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趙 黎
新學期,你的書包里會裝上什么書?除了傳統教材,今年秋季學期,島城中小學生的書包里將增添兩本新教材——《勞動教育(實驗)》和《青島市小學生三點半實踐教育叢書》。充滿趣味的兩個教材將育人功能蘊含在動手能力培養中,又分別有所側重,引導學生領略勞動的魅力。
勞動課滲透愛國教育
怎么整理書包,怎么釘紐扣、縫補衣服,怎么種龍葵,怎么確立職業規劃、撰寫創業策劃……新學期的課堂上,青島市教科院編寫的青島市《勞動教育(實驗)》教材將在秋季學期啟用。
在榫卯結構一課中,學生們能了解榫卯結構在中國的歷史傳承,感受建筑之美以及悠久的木工文化和工匠精神散發的魅力;職業體驗的單元里,選取了平凡崗位默默奉獻的普通員工的事跡,讓學生體會職業無貴賤,平凡的崗位同樣蘊含巨大的價值;在研學旅行方案設計環節,更多體現的是山東省省內的名勝古跡資料;社會實踐方案的設計中滲透青島海洋特色內容,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家國情懷……教材的編寫細節里蘊含了新時代勞動教育的隱性教育功能。
《勞動教育(實驗)》覆蓋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各學段的教材均分為不同模塊。小學以日常生活勞動教育為主,側重于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適當參加生產勞動和力所能及的服務性勞動,初步形成創造性的勞動意識。中學主要以生產勞動教育為主,以生活教育為輔,讓學生經常性參與力所能及的服務性勞動,鼓勵創造性勞動。
三點半托管變身“興趣課”
今年秋季學期,課后托管有統一教材了。目前,青島市綜合實踐教育中心歷經兩年時間,編寫的《青島市小學生三點半實踐教育叢書》進入審校階段,新學期將在小學課后托管班啟用。此套叢書也是全國首套由教育主管部門主導編寫的小學生實踐教育指導叢書。
翻開教材,豐富的圖說讓叢書顯得和傳統課本大不相同。介于教材和讀本之間的編寫模式,將理論知識簡化,更加重視學生動手動腦能力的培養。整套叢書包括傳統藝術、手工藝術、電子信息、影像技術、海洋科學、生活技能六大類課程。課后托管運用視頻、微課等形式,可讓學生自主學習,也可以由教師給予指導,通過線上線下、有聲紙媒結合等多種手段,讓學生互當“小先生”,彼此“競技”,從而成為實踐的主導者。青島市綜合實踐教育中心主任聶麥花介紹,這套書不但適用于學生,家長也可以在里面找到生活竅門,比如怎么整理房間、收納衣物等等。
叢書里有偏重培養勞動技能、動手能力的手工紙藝、釉上彩繪、軟陶、烙畫、建筑模型、篆刻、車輛模型、烘焙等內容,也有和科技教育結合的內容,如重點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電腦繪畫、scratch編程等,還有傳統文化項目,如制作民族娃娃、中草藥制作、編織中國結等。這些課程是實踐中心做了數輪調研之后確定的。聶麥花介紹,中心召集全市的小學校長就課程進行了討論,利用少科院的學生資源做過問卷調查,結合全面推進青島市中小學勞動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提升素質的基礎教育改革任務,以及市教育局深入推進“十個一”項目行動計劃進行取材編寫。開學后,實踐中心將對三點半托管老師進行培訓。
青島早報 釘紐扣、學烘焙 新學期青島市中小學生書包多了兩本新教材
青島早報 釘紐扣、縫衣服 勞動課上要學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