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青島市完成入海排污口監測溯源 加快打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攻堅戰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訊(記者 陳璐 通訊員 薛建濤 鄭斐) 2020年以來,青島市生態環境局印發《青島市入海排污口監測與初步溯源實施方案》,以改善膠州灣及近岸海域海洋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2019年排查出的6174個疑似入海排污口為基礎,統籌兼顧,突出重點,開展全市入海排污口監測與初步溯源工作,截至目前,完成6174個疑似入海排污口的初步溯源工作,為下一步查清并整治各類入海排污口,推動構建權責清晰、監控到位、管理規范的入海污染排放監管體系打下了堅實基礎。

    環境監測人員對入海排污口進行水樣采集

    12種類型入海排污口“應測盡測”

    監測溯源工作是入海排污口整治的重要環節,只有對排污口水質水量開展監測,根據監測結果分析掌握排污口污染排放狀況、特點、規律等,才能有的放矢,精準溯源,實施分類整治。為全面摸清青島市入海排污口底數,2019年,青島市生態環境局對全市沿海9個區(市)和功能區全長782公里的海岸帶區域和入海河流區域進行了自行排查,排查面積1430平方公里,共排查入海排污口6174個。在此基礎上,按照排污口類型確定監測對象。

    根據排查結果,青島市入海排污口分為水產養殖、城鎮和農村生活污水、工礦企業污水、雨水匯流口、其他排口等12種類型,對于包括所有工業企業和污水集中處理設施、規?;笄蒺B殖場(養殖小區)、工廠化水產養殖、港口碼頭、城鎮(農村)生活污水及混合污水在內的重點污水排口,按照“應測盡測”原則,同時,統籌兼顧其他有代表性排污口也設置一定監測比例開展拉網式監測,對選取的有代表性的入海排口,按照國家、地方、行業排放標準進行了監測。

    溯源入海排污口建立“一口一檔”

    青島市生態環境局在完成監測的基礎上,對發現的排放量較大、水質較差、環境影響較大的排污口,組織開展初步溯源,采用調查溯源法和專業技術溯源法,全面細致地查清每個排污口“誰在排、排什么、怎么排”,摸清廢水“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建立“污染單位—排污通道—排污口—受納水體”的排污路徑,按照“一口一策”原則,逐一建立入海排污口排查、溯源、監測工作檔案,做到一口一檔。

    通過監測溯源工作,保證“查、測、溯、治”四項重點工作中的“測”“溯”落實到位,核實掌握所有入海排污口底數,建立入海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整治等工作體系。

    著手編制方案加快實施分類精準整治

    今年以來,青島市將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作為打好海洋環境綜合治理攻堅戰的重中之重加快推進,成立了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職責分工,細化工作措施,統籌推進全市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各有關部門加強統籌協調,構建起政府統領、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建立了部門協同配合和信息共享長效機制,整合各部門掌握的入海排污口相關數據和信息,加大排查整治工作力度。

    下一步,青島市將在排查、監測、溯源的基礎上,編制整治方案,實施銷號制度,逐一明確排污口整治措施,分類推進入海排污口規范化整治,有效管控入海污染物排放,推動入海排污口水質持續改善。同時,建立入海排污口監管長效機制,防止問題回潮、反彈,確保我市近岸海域生態環境穩中向好、綜合治理見到實效。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