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全民“提素”盛宴 助推青島科技引領城建設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宋佳)科技創新不僅是深藏在實驗室中的科研成果,更是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作為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公民科學素質也獲得較大的提升。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已達到8.47%,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差距——我國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依然不能有效滿足社會需求,特別是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要求不匹配。

    激發好奇心是提升全民科技素質的敲門磚。9月19日是第16個全國科普日。今年科普日的主題為“決勝全面小康,踐行科技為民”。在為期一周的時間內,青島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了共十五大版塊384場科普活動,為廣大帶來了一場豐富多彩的“提素”盛宴。                                     

    加大“提素”服務供給 筑牢創新發展根基

    據悉,今年青島市全國科普日活動聚焦十五大攻勢,與科技引領城建設、經略海洋、鄉村振興、新舊動能轉換、全民科學素質提升等熱點問題緊密結合,開展海洋科普大篷車進社區、健康科普知識進農村等活動,以科學的精神、方法和知識服務于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生活。

    青島市科協副主席秦云鵬在采訪中告訴記者,本屆科普日活動相比以往更注重現代科學技術成果與科普活動的有機融合。主要有三個特點:第一,在活動數量上創歷年之最。在科普日活動期間,舉辦了系列科普活動384場,其中包括主場活動12場,重點活動258項,免費或優惠開放科普場館52家,社區科普講座62場;在科普活動的呈現形式上,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第二,今年科普日創新推出了“云上科普行”活動,加大了科普傳播的范圍;第三,成立青島科學傳播專家團。設立青島科學傳播專家團工作站,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侯保榮擔任團長。

    在擴大科普公共服務有效供給、提升科普公共服務質量上,青島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效。近年來,青島深入推進科普品牌建設,組織全民科學素質主題活動。2016年以來,青島市全國科普日累計開展活動986項,線上線下參與人數達150萬人次;在平臺建設方面,以融合社會資源為科學普及服務,建設“社會化科技館”,打造“中學生第二課堂”,推進科普信息化建設。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山東省公民素質比例為9.18%,青島市公民素質比例已達13%,走在全省前列。

    “科學普及是科技創新的沃土和基礎。只有推動科普資源均衡發展,不斷提升公眾科學素養,才能筑牢科技創新發展的根基?!鼻卦迄i補充道。

    “提素”瞄準四類人群 重點精準施策

    繼“科普中國”后,中國科協在今年5月再次推出另一張金字招牌——“科創中國”。“科創中國”創立的初衷是以促進科技經濟深度融合為目標,匯聚國內外創新資源,建設數字化技術服務和交易平臺,成立建制化科技服務團隊,培育產學協同創新組織,打造試點城市“樣板間”。

    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到發起科技引領城建設攻勢,青島在科創引領的謀篇布局上從未止步。從6月正式入選“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到出臺《建設“科創中國”試點城市行動方案》,再到簽署“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合作協議,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青島以快速響應和積極表現而備受關注。提升全民科學素養,打造青島科創城市樣板間,青島如箭在弦。

    如何提升全民科技素質?《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中指出,對青少年、農民、城鎮勞動者、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四類重點人群著重實施提素行動。其中,在實施青少年科學素質行動方面,通過“科普大講堂”、“社會科普大學”、”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等各類賽事和服務活動形式,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式的科技教育,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發動社會力量,完善校內外科技教育銜接機制和模式,最大限定實現資源共享;同時,新建、改建、擴建綜合性、多功能性的青少年學生校外科技教育活動場所,開展科技場館、博物館、科普教育基地等公共服務文化設施免費對未成年人開放。

    在實施農民科學素質行動上,開展農民科技教育培訓工作,提高農民的科學素養和技術能力;發揮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村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工作隊等的示范帶動作用,周邊群眾輻射、傳播、推廣、普及新品種新技術。在實施城鎮勞動者科學素質行動方面,引導更多勞動者積極投身創新創業活動,提高城鎮勞動者科學生產和健康生活能力;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全面推進高級研修、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和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建設等;利用高校、科研院所、重點實驗室的師資力量和科研資源,開展靈活多樣的職業技能培訓。在實施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方面,增強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的科學管理能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強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的科學素質培訓,在領導干部和公務員任職培訓、在職培訓和業務培訓中積極開展科學素質教育。

    融合有“錢途” 助力科技引領城建設

    實施全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也是青島市科技引領城建設攻勢的主要內容之一。

    科技引領城建設,是“科學”與“城市”的融合體,追求的是產、學、研、商一體化發展,是城市創新發展的“智核”和人們向往宜居的家園。如何用創新搞活一座城?如何推動科技引領城建設攻勢走向深入?

    從塑造“科創中國”品牌的標準來看,包括打造“科創中國”科技經濟融通平臺、共建“科創中國”創新樞紐城市等六大任務,涉及到科技成果轉換的方方面面??梢哉f,只有將原創科研成果應用于生產,才能真正推動經濟發展、服務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成果轉化做好了,融合才有前途和“錢途”,才能讓人民享受到科技與經濟融合發展的紅利。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儲運與建筑工程學院建筑系主任、青島市虛擬現實技術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鄧慶堯的觀點與此不謀而合。在今年5月青島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上,他表示,只有將原創科研成果應用于生產,才能真正推動經濟發展、服務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這其中的關鍵是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搶占科技競爭制高點。要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積極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培育更多創新型企業和創新團隊,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步伐。

    打好科技引領城建設攻勢,人才也是關鍵要素。人才的聚集和提升全民素質之間存在相輔相成的關系。引進人才只是邁出了第一步,關鍵還在于優化和完善創新創業的環境、干事創業的氛圍、留人用人的營商環境,激發人才的潛能。

    根據青島市科技局近日發布的《攻勢作戰方案2020年重點目標任務責任分解表》中顯示,2020年度共有19項重點任務,上半年已完成3項,16項正在推進中,推動科技引領城建設落地落實見成效。其中,為激發人才活力潛能,在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試點“按薪定才”,對用人單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依據其薪酬等次給予認定,享受對應“綠色通道”服務;在提升人才服務水平上,升級高層次“人才服務專窗”和“人才服務專線”,實行一條熱線聯系、一站式受理,辦理服務綠卡111張,受理服務咨詢2000余件次;實施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不見面審批”,全程網上辦理,發放電子許可3444份。下一步,青島將突出科技創新國際化特色,加強與日、韓、德、以、烏等重點國家科技合作,統籌國內外創新資源,提升城市科技創新能力,為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