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結束,隨著各項資產標的恢復交易,公募基金的發行工作也再度開啟。數據顯示,節后首周將有19只權益類基金相繼開啟募集,占全市場產品的九成以上。而就已經成立的產品而言,截至10月11日,權益類基金已大舉吸金1.5萬億元,遠超過去三年總和。在業內人士看來,權益類基金新發規模大幅提升背后,與年內A股行情向好息息相關,也受益于近年來多方監管部門“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的支持,未來走勢或仍將受市場行情變化影響。
長假結束,公募基金的發行也同步重啟。據公開數據顯示,國慶節后首個交易周,即10月12日-16日期間,共有21只基金(份額合并計算,下同)先后開啟發行。其中,包含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權益類產品就達到19只,占比超九成,匯添富、南方、華安、中歐等多家公募爭相“賣賣賣”。
從產品細分類型來看,以偏股混合型基金和偏債混合型基金為主,其中包括多只設置了最短持有期的產品,例如南方行業精選一年持有期混合、華安添福18個月持有期混合、中歐達益穩健一年持有期混合等。
事實上,基金公司大力發行權益類基金的動向并非從國慶節后才正式開始。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自2020年以來,截至10月11日,權益類基金的新發規模已達到1.5萬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3310.4億元,同比增超3.5倍。拉長時間來看,這一數據更超過了2017-2019年近三年的新發規模之和,即1.23萬億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權益類產品大發展背后,離不開A股市場行情的整體向好,以及國家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北京某基金研究人士坦言,今年以來權益類基金規模的增長,主要是受益于A股市場的結構性行情。在該研究人士看來,未來新發規模是否有望進一步提升或仍然受制于市場行情的變化。
A股行情向好的背景下,公募權益類基金發行市場也頻現百億級產品。例如,10月10日,中歐基金發布旗下中歐互聯網先鋒混合的認購申請確認比例公告。公告內容顯示,募集期內基金募集的有效申請金額已超過100億元的規模上限,將采取末日比例確認,比例約為83.16%。也就是說,該基金的實際募集金額約為120億元。
據公開數據統計,截至10月11日,年內已經成立的30只首募規模超100億元的產品中,權益類基金多達28只,最高的南方成長先鋒混合約為321.15億元,遠超固收類產品最高的153.02億元,權益類基金的吸金能力由此可見一斑。
除了市場行情的支撐外,近日國務院的“喊話”也再度明確了權益類基金發展的重要性。10月9日,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及,在完善上市公司融資制度方面,要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
不過,上述基金研究人士也坦言,權益類基金發行規模大增的當下,部分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也在迅速擴大。因此,不論是基金公司整體,還是相關產品的基金經理及所在團隊也要注意提高投研能力。另外,從投資者角度來看,建議客觀看待“明星產品”“爆款基金”等,切忌盲目跟風。
展望后市走勢,招商基金認為,權益市場方面,考慮到國內經濟仍在改善通道,金融地產等權重股估值仍在低位,整體指數的下行空間不大,但鑒于海外的不確定性猶存,預計仍以蓄勢震蕩為主。下一階段將繼續關注美國大選、新冠疫苗研發進展以及“十四五”規劃等事件落地。結構上,預計重點關注行業景氣度持續走高的新能源相關標的,同時繼續看好低估值的價值風格在四季度的表現,如金融和建筑板塊等;對于消費、醫藥和科技板塊則繼續存優去劣,精挑細選。
來源:北京商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