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片不斷成長的土地,是一片朝氣蓬勃的生態家園……
萬里黃河從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奔流而下,蜿蜒5464公里,卸下一身泥沙在東營注入渤海。巨量泥沙在這里淤積成陸,形成了這片全世界最年輕的新生陸地,也是最年輕的濕地生態系統。
位于東營市的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暖溫帶保存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的濕地生態系統,總面積達15.3萬公頃。受黃河及渤海雙重作用影響,在這里形成了近海灘涂、河流、蘆葦沼澤等自然生境。這里是東北亞內陸和環西太平洋地區鳥類遷徙的重要中轉站,被譽為“鳥類的國際機場”,有數百萬只鳥類在這里捕食、棲息、翱翔。
多年來,保護區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濕地恢復理論和經驗,以生態恢復為主,尊重自然,綜合運用物種保護技術等多種技術,采用生態工程與生物措施相結合的方法恢復濕地。自2002年實施濕地恢復以來,共恢復濕地30萬畝。
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區至今已建設鳥類棲息(繁殖)島40個,樹立東方白鸛繁殖招引巢40個。如今,保護區成為東方白鸛、黑嘴鷗等珍稀鳥類的理想繁殖地,是全國最大的東方白鸛繁殖地。最多的年份,全球7000余只、近一半黑嘴鷗在這里繁殖。黃河三角洲已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家園。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世翔 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