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水有術,必觀其瀾!”
陪伴第一批赴上海專業實訓隊三個月的“浦江觀瀾”,是一個“學習品牌”,記錄了51名專業實訓干部在上海不舍晝夜、上下求索的努力;是一個“歷史標簽”,見證了“大循環”“雙循環”發展格局下,五月的風如何拂動“新上海灘”;更是一張“城市名片”,展現了國家戰略疊加的青春之島,找準方向、對標先進、比學趕超的不懈登攀!
6月28日至9月28日,聚焦現代服務業,突出“專業”二字,51名專業實訓干部以“浦江觀瀾”為奮斗的號角,圍繞資本金融、航運貿易、高科技服務、文化旅游、商務服務五大領域,對標先進找差距,檢視自身補不足,敲開了上海最好企業的門,打開了思想解放的窗。透視“上海邏輯”,求取發展“真經”,全方位錘煉“三化一型”素質能力,51名專業實訓干部跑出了全面對接上海的“第一棒”。
南下取“真經”,北歸當“螺釘”。作為“先遣隊”北歸,51名專業實訓干部留下“長江以北最具開放魅力的青島”這個響亮的名字;作為“橋梁”北歸,51名專業實訓干部將以“上海企業在青島代理人”的形象,延續學習合作的友誼;作為不斷提升“三化一型”素質的干部北歸,51名專業實訓干部還將在青島對外開放的摩天大廈中,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燃燒“建功青島”的奮斗激情!
資本金融 挖掘青島產業場景中的投資機遇
上海是世界金融業的“翹楚”,金融業近5年復合年均增長率超過了20%。2019年,青島金融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6.8%,上市公司總市值增幅居全國35個大城市第一位。但長期以來,青島在金融產業規模和服務能級、外資金融機構聚集度、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等方面的發展層次還不夠高。
包括券商、基金、租賃、保險、期貨、創投風投、產業數字金融在內的各類資本如何能立足上海、輻射青島,以此共同挖掘青島產業場景中的投資機遇?就職于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財政局、金家嶺管委會、膠州市金融局等單位,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浦發銀行進行專業實訓的干部丁安輝、王振、高龍、馬俊、隋華、遲永欣,就青島打造全球創投風投中心以及打造面向東北亞離岸金融中心做了思考與建議。
“創投風投作為實現創新要素與創業企業有效結合的投融資方式,是發揮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耦合作用,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結構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睂I實訓干部丁安輝說。上海的全球頭部創投風投機構眾多,且資管機構近年來向上海集中的趨勢越來越強。專業實訓干部王振、隋華,從推進設立國有創投機構、擴大跨境基金合作、設立創投風投聯盟、舉辦全球創新創業大賽、完善創投風投服務體系、打造創投風投國際品牌等六個方面,建議青島加快打造全球創投風投中心,運用市場的邏輯,發揮資本的力量,不斷優化資源配置,服務創新發展,培育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和增長極。
當前,青島正充分發揮作為全國唯一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等優勢,加快金融開放創新改革。“南有陸家嘴,北有金家嶺?!睂I實訓干部高龍、馬俊,在上海財經大學教授霍文文和中國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局處長曹紅鋼的指導下,增刪十余回,形成發展離岸金融的調研報告,思考如何積極爭取自由貿易賬戶政策,擴大跨境人民幣業務領域,支持開展跨境投資基金業務,并主動深化青滬兩地投融資聯動互通,共建聯合路演、共享基金和項目資源的合作機制,提升資本的輻射服務能力。
