速料超5%
國家統計局將于近日公布9月及三季度主要宏觀經濟數據。機構預測,隨著供需兩端加速回暖,9月工業生產將延續恢復態勢,消費持續向上改善,固定資產投資和基建投資累計增速有望“轉正”。業內普遍認為,中國經濟復蘇態勢更加明朗,三季度GDP增速將超5%,四季度GDP增速將高于三季度。
中國證券報
頭條
多項指標創歷史新高 三季度外貿數據亮眼
海關總署10月13日發布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增長0.7%,累計進出口總值年內首次實現同比正增長。三季度,進出口總值、出口總值、進口總值創季度歷史新高;9月單月進出口值、進口值創歷史新高。
要聞
注冊制迎關鍵一躍 新股發行脫胎換骨
從指標管理到“市場化發行”,歷經審批制、核準制再到注冊制,新股發行制度脫胎換骨,在深化改革中不斷釋放服務實體經濟、鼓勵創新的力量。從限價管理到“市場化定價”,經由固定價格機制、詢價制度、市場化定價機制改革,新股發行制度在引領市場向更加合理的估值定價發展的同時,正在塑造更好的投融資環境,促進更多優質企業進入資本市場。
上市公司三季報陸續披露 多行業業績超預期
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13日20時,12家公司發布三季報,8家公司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10家公司發布業績快報,8家公司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805家公司披露業績預告,5成以上業績預喜。隨著國內疫情緩和,上市公司業績逐步好轉,不少公司前三季度業績超預期。
搶曬“金九銀十”成績單 多數上市房企9月銷售額達年內峰值
上市房企日前密集發布9月銷售數據。從披露情況看,上市房企9月“搶收”效果整體較好,多數房企銷售額達到年內峰值水平。其中,頭部房企前期通過降價促銷等方式,年度銷售目標完成率較高。需要指出的是,隨著“金九銀十”期間樓市的逐步回溫,各地針對樓市的調控政策也密集發布。
上海證券報
頭條
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更大奇跡——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經濟特區發展紀實
“經濟特區不僅要繼續辦下去,而且要辦得更好、辦出水平”——習近平總書記鏗鏘有力的話語,宣示新時代改革開放走得更穩、走得更遠。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濟特區從更高起點上再出發,在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新征程上發揮帶頭示范作用,再創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
要聞
防范化解非銀行支付機構風險 人民銀行將設立行業保障基金
為建立化解和處置非銀行支付機構風險的長效機制,監管部門再出配套措施。記者昨日獲悉,人民銀行決定建立支付機構行業保障基金,并同步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行業保障基金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
我國將在“十四五”期間著力推動環保產業發展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13日在2020中國生態環境產業高峰論壇上表示,當前環保產業總體發展向好,發展規模逐步壯大,技術水平顯著提升,服務模式不斷創新,“十四五”期間將從五個方面著力推動環保產業發展。
新能源汽車9月銷量增長近七成 牽引整體車市復蘇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然成為整體車市的引擎。10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發布9月汽車工業經濟運行情況,當月國內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長8%,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幅高達67.7%,刷新歷史紀錄。此外,中汽協排出了動力電池企業裝機量的新座次。中汽協相關負責人表示,新能源汽車的表現主要得益于政府對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支持。
證券時報
頭條
IMF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至1.9%
10月13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布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與6月的預測相比,IMF上調2020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至1.9%,提升了0.9個百分點,并仍預計中國將是唯一能實現正增長的國家,同時維持中國在2021年將實現8.2%增速的判斷。
要聞
科技白馬股頻現閃崩的市場寓意
近日,在A股連續上漲的背景下,部分科技白馬股出現閃崩引發市場關注。這意味著節后A股市場開啟了顯著的風格變化,或是機構投資策略的轉向,但在權益類產品大量發行的背景下,在市場調整中獲取科技白馬股的廉價籌碼,可能性也并不大。
三季報披露進入高峰期 121股凈利增幅超100%
統計顯示,截至10月13日,已經有672股公布前三季業績預告,預增公司280家、預盈37家,合計報喜公司比例為47.17%;業績預降、預虧公司分別有143家、106家。
證券日報
頭條
央行10月份公開市場操作暫時空窗 專家預計本月MLF大概率超額續作
央行在9月份的公開市場操作可謂“高密度”,當月僅有一個工作日未開展逆回購操作,而這個投放節奏在“十一”假期過后踩下了“剎車”。據央行的公開市場業務交易公告顯示,央行在10月9日、10月10日、10月12日、10月13日均未開展逆回購操作。
要聞
國企混改加速“擁抱”A股 15家上市國企已官宣“A拆A”
對于數量約占A股上市公司四分之一、市值占比超過三成的國資委系統控股上市公司來說,無論是從數量或是體量上看,“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9月份頭部豬企生豬銷售放量疊加 對沖價格下滑影響維持行業高景氣度
9月份,前五大豬企中,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新希望與天邦股份生豬銷售均加速放量,其余豬企銷量亦保持高位,頭部企業放量疊加生豬產能進入恢復期。東北農業大學經管學院教授王剛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9月份養豬企業前期能繁母豬投入開始釋放產能,以致生豬供給越趨穩定。
節后公募爆款基金再現 “固收+”基金悄然走紅
進入10月份,先有5只百億元級別螞蟻戰配基金發售的圓滿落幕,后有百億元級“固收+”新發基金三日銷售150億元宣布提前結募。不難看出,2020年公募新發基金市場火爆態勢持續加碼,頻頻為股市“輸血”。
來源:新華社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