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2日訊 日新月異的中國高鐵,是中國高速發展的縮影,不斷改變著中國人的生活節奏和品質。自2008年膠濟客專改造完成后,山東開通運營的高鐵線路已有7條,總里程達到1987公里。京滬高鐵、濟青高鐵、日蘭高鐵、青榮城際鐵路等共同組成的山東高速鐵路網,串聯起齊魯美景,更連接著美好明天。本臺從今天起推出專欄“坐著高鐵看山東”,讓我們跟隨記者一起,看發展變化、賞沿途美景、品幸福民生。首先來看《融入京滬線高鐵經濟圈 搶抓戰略發展新機遇》。
最近,浙江大學山東工研院的涂江平教授頻繁往返于蘇州和棗莊,他所攻關的全固態鋰電池項目馬上要進入中試并在棗莊產業化。
“(相比傳統)電池能量密度可以提高50%,干法的(工藝)沒有任何的氣體排放,這樣的話我們從生產成本、能耗還有環境都是好的,電池也安全,不會爆炸不會起火?!蓖拷浇榻B。
棗莊有傳統鋰電池的產業基礎,但因為人才缺乏,產業發展一度陷入低谷。
棗莊市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辦公室專職副主任梁家和說:“(棗莊)大學也比較少,迫切需要借助發達城市人力和智力的優勢?!?/p>
2011年6月份,京滬高鐵建成通車,棗莊進入北京、上海三小時經濟圈,讓曾經交通閉塞的棗莊豁然開朗。
棗莊市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王廣部說:“實際上京滬高鐵是拉近了我們這些三四線城市和一線城市的這種空間距離。很多的專家學者出行比較方便,他們也很愿意到這樣有產業轉型需求的這些地方,來做一些成果的轉化。把高鐵流變成人才流?!?/p>
把握機遇,當地在棗莊站對面規劃了互聯網小鎮。2016年,浙江大學在山東的唯一一個省級工業研發平臺落戶這里,涂江平也把研發團隊帶來了棗莊。
“在高鐵上稍微工作一下,處理一下一些文件時間就到了,跟正常的9點上班也差不了多少,所以說交通便捷最重要?!蓖拷秸f。
如今,互聯網小鎮已有100多家企業入駐,年納稅超過7000萬元。高鐵帶火的不僅是人才和技術的交流。這兩天,在濟南西站附近的省會大劇院,不少外地觀眾乘坐高鐵來看話劇《孔子》的演出。
天津觀眾王旭告訴記者:“家住天津,現在我坐復興號過來的話,一小時十分鐘,其實就跟我在我們市里看差不多時間,班次也特別多。”
以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為依托,濟南邁開西部發展的步伐。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等一大批文化醫養項目相繼落地,近年來累計投資超過2000億元,一座高標準規劃建設、精細化管理的現代城區全面建成。
濟南市槐蔭區委副書記、區長朱玉明說:“改變了區位優勢,它由一個偏僻的區域,成為連接京津冀、長三角的一個最便利的區位。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發揮高鐵的綜合優勢,建設與高鐵速度相適應的營商環境,瞄準高鐵沿線發達的地區強化雙招雙引的成效,建設一流城區?!?/p>
作為最重要的南北大動脈和最繁忙的高鐵線,京滬高鐵把山東帶入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3小時經濟圈”,推動沿線經濟發展和產業布局優化,并串聯起重要的人文和自然景觀,成為山東最具魅力的黃金旅游經濟長廊。為充分發揮高鐵效應,今年,山東擬開工9個高鐵項目、總投資約3101億元,力爭到2035年,全省高速鐵路路網總規模達到5700公里,高鐵網絡覆蓋縣域范圍超過93%,全面構建“四橫六縱”現代化高鐵網絡,形成覆蓋全省的“省會環、半島環、省際環”格局。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