同時,專業實訓干部還切實發揮了橋梁、紐帶作用,充分運用上海證券交易所專業資源優勢,在青島開展“浦江潮涌膠州灣—上海證券交易所青島市債券業務培訓班”,從中國資本市場的演變到上市案例的具體分析,從債券基本常識到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的實操,進一步提高政府有關部門和實體企業對債券市場的認識和了解,提升運用地方政府債券、公司債券、資產證券化等金融工具的意識和能力,加快地方政府債券使用進度,推動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早見成效,進一步提高直接融資規模,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板塊的專業實訓干部遲永欣說:“依托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的青島資本市場服務基地,我們希望能進一步拓展與上交所等機構的對接交流,培養現代服務業上市資源,助力更多青島企業登陸上交所科創板和主板。”
航運貿易 讓運輸港成為貿易港
2020年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顯示,上海躋身國際航運中心排名前三,僅次于新加坡和倫敦。“在第一方陣中,上海的耀眼之處,不僅僅體現在港口的硬件設施及吞吐量,還有航運‘軟實力’的重要突破,供應鏈節點地位與高端航運服務功能的加速融合。”專業實訓干部崔曉鳳說。
運輸港只有成為貿易港,港口的綜合服務功能才會充分彰顯,特別是在航運金融、咨詢、經紀、保險等要素市場方面,青島與上海相比差距明顯。當前,青島正加快推進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建設,如何圍繞航運做貿易,圍繞貿易繁榮金融,專業實訓干部滕永鋒、崔曉鳳、李雅靜、張鯤、姜苑桃、王增慧、劉曉霞、隋淼、滕振濤、邴歡等,通過走進中國遠洋海運集團、上海航運交易所、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上海期貨交易所、海豐國際控股公司、環世物流等單位進行實訓、調研,梳理上海港航產業發展的先進經驗,為在“大循環、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推動青島港航產業轉型發展,做出路徑思考。
“目前青島航運企業大多為船舶管理、船代、貨代等傳統港航服務業,航運交易、金融保險、海事仲裁、航運咨詢、運價指數衍生品交易等高端航運服務產業發展相對不足?!睂I實訓干部滕永鋒建議,承接上海等港航資源的溢出效應,堅持突出重點、借勢發展,加快推進集聚發展,打造良好航運服務生態,全面激發航運產業發展動力。
“從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第3個一級指標‘綜合環境’來看,盡管近年來青島綜合環境有了較大提升,但制度創新、臨港產業方面與上海相比仍有差距?!睂I實訓干部李雅靜指出,“上海在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等諸多方面領全國之先,建議優化商貿流通發展環境,引入一批國際貿易新主體,拓展跨境電子商務、國際服務外包、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等業務。”
青島港進口原油、混礦作業量全國第一,紙漿、銅精礦全國領先,但港口貿易、加工、金融等產業鏈條不夠完善,還需進一步延伸。專業實訓干部王增慧說,建議發揮青島港進口大宗商品全國領先優勢,培育發展保稅油品混兌、保稅混礦、期貨交割庫等新型業務,完善供應鏈、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推動港口“流量”變“留量”,打造臨港產業集群。
日前,上海期貨交易所與青島市政府、青島海關、山東港口集團四方共同簽署了《共建多層次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戰略合作備忘錄》,培育壯大青島地區原油、20號膠、紙漿、燃料油、成品油等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同時,上海期貨交易所還正式入駐青島資本市場服務基地,這是上海期貨交易所在全國布局的首家實體投資者教育基地。專業實訓干部張鯤說:“雙方將在期貨市場培訓、人才交流、業務模式創新等領域深化合作,助力青島本土實體企業充分利用期貨市場風險管理功能,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擴大服務實體經濟效應?!睂I實訓干部姜苑桃說:“我們也將繼續做好‘宣傳員’,講好青島與上海期貨交易所的故事,積極搭建雙方深入合作的橋梁?!?/p>
高科技服務 愿做科技創新發展的實驗場
當下,青島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優勢,正在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人工智能應用與服務產業高地以及智慧城市產業集聚地,迫切要求建立與之相匹配的研究開發、創業孵化、技術轉移、檢驗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科技咨詢等高科技服務生態體系。
為在技術與場景的結合中拓展交流合作空間,專業實訓干部李德強、王令成、趙鐳、竇亮亮、李興華、于濤、劉坤、潘偉、王迅、李風濤、李國棟等,分赴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上海)、上海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上海數據交易中心、上海市工業互聯網協會、上海區塊鏈技術協會、洋山港無人碼頭、張江科學城、浦東軟件園、ABB、庫卡機器人(上海)、上海商湯智能科技、智能云科等科研機構、協會組織、企業平臺實地參觀學習,解碼上海如何打造高科技服務的新高地。
一個城市最大的競爭對手是時代,任何一個城市經濟發展得好,一定是抓住了時代的趨勢和脈絡。時下,以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在線新經濟、數字新基建”,成為經濟逆勢增長的新動能和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在中國科技的‘領跑、并跑、跟跑’新格局中,上海貢獻了約1/9的‘領并跑’技術。僅人工智能領域,上海就集聚了全國1/3的人工智能人才,重點企業達到1116家。”專業實訓干部王迅說,圍繞全球資源配置、科技創新策源、高端產業引領、開放樞紐門戶“四個維度”,上海正在謀布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四梁八柱”。
“包括大飛機、北斗導航、高端處理器芯片、物聯網、智能電網、智能汽車、機器人、深遠海洋工程裝備、高端醫療裝備等在內的這些高科技服務優勢資源,正是我們發展相關產業所渴求的。”專業實訓干部劉坤說,“全面開放的青島,期待與更多的研發機構聯合共建實驗室,更多的上海高科技服務企業、人才到青島去,在技術與場景的結合中拓展合作空間。”
在線新經濟是疫情催生帶火的新業態新模式。“新經濟要發展,包含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在內的新基建是根基。”專業實訓干部王令成說,“持續開放工業應用場景,聚焦價值鏈關鍵環節,不斷打造在線新經濟的生動案例,在這一點上,上海于人工智能、5G網絡、區塊鏈等關鍵新技術上正跑出加速度?!?/p>
于工業互聯網,青島提出“愿意做中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實驗場”,并首批發布500個“工業賦能”場景清單,涵蓋智能應用、智能軟件、工業大數據、系統集成等12個大類?!澳撤N意義上,工業賦能場景是一種資源,如果場景清單都得以落實,將極大地夯實青島工業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基礎。”專業實訓干部李德強說,“比較上海發布場景清單,都交由社會專業機構進行梳理、標準化,變成可操作易實施的項目,經過規范的‘揭榜掛帥’操作,變成工業互聯網的示范案例,實現了供需雙方的共贏,促進了產業發展。因此,對場景清單進行資源化開發,將青島變成‘機遇之城’成為當務之急?!?/p>
文化旅游 吸引優質資源要素向青島集聚
上海是國際時尚高地,“上海文化”是上?!八拇笃放啤敝?。青島正大力發展文化創意、旅游休閑、醫養健康等現代服務業,加快建設國際時尚城,如何與上海的頭部企業一起補鏈、強鏈,共享產業業態高端化的收益,也是學習上海現代服務業的題中之義。
為此,專業實訓干部王學東、尹來成、劉莉莉、李合生、張潔、趙芳、劉華偉、崔帥、王鐵夫、林映君等,不僅在實訓單位如分眾傳媒、圣博華康文化創意投資公司,進行專業化實訓,還走進田子坊、南京路步行街、楊浦濱江、嗶哩嗶哩、無鋒科技、波特營文化創意產業園、長陽谷創意產業園等地,用腳步丈量上海文化旅游產業高度發展的成長邏輯。
全球城市,必是購物天堂。上海全球零售商集聚度達到54.4%,在全球城市排名中緊隨倫敦和迪拜位列第三位,去年一年,上海新進的首店數量已經超過了900多家,引進首店總量依然保持全國第一?!白鳛樯虾5乃拇笃放浦唬虾Y徫铩聦嵣弦呀浨度肓松虾Uw的城市語境,構成了城市有機‘生長’的自然生態?!睂I實訓干部尹來成說,“精致的商品,它的首次出現,理當在最能展現商業文明的城市,上海這座城市之所以能承載起這樣的期待,背后是服務的支撐、服務的優化、服務的引領。”
上海素有“文化大碼頭”之稱,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兼具,文化藝術領一時風氣之先。“青島被譽為‘電影之都’,擁有40個世界頂級攝影棚,但目前的影視機構大部分從事影棚運營、器材租賃等,在劇本創作、后期制作、發行放映等領域的力量還非常薄弱。”專業實訓干部趙芳說,“通過專業實訓以及走訪多個影視服務機構,我們將提供最有競爭力的政策支持以及產業場景,吸引上海的演藝、動漫電競、網絡視聽、藝術品、文化消費、新聞出版、創意設計等方面的優質資源要素向青島輻射、集聚。”
重塑老建筑、老廠房,一些文化創業產業園,也正在為城市歷史文化的有機更新抒寫上海文章。據統計,目前,符合上海市級標準的園區數量已達140余家,既涵蓋影視、出版等傳統領域,更匯聚時尚、設計、游戲電競等新興領域,成為上海城市的時尚秀場。專業實訓干部劉莉莉說:“政策是助力產業發展的先導,早在2004年,上海就推出‘三不變’(房屋產權關系不變、房屋建筑結構不變、土地性質不變)‘五變’(老工廠的產業結構、就業結構、管理模式、企業形態和企業文化發生變化)政策,2008年又出臺M4工業研發用地政策,直接推動上海文創產業進入黃金發展期。”專業實訓干部張潔指出:“上海發展的生動實踐證明,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邁出的每一步,背后都需要改革創新突破來支撐保障。尤其是發展現代服務業,對有效制度供給的需求更大,為此,我們應該學習上海的做法,靶向行業、企業發展的痛點,擔當作為、創新突破,拿出新的有效的制度供給,幫助解決實際問題,促進行業、企業發展。”
商務服務 與國際高端商務服務體系接軌
作為全市重點發展的13個新興產業之一,商務服務如何加快完善,并與國際高端商務服務體系接軌?專業實訓干部畢見清、紀芳、王振杰、周萌、羅維平、王少龍、王靜、趙建全、蘇祖亮、張曉燕、鞏興旺、厲峰、董玉政等,圍繞營商環境、國際客廳、樓宇經濟、協會服務、人才政策、法律服務、會展服務等,展開調研與思考。
專業實訓干部畢見清說:“營商環境是企業家們最為關心的問題,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對營商環境更為敏感。我國已連續兩年入列全球優化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經濟體,而這一評估中,‘上海樣本’權重占比達55%,‘一網通辦’已經成為全國政務服務的一張創新名片?!薄霸趯W習調研中,宏觀上,我們不僅看到了上海對標國際標準,對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虹橋商務區等區域謀劃推進營商環境改革的4.0版,微觀上,我們還看到了對一些新經濟新業,如盒馬鮮生‘三證合一’、星巴克‘工廠+餐飲+零售’全新組合,探索‘沙盒’監管措施,放寬融合性產品和服務準入門檻,允許試錯、寬容失敗的監管創新?!睂I實訓干部羅維平說。
目前,青島正在積極建設日本、韓國、德國、以色列、上合國家“國際客廳”,旨在為有意進入中國市場的各國企業商會以及有意對接國際市場的中國企業等,打造集展示、推介、接洽、交易等功能為一體的平臺,提供法律、審計、會計、咨詢等配套服務?!皬膰抑行某鞘校阶吭降娜虺鞘?,上海不斷提升城市定位,對各類資源要素的配置能力日益強勁,集聚了全球一流的金融機構、貿易企業和中介服務組織,成為世界的會客廳。”專業實訓干部紀芳、鞏興旺、張曉燕等,從內引外聯鏈接資源,推動資源要素“數量集聚”;精準服務耦合資源促進資源要素“化學反應”;打響品牌吸引資源,促使資源要素“慕名而至”;優化機制,用好資源構建運營公司“造血機制”等四個方面,為青島將“國際客廳”打造成開放的“超級市場”和鏈接國際高端資源的平臺進行建議。
樓宇經濟是現代都市發展過程中最具生命力和潛力的一種經濟形態,憑借其“集約利用資源、集聚經濟要素、提高業態檔次、推動內涵發展”等諸多特點,已成為各中心城區提升區域競爭力、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形式。專業實訓干部蘇祖亮,先后與浦東新區發改委、陸家嘴管理局、靜安區發改委、戴德梁行等政府部門、市場機構進行了座談交流,實地調研了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國金中心、上海中心、恒隆廣場、嘉里中心等重點樓宇,認真研析上海樓宇經濟發展背后的邏輯,對青島樓宇經濟的發展提出建議。
上海是中國第一會展城市,全球排名前10的會展公司均在上海設立了分公司。隨著進博會臨近,專業實訓干部見證了全城上下,如何為一個世界級展會做好服務。專業實訓干部周萌說:“青島作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會展空間充足,扶持政策優惠,通過走進上海人工智能大會、上海工業博覽會,并與參會嘉賓、參展商真誠互動,我們期待上海把青島作為推動國內大循環的重要‘中轉站’,充分發揮現代服務業的輻射作用?!?/p>